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后土庙: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山西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汾河汇入黄河之处,矗立着一座后土庙。汉武帝最先在此设立后土祠,并且多次来这里祭拜,留下了著名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据说,汉武帝时,庙在汾河北岸。清同治九年(1870),被黄河水淹没,后来迁至南岸。如今,现存的后土祠没有曾经的规模宏大,修建在黄河东岸的一座山丘之上,东西宽105米,南北长240米。1996年11月20日,万荣后土庙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后土庙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戏台、献殿、享亭、圣母殿秋风楼等主要建筑,两侧分布着钟鼓楼、配殿、碑廊等小型建筑,雕刻精美,琉璃鲜亮,布局完整。

2017年4月30日,五一劳动节之际,我和家人在山西南部游览,第一次来到万荣的后土庙。大约中午,赶到这里,拾阶而上,到达山门。凭借文博系统的工作证,免费进入后土庙内参观。

后土庙的山门高大雄伟,面阔三间,歇山形顶,两侧各有一座歇山顶的便门。从东侧便门进入,绕到山门的北侧,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座漂亮的戏台。

对面建筑的墙壁上,写着“后土祖祠”四个大字,中间有一条狭长的南北通道。穿过通道,回头一看,这里又是两座东西并列的戏台,与山门后侧的戏台呈“品”字形布局,所以被称为“品”字戏台。

继续向前,迎面便是正中间的献殿和东西两侧的五虎殿。献殿与正殿连成一体,坐落在巨大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脊部的垫板上有“大清同治十三岁次 立柱”的题记。

正殿也被称为“圣母殿”,殿内供奉着后土圣母,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相传,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献殿和正殿是后土庙内建筑的精华,琉璃饰件光彩夺目,建筑上的各种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可惜,建筑内部的空间有限,无法拍摄出正殿的全貌。

在献殿之中,竖立着两块石碑,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看上去显得非常珍贵。东侧是“庙貌图碑”,全称为《宋代后土祠全貌图碑》,绘于宋代,金代刻制,明代重刻,真实的再现了宋代后土祠鼎盛时期的景象。

西侧是“轩辕扫地碑”,明代嘉靖年间所刻,从黄河里打捞上来,残缺不全,字迹模糊。正面刻有“轩辕扫地之坛”六个大字,旁边有小字:“扫地之坛相传在荣河县后土神祠秋风楼后河之曲”。另外,背后还有“龙马负图之处”六个大字。

后土祠的最北端,秋风楼巍然矗立,修建在一座高台之上,因藏有汉武帝的《秋风辞》碑刻而得名。辉宏典雅,挺拔秀美,为中国楼阁建筑中的佳作。

秋风楼共有三层,高约33米,面阔和进深各五间,楼顶为十字歇山形。正南侧下方有一道板门,一、二层四面各出抱厦一间,内设有12根金柱直通楼顶。

此楼下方,东西贯通,为“张仪古道”的遗址。这里曾经是魏国与秦国之间的交通要道,张仪出生在万荣,秦时被称为“安邑”。后来,他经过这条古道,前往黄河西岸的秦国,得遇明主,出将拜相。最终,辅佐秦国崛起,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曾经被称为“汾阴脽”,乃一条长形的高地,长四五里,广二里多,高十余丈。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期,祭祀后土的仪式,迁移至北京天坛,万荣后土祠的祭祀活动才逐渐走向衰落。

Hash:61a38924169cbac8fdb070630ecdcb23502f2fa2

声明:此文由 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