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波斯将军墓,碑文难以直视,学者:幸好皇帝看不懂波斯文

陕西,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乃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更是先后在陕西建都,毫不夸张地说,陕西见证了中国的历史。而在这块风水宝地之下,还埋葬着无数王侯将相,曾有网友戏言道:“在陕西,随便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到古墓。”

1955年冬,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在积极配合基建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便意外发现了一座来自唐朝的古墓,然而墓志上的内容,却令人无法直视,学者们直言,幸好唐朝皇帝不懂波斯文,那么上面究竟写了什么呢?

一切的故事,还要从1300多年前说起……

他叫卑路斯,出生于公元636年,乃波斯萨珊王朝的王子,按理说,身为王子的卑路斯应该一生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富贵,但可惜,他生错了时候,卑路斯出生时,大食(阿拉伯人)不断对波斯发起进攻,而此时的波斯王朝已是江河日落,根本扛不住对方的骚扰和攻击。

无奈之下,卑路斯的父亲亚兹德格尔德三世向大唐请求军事协助(前后共4次),但均遭到了唐太宗的拒绝,因为此时的唐朝正忙着平定突厥、回纥、吐谷浑等地的叛乱,加上波斯地处中亚西南角,路途过于遥远,恐怕是出力不讨好,故而李世民选择了拒绝。

公元651年,亚兹德格尔德三世被阿拉伯人杀害,卑路斯则与哥哥们四处逃亡,并辗转来到了唐朝,心有不甘的卑路斯自然想东山再起,便于654年向唐朝求援,此时李世民已死,其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但和他老爹一样,李治也以“路途太远”为由,拒绝出兵。

结果令李治万万没想到的是,阿拉伯人竟然主动上门挑事儿,多次突袭唐王朝管辖范围内的霍拉桑地区,是可忍,孰不可忍,李治当即派出王名远入西域中亚,成立波斯都督府,卑路斯则被任命为当地都督,一起解决阿拉伯之祸。

早已等待多时的卑路斯自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全力投入作战中,可惜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卑路斯空有一腔抱负,但军事能力却不咋样,没过多久便被阿拉伯军队打得落荒而逃,公元675年,卑路斯又灰溜溜地回到了长安

说实话,李治还挺无语的,本以为这个波斯王子能完成复国,顺便帮大唐阻挡阿拉伯人的攻击,结果却连连失败,但本着大国风范,李治还是授予他为右威卫将军,还将洛阳修善坊、立德坊等划为波斯人社区,就这样,卑路斯一行人在洛阳定居,繁衍生息。公元679年,卑路斯王子去世,葬于洛阳波斯王陵区。

而文章开头提到的唐朝古墓,便是卑路斯王子后人之墓,此人名曰苏谅,是晚唐时期一兵马使,所以他的墓地规模颇为壮观,不过比起陪葬品和规模,此墓最吸引考古专家们的,却是其妻马氏的碑文。

碑文共分为2部分,上半部分是一种波斯文字,下半部分为汉文, 汉文部分上书:

左神策军散兵马使苏谅妻马氏,已巳生,年廿六,于咸通十五年(874)甲午二月辛卯建二十八日丁巳申时身之故记

简单介绍了苏谅之气马氏的生平,而上半部分的波斯文字,则难倒了众多专家,后经夏鼐、伊藤义教、樋口隆康、松德曼等众多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终于将它们翻译了出来,这种文字名曰巴列维文,翻译内容如下:

此乃故兵马使苏谅家的女儿马氏之墓,亡于故伊思俟之二百四十年,唐朝二百六十年,常胜君主咸通十五年十二月五日建卯之月,廿六岁,愿她归位在阿胡拉马兹达和诸天使的身侧,永生在极美好的天堂,祝她安息。

当时刚翻译出这段文字,在场专家们便惊了,诚如上文中所言,汉文部分明明写的是“苏谅妻马氏”,然而在巴列维文部分,却变成了“苏谅家的女儿马氏之墓”,那么马氏究竟和苏谅是什么关系?

带着震惊,专家们投入了新一轮的研究中,终于,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关键——卑路斯一族信奉的是袄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又被称为拜火教)。该教教内经典《阿维斯塔》中写道:近亲结婚是最大的善行,近亲结婚的人是最为正直的人。

也就是说,马氏确实既是苏谅的女儿,又是苏谅的妻子,对于波斯人而言,这种行为或许不算什么,但在我国,血亲、近亲结婚的行为早已被禁止,唐代时,禁止近亲结婚更是被写入法律。《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禁止同姓和辈分不同的表亲结婚,如有违反要施以徒刑或杖刑。恐怕苏谅也是怕皇帝发现自己做了这种事情,才用皇帝看不懂的波斯文写出真相吧。

Hash:bf913b4bb5bd42f2f22c20a63a2081be4bc2cc3b

声明:此文由 拾文客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