中华汉字故里--就在陕西商洛

汉字故里陕西洛南县

在时间的长河里,当美丽的方块汉字走进人们生活,一扇明亮的窗户被打开,一片簇新的天地被掀开面纱。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化事件,它是一段具有石破天惊意义的厚重历史。因此,仓颉及其造字传说绝不止于洛南。在华夏辽阔的土地上,仓颉无处不在。而发端于洛南的28个汉字,以及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却使洛南成为无可争议的汉字故里。在汉字故里的文化符号里,仓颉及其造字活动永远具有着无可比拟的重量,从来都是如此的清晰和温暖。

仓颉其人

传说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原为一部落首领,后归并轩辕黄帝部落。

陕西白水认为仓颉为白水县阳武村人,生于农历三月二十八。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县梁善长撰《白水县志·人物列传》载:“《史记》云‘仓颉居阳武村……’宋罗泌撰《路史·前记》第六卷载:‘仓颉氏,冯翊人。仓颉冢方兴盛览有数处,当以关中冯翊今耀县者为是。’白水县东汉时曾属耀州管辖。”

河南却不这样认为。在濮阳南乐县,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卷五十二》与《明一统志·人物上古》有着相同的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认为仓颉是河南南乐县人。传仓颉本不姓仓。《黄帝赐姓》中说:仓颉造字,国民得福,黄帝深感其能,为表彰仓颉,乃赐仓为姓。“仓”繁体为“倉”,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黄帝认为仓颉的智慧和贡献都超过了他,是君王之上独一无二的圣人。

《周礼·春官·小史》中的《世本》一书,记载年代始于黄帝,止于春秋(一说止于秦末)。《世本·作篇》云:“沮诵、苍颉作书。”宋衷注:“沮诵、苍颉,黄帝史官。黄帝之世始立史官,沮诵、苍颉居其职矣。”从其记载年代来看,是否就为最早提及仓颉者?

再较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它们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有了极大的发挥,仓颉不再是“独传者”的角色而是开始造文字了,《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称:“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韩非子·五蠹篇》说:“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汉代后,在《淮南子》《论衡》《春秋元命苞》中,仓颉开始被神化。《淮南子·修务训》记:“史皇产而能书。”《论衡·骨相》说:“仓颉四目,为黄帝史。”仓颉已从普通人成了有“四目”的神,“上眼观天,下眼观地”。尤其是汉代的纬书,进行了极大地渲染。《春秋元命苞》中的仓颉是“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的形象,宋代罗泌撰的《禅通纪》几乎照搬:“仓帝史皇氏,姓侯冈,名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也说:“颉有四目。”显然,在祖先的眼中仓颉无疑是个智慧超群的人,人们更愿意把创造了汉文字的仓颉看作一个超凡脱俗的圣人。

有学者认为,仓颉并非一个人。

开封市华夏文化研究学者韩鹏认为,“仓颉是历任‘仓帝’的总称呼。”他说,仓颉氏政权曾于开封封地建都,建都后历任5位仓颉帝,前后共110年。110年中的5位部落首领,均称“仓颉”。

有人认为仓颉到底是古帝还是黄帝侍从,还是个疑问。《汉书古今人表疏证》云:“仓颉或以为古帝,或以为黄帝史官,疑莫能定。”将仓颉说成黄帝“史官”之说显然脱离常识。黄帝仅是部落首领,没有国家的名分,哪里来的官爵之谓?称仓颉为黄帝“史官”恐为后人强化仓颉地位、凸显仓颉价值的做法。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史,记事者也。”也就是说,“史”是负责记事的人。《周礼》又说:“史,掌管官书以赞治。”这里“史”又是管理书籍的人。

关于仓颉传说的归葬地,众说纷纭。全国有好多地方均有仓颉墓

陕西白水县认为仓颉葬于白水,享年110岁。白水县仓颉庙内有仓颉墓,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为一大土冢,早在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就有。《白水县志·人物列传》载:“《史记》云:……(仓颉)卒葬衙之利乡亭南。衙,即彭衙,白水县之旧名,利乡,即洛河北之史官村。”

