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峪古城:城堡式村落的典范

沁河中游的太行峡谷之中,成片的古城堡群,沿沁河岸边星罗棋布。在一长串的古城堡中,与皇城相府毗邻的郭峪,就是一座保存完好、雄伟壮观且功能齐备的乡村古城——郭峪古城

据悉,明末接连不断的农民战争,导致国内动荡不安。为求自保,郭峪先人在蓟州巡抚张鹏云的倡导下,在豪商巨富王重新的带领下,纷纷捐银献物,环绕郭峪大半个村落,建筑了一座雉堞高城。

尽管历经四百多年沧桑,可郭峪至今仍是一座形制规模相对完整的古城。雄伟壮观的古城墙内,四十多处明清古宅保存完好,既有牌楼耸立、豪华排场的官宦、商贾住宅,也有耕读传家的普通村民住宅。城内不仅具有古代城镇式村落的各种附属建筑:庙宇道观、商号店铺、书房私塾、作坊工厂,甚至还有专门召集村民聚会、发号施令的广场——“申明亭”。

郭峪的城墙高三丈六尺,整12米,宽5.3米,城周1400米,城堞450个,有敌楼10座、窝铺18个,转角还建有木亭。城内面积17.9万平方米,共有三门,东门为正门,名为景阳门,现已不存。北门拱辰门、西门永安门,目前都保存完好,几乎没有损毁。

“村”与“城”毕竟是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座城墙平均高度12米的古城,竟比北京故宫10米的城墙还高出近2米。郭峪人为何要修建城墙如此之高的城池?

郭峪城现存一通《郭谷修城碑记》碑刻。这通由明蓟州巡抚张鹏云撰写的碑文记载: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数以万计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围攻郭峪村,乡人寡不敌众,惨遭屠杀。为避免村民屡遭不测,张鹏云建议修建城墙,富商王重新带头自捐白银7000两,乡民踊跃捐献,很快筹到白银数万两,没钱的以役代捐。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十七日开工修城到当年十一月十五日,也就不到十一个月时间,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就建成了。

在郭峪城内行走发现,城中道路并不规则,多为交错的狭窄胡同,地势也有起有伏。除从东门入城的下街外,几乎再难找出一条贯通东西南北的宽阔直行街道。而就在这些鳞次栉比的街道胡同内,官宅民居交错密布其中。

目前,郭峪城保存较好的明代民居有40院、房屋1100间,多以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局的四合院为主。

能代表郭峪官宅的当首推陈廷敬祖宅“老狮院”。如今的皇城相府,是陈家另辟的新居,陈氏先辈就居住在这里。因陈家大门外的两座石狮,于是得名“老狮院”。

高大门楣上的三层木制匾额上,书写的陈家七代九个官员的官称和姓名,从中可以看出当年的陈氏家族逝去的辉煌与荣耀。

在郭峪城内西北方向,一幢高耸的建筑“鹤立鸡群”,那就是豫楼。原来,郭峪城池建好5年后,为加强防御,王重新又出资在城中央修建了这座“堡中堡”,并按照八卦之意,取名为“豫楼”,有逸豫、备豫及顺以动的含义。

豫楼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上下共七层,底层墙厚2米,随楼层递高逐级递缩,直至第七层时,墙厚缩为0.8米。让人吃惊的是,豫楼内底层有地下暗道,分别通向王家十三院和城外。站在豫楼楼顶俯瞰,全城内外形势“了如指掌”,如有战事,这里就是全村的指挥调度中心。可能是对当时的复杂形势的周全考虑,战时如若城门失守,豫楼就是保护城内人的第二道屏障。

Hash:d0232a9f81759a94a42ff82402ab669279251f84

声明:此文由 山西皇城相府旅游景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