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又现古民居——金裹峰嶂郭峪村

山西又现古民居——金裹峰嶂郭峪村

选自《前进论坛》 2002年02期,郭学宝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古称郭谷,始建于唐代。郭峪东侧的苍龙岭上有“金裹谷”刻字,刚劲有力,气势宏大。刻石年代不详,但人们据此将村所在的樊溪河谷又称为“金裹谷”。

自明代中叶至清初的一百多年间,郭峪出过18位举人,15位进士。明清两代,“官侍郎、巡抚、翰林、台省、监司、守令者,尝不绝于时”。

明代末年,郭峪村有张好古一门三进士,张鹏云一家“祖孙兄弟科甲”。清顺治丙戌年(公元1646年),阳城县有“十凤齐鸣”,其中就有郭峪村的张尔素,后任刑部左侍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85年)戊戍,陈廷敬考中进士,历任秘书院检讨、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礼部、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刑部尚书,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为官50余年,主持编修《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皇舆表》、《明史》、《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晚年手定《午亭文编》-"卷。如此说来,郭峪村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清以前的郭峪,植被丰厚、河清庙古、林木葱茏。明代末年,以高迎祥、李自成为首的陕西农民军在陕、晋、豫等省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其中老十三营王嘉胤的一支义军,为筹集钱粮经常滋扰劫掠这一地方。为避农民军劫掠、樊溪河谷众多散居的小户迁至大村附近,以加强集体防御力量,形成了郭峪这样较大的杂姓村落。

经过明末战乱,阳城四乡村落变得十分萧条。郭峪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村民为求自保而修建起宏伟的城墙及豫楼等防御性建筑

郭峪城墙平均高12米,临樊溪河岸一侧高达18米,周围1400米,不仅是当时附近村镇较完固的防御工事,也是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村镇式古城堡。据有关专家认定,此城高度比北京故宫的城墙还高+米多。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实乃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举。

由于城墙为宥,郭峪村大户人家所建之宅,均基本完好地保存至今。现在,郭峪村保存较好的古老住宅近+*幢,其中明代宅院十余幢,清代宅院二十余幢。尽管许多宅子历经风雨和战乱,有些已破损,有些已倒塌,但仍可以从那砌筑的挺拔的高墙、气势不凡的一幢幢宏丽的门楼、粗壮的梁架以及各类雕饰细巧和手艺高超的木雕石雕中看到当年辉煌的印迹。

尽管有城墙,倘义军自城外来,城中居民尚不可了望形迹。于是,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正月十五日,村中首富王重新与村首们共同协商,又筹资备银,并请风水先生“考极相方,谖宅厥中”,在村中高地上建起一座七层碉楼。楼即成,取古训“豫则安,不豫则殆”之意,名之谓“豫楼”。登楼远眺,毕县数十里,盗贼无所遁形。郭峪村从此“固若金汤”。

固城豪宅,民安于时。然神祀宇祠,佑民之福,必不可少。郭峪村四周有很多庙宇。其中汤帝庙居村西坡岗之上,是阳城乡村中规模较大的庙宇。正殿九开间,单层,高9米,进深6米,宏大而神圣,村人因此把汤帝庙叫做“大庙”。为避逾制之嫌,村人将九间正殿隔成三座三开间的小殿,正中三间供关公。正殿左右备三间耳房,东耳房供送子观音及高礻某神,西耳房内供关平、周仓。由于汤帝庙中供着关公、土地、高礻某等神,平时还愿者不绝如缕,所以香火历代不断。

在郭峪村西城根,汤帝庙东北角处,原建有樊溪河谷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文庙。初建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规模较小,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经重修、扩建后将等级提高。据当地百姓介绍,该庙在)*世纪+*年代末土地改革时初遭破坏,但房屋还基本完好。60年代初,一位人民公社武装部长建私房需要几根大木料,擅自将文庙大殿拆毁。80年代初,又一位人民公社干部为家中建私房,便循例使权,将庙宇彻底拆毁,取走木料,庙内上百块石碑也全部取走私用。

此外,在郭峪村东面苍龙岭脊的峭壁悬崖上,原建有一座白云观。时人谓之:“三晋两大奇,北有悬空寺,南有石山庙(即白云观)”。可见其影响之深远。现被毁,只留一小石山形

白云观以西偏北,松山之巅,旧有一座.层砖塔。《郭峪村志》载此塔“建于唐贞观年间”。塔呈六角形,为简体结构,中空,搭木楼板,有梯可上至第五层。此塔初为补文运而建,故名文峰。后来人们发现,塔身呈暗红色时,天就要下雨,若变为灰红色时,天就放晴,于是人们又称之为“晴雨塔”。

在塔院内的东墙上,原镶有一块长约165厘米,宽约66厘米的大青石。据传,游人只要用手在大青石上按几下,再将耳朵贴近,即可听到凤凰长鸣之声,因此,人称此石为“鸣凤壁”。由于东山对峙着翱凤岭,于是这里便成为郭峪一景。当地有谚曰:“东山鸣凤壁,西岭凤凰巢。金谷非俗地,代代佐君劳。”“文化大革命”、“破旧立新”,塔、庙均毁,成为郭峪村史上又一憾事。

今天,我们置身此境,不禁油然感慨道:郭峪村不仅是明清历史更迭的缩影,也是北方古代农村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

Hash:08a2787d7a5d05cc46aaba5292512a37c7d48a4d

声明:此文由 考古快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