河南则认为仓颉葬于开封。开封有仓颉墓。明代《汴京遗迹志》记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俗称仓王冢是也。”宋罗泌《路史·禅通记》认为:“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关于“利乡”的位置,罗泌做出了与白水县截然不同的解释:“浚仪县即春秋阳武高阳乡也,或曰利乡。亦即时和保之墟也。”这是认定开封仓颉墓历史遗存的重要依据之一。东汉《陈留风俗传》、北魏《水经注》、宋代《太平寰宇记》等著作中,也都有关于仓颉陵墓的记载。仓颉墓为开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广东等地也有仓颉墓。

关于仓颉,待解的疑团太多。

汉字故里

2014年12月22日的洛南县政府网站有这样一条消息:

“近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洛南县与白水县去年联合申报的民间文学类《仓颉传说》名列其中。这是洛南县继2011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洛南静板书》之后,又一重大非遗成果申报成功。”

这仅仅是洛南打造“汉字故里”、仓颉文化品牌所取得的众多成果之一。

人们坚信仓颉在洛河岸边创造汉字是理所当然的:是清澈灵秀的洛河水启迪了仓颉的灵智,打开了仓颉的智慧之门;指掌而创28个汉字的仓颉,无可置疑地成为洛州大地上一个挺拔的巨人,一个辉煌的文化符号,成为洛州人心中一份永远也无法割舍的情结,让洛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汉字故里”。

古人把作书的仓颉与作稼的后稷、作刑的皋陶、作陶的昆吾、作城的夏鲧并列一起,让洛南人有了更多的自豪感。

宋代人罗公升在《读史》中把仓颉与神农氏、王安石并在一起:

太初结绳制自好,庖犧仓颉计益疏。

拓跋小羌行国字,钟山丞相著新书。

洛神让洛河上的人们遐想不已,思绪连绵,于是有个大诗人干脆就第一次把仓颉与洛神以及创造了洛神的曹植等放在一起。他就是唐代诗人陆龟蒙,他的《江南秋怀记华阳山人》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颉岂重瞳圣,夔犹一足轻。

丝曳灵妃瑟,金涵太子笙。

诗中的“夔”为古代传说的酷似龙的动物,在陆龟蒙那里,这种天地间的庞大而奇特的动物,在仓颉面前简直就是“一足轻”;“灵妃瑟”为洛神宓妃所弹的琵琶;“太子笙”为陈思王曹植的笙管。

因而,仓颉造字在洛州百姓的心里,就是一尊神。

千百年来,人们敬仰仓颉,传诵仓颉,赞美仓颉,以各种方式来加深仓颉在洛南的印迹。

清同治六年,即1867年秋天,洛南县令陈尔茀曾遍访洛州山水,遂成“洛南八景”,并亲撰诗文。八景之中就有两景与仓颉造字之阳虚、玄扈有关,即“阳虚鸟迹”“元扈凤图”。

在《元扈凤图》中,陈尔茀写道:

河出图,元扈凤;瑞休徵,游龙鞚。

山势峥嵘水急流,画屏春暖鸳鸯梦。

龙归沧海几千年,马去蓬山云烟送;

古往今来事已非,青山绿水鱼樵开。

美景良辰春复秋,一声牧笛背横牛。

能够体味到仓颉在洛南人心中的重量,不仅仅因为这个传说一直那么鲜活地存留于人们的记忆并成为亘古不变的话题,不仅仅因为这两座山,这石碑,还有作为汉字故里敬仰仓颉的方式——修建庙宇祠堂

公元1877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年,为了便于人们祭祀仓颉,扩大祭祀规模,县令伊允桢以1878、1879两年时间,在县城东街建起一座“仓圣祠”。

祠内有正殿、享殿、大门,一院两进。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屋顶塑有五脊六兽,屋内雕梁画栋,肃穆庄重。正殿供奉仓圣之神位,陈绶题额“二肇造斯文”。享殿有陕甘督学许振伟题写的“仓圣祠”。而原竖于保安镇许庙村的“仓颉授书处”石碑,被移至“仓圣祠”院内。左侧加盖有碑楼,右侧配设“敬惜字纸,功德无量”蘸炉,左右对竖。出于对仓颉的恭敬,祠里只设牌位,不雕塑像。于是,多少显贵儒者、骚客文人以及芸芸百姓,在这里云集朝拜,交流研习,缭绕的香火之间,氤氲着人们对造字仓颉的爱戴和崇仰。

