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文化街串起云湖三景观

兴道书院保护得较为完好。

揭阳打造旅游名片

揭阳兴道书院

自明代中后期开始,揭阳不断掀起兴建学院的高潮,南溪精舍、文起书院、榕城书院等相继崛起。到明末,这几座书院并存,灿如繁星,与县学交相辉映,开创揭阳教育历史的一个崭新局面。

到了清朝,除了明建三座书院之外,揭阳接连于康熙年间建了孙公书院、龙起书院;雍正年间,建起了鸿溪书院;乾隆年间,兴建了近圣书院、榕江书院、榕江新(武)院、蓝田书院、梅岗书院;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建起了宝峰书院、神山书院、兴道书院。

在揭阳,虽然古书院众多,但像兴道书院这样保护得较为完好的并不多。

兴道书院所在的揭阳揭西县棉湖镇文化宣传负责人何丰城向新快报记者介绍,与兴道书院几步之遥便是气势恢宏、有典型“四马拖车”潮汕建筑风格的郭氏大院,还有一座古朴精美、雕梁画栋的潮汕庙宇。这三处建筑都是当地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建在云湖湖畔,在垂柳和木棉花之间,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不错。当地政府有意在云湖湖畔打造一条文化长廊,将兴道书院、郭氏大院及潮汕庙宇串联起来,将其塑造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

何丰城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相关工程正在进行当中,现在已经开始修路。整个工程估算需要近500万元,主要靠当地政府筹款,目前已经筹集了300万元。他表示,目前的确还有些资金没有筹集到位,但无论如何先把路修好,之后再继续筹措资金来对三处景观进行修葺以及今后的保护。考虑到该处人流较为密集,因此工程也不会拖得太久,争取在年底前能完工。

何丰城表示,之前兴道书院都是学校在代管和使用,也有些年久失修。如果这个文化长廊能顺利完成的话,将争取由专门的部门和资金来管理和养护书院,希望能给当地古书院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样本。

曾在兴道求学成绩名列前茅

汕头大学首任校长许涤新:

“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是实践的庄世平”。周恩来总理给予高度评价的许涤新,也是出自兴道书院。

许涤新十一岁起在兴道高等小学读书,三年后毕业,又在兴道补习班学习两年古文。1921年就学于揭阳榕江中学(现揭阳一中)。1926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文科预科班,后因参加左派革命活动被当局追捕,转学厦门大学,后又辗转就学于上海大陆学校、国立上海劳动大学、国立上海商学院等。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武汉重庆新华日报》编辑,《群众》杂志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统战部长,华东财委和上海市财委副主任、市工商局局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行政管理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1981年,75岁高龄的许涤新出任汕头大学首任校长(后为名誉校长)。许涤新撰写和主编了近40种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许涤新曾深情回忆自己在兴道小学的求学经历:我十一岁进入当地“兴道高等小学”,读了三年就毕业了。在这三年中,读了国文、历史、地理、算术以及当时教育部规定的“读经”(在这三年中读完了《论语》和《孟子》)。“我的国文作业(用文言文写的)颇得到老师的好评,使我难堪的是算术和音乐:我对算术望而生畏,唱起歌来真是‘杀鸡叫’,自己觉得啼笑皆非。但在毕业时还是名列前茅。”

高小毕业之后,父亲要他在“兴道”的补习班专攻两年古文,在这两年中读了《左传句解》、《史记菁华录》以及桐城派姚鼐所编的《古文辞类纂》。父亲每夜要许涤新背诵一篇古文,特别是《左传》,背不出就要挨骂。每天上午到补习班听课,下午无课,父亲叫他自己读《通鉴辑览》。

当时的书都是没有标点的。许涤新的父亲便给他一块磨朱砂的小砚台和一支蘸朱砂的笔,叫他在读《通鉴》时读一句点一句。父亲训话说:“你如果点的不对,把上句的字点在下句,这叫做点不断。点不断说明你对文字不通,证明你对书中的意义不懂。”许涤新倒不怕背书,怕的是读《通鉴》点句。那是没有文法可读,又没有窍门把句子点对,只好硬着头皮天天读,天天点,遇到句子不好点时反复苦思。经过半年的苦学,许涤新对《通鉴》的句子,渐渐熟悉,渐渐能把它点断了。这两年的补习,使他后来进中学时的作文课在班中居于领先地位,分数总在95分左右,而且经常贴堂示范。这就使他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英语和数学。

Hash:221e0a649e119dea2c7d737af7599f7acf91d23d

声明:此文由 新快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