现在,历经风雨侵蚀,仓圣祠静静地蜷缩于县城东街的小巷中,其破败不堪、荒凉孤寂,与周遭器宇轩昂的群楼形成那么触目的比照。但是,那片荒草丛生、残壁断垣的萧索之地,一种幽幽而生的肃穆感、不可泯没的神圣感、崇高感,让现代富丽而炫目的建筑黯然失色;即便是站在高楼上,你也无法俯视它,你觉得你依然在仰视,仰视时间,仰视你看不见但是却那么厚重、那么不容忽视和轻慢的历史。

重建仓圣祠在洛南已经有了看得见的动作。或许在不久,古老的仓圣祠将被恢复原貌,在仓圣祠南边临华阳路,甚至会出现一个小广场。

是的,在汉字故里,谁会让曾经名闻遐迩、香火袅袅、秦岭内外的人们趋之若鹜的仓圣祠,淹没于高高耸立又狭窄阴暗的群楼之中?谁会让寻找字根的人们失望于市井的喧嚣虚浮之中?

仓颉不仅仅是传说,是历史,它是情感,是文化,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因子。

公元1995年,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曾为仓颉造字遗址题字:“研究仓颉造字、振兴民族文化。”

这一题词仿佛再次唤醒了洛南人对仓颉的记忆和对仓颉丰功伟绩的认同,保安镇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在保安古镇洛河对岸的焦沟,建起了一座仓圣庙。这座位于洛惠渠下的仓圣庙规模不大,其建筑甚至有些粗糙简单,但是,它在洛南县城东街的仓圣祠破败荒芜不可近的时候,却为人们祭奠和朝拜仓颉搭起了一个难得的平台。

2005年开始,洛南在县城馒头山生态园林开始修建以仓颉为主题的园林——仓颉园。仓颉园由仓圣殿、仓圣广场、仓颉塑像、仓颉纪念馆等组成。在园林的花带里,分别撰刻有28字的石头,静卧于茵茵绿草里。

与此相呼应的是,仓颉园下的南北大道,亦由过去的人民路更名为“仓颉大道”。

作为汉字故里,继承和弘扬仓颉文化、打造仓颉文化品牌,是人们达成的一个共识。

2011年4月20日,第二届秦岭生态旅游节·洛南县首届中华仓颉文化艺术节,在洛南仓颉园隆重举行,而这届艺术节的主题便是:“弘扬仓颉文化,推进和谐发展。”

作为汉字故里,仓颉文化研究及其艺术创作也从未间断。1997年,在画家李志全的倡导下,仓颉艺术研究会成立,为仓颉及其文化艺术研究搭建起了一个平台。

2014年5月,“白水·洛南仓颉文化座谈会”在洛南举行。这是作为仓颉故里的白水县与作为汉字故里的洛南县,第一次联手举行规模较大的仓颉文化研究活动,来自两地的仓颉文化研究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洛南是书画之乡,书画艺术方兴未艾,书画更是洛南的一张文化名片。于是,洛南把弘扬仓颉文化与洛南书画创作联系在一起,“弘扬仓颉文化,打造书画洛南”的口号,在2008年被鲜亮地提出。

以画家李志全为代表的一批洛南书画家,创作了许多以仓颉为题材的书画作品。

李志全创作的以仓颉28字演变到现代书法艺术为主题的巨幅国画作品《永恒的丰碑》,以仓颉造字结束蒙昧开启文明为主题的国画作品《创世纪》,可以说是此类题材中的代表。2016年李志全还潜心创作了以仓颉在洛南造字传说为内容的连环画《仓颉造字传说》。

2008年,经过反复打磨,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洛南县剧团成功推出大型诗舞剧《仓圣吟》,受到广泛赞誉。《仓圣吟》第一次以舞台剧的艺术形式,并以诗性的表达、宏大的叙事,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仓颉造字的历史传说和仓颉造字的丰功伟绩,成为人们了解仓颉造字历史传说的一个窗口……

所有的一切,与其说是对文字始祖的顶礼膜拜,不如说洛南人心中奔涌着一种对历史、对文明、对所有在人类发展进步中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或事的仰慕崇敬之情。

Hash:96eb30d250464cd7a2bf7461498b6f6c533b20cc

声明:此文由 shangluoi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