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杂谈文史(三十六):漫谈宋代城市的桥记(6)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漫谈宋代城市的桥记(6)

(七)宋代城市桥记中有意味的文化艺术现象

宋代城市桥记中最有意味的文化艺术现象,莫过于宋人对桥梁的设计不仅考虑实用,更能兼顾审美,力图使桥梁与周边的山水景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以构成所在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叶清臣《萧山县昭庆寺梦笔桥记》载:“晴虹倚空而半环,浮鼍跨波而欲渡。雕楹矗而端耸,钩楯缭而横绝。”

钱公辅《垂虹桥记》载:

即桥之心侈而广之,构亭其上,登以四望,万景在目。……湖光万顷,与天接白。洞庭荐碧,云烟占青。月秋风夏,嚣灭埃断。牛讴渔吟,喑呜间发;榜声棹歌,呕哑互引。后盼前睨,千里一素。是亦足乐焉。

又,王庭珪《凤林桥记》载:

桥心为亭,其方如桥之广,而益其三分之一。檐牙翚飞,突出江半,名曰“跨江亭”。江之南为屋于堤上,以观浮梁之倒影。丹雘飞动,若欲凌骛大空者,曰“彩虹亭”。韩侯始为是役以济人,又因得以休其余闲,而寓游观于此。烟消日明,百物媚妩。……至于云破月出,万籁寂然。雌霓连蜷,飞出波面。水光天色,动摇而上下。与夫琳宫佛屋,出乎青苍林木之杪,层峦叠巘,迭高争秀。于是溪山自然之观,伟丽殊胜,因人而发,遂为此邦之绝境,非朝夕徙倚者莫能穷其状也。

又,洪适《知政桥记》载:

为亭凡四。桥之心曰“卧虹”,其东岸曰“利涉”,其西岸则“临章”左而“双清”右。……泛泛文鹢,随波高低。戢翼俛啄,虾鱼惊疑。月影在川,长虹对吸。练帨霓裳,水仙夜集。

又,陈骙《天台临川桥记》载:“复亭其上,乃写乃饬,乃敞乃奕,可以息行迈,可以乐暇闲,可以远眺望。卓哉美乎!疑混物初剖,有此壮观,非人力能为也。”

刘光祖《万里桥记》载:“增为石鱼,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桥成眈眈,屋成绳绳,严严翼翼,都人大和,会观所未有。……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

刘叔向《白下桥记》载:“甫五阅月而桥成。长鲸卧波,飞梁驾虚,材良工坚,天造地设。……旁有宾饯之亭,因桥而名,亦就摧剥,并葺治之。更增其前楹三,雄壮窈深,气象夐别。”

叶适《利涉桥记》载:“井屋之富,廛肆烟火,与桥相望不绝,甚可壮也。”

陈耆卿《处州平政桥记》载:“偃若龙卧,蜷若虹饮。郭内外人憧憧往来,又若纵步席上,散影涧中。峦麓迎前,而鱼鰕出没其左右,一一皆奇观也。”

高斯得《跃龙桥记》载: “桥旧横亘三十丈,水败之余,视旧加长,命工伐石增甃,驾梁其上,为屋凡三十楹,规置雄丽,气象显设。”

黄震《抚州崇仁县黄洲桥记》载:“为层级以升,崇四十尺。为屋其上四十楹,南北为之门,而中为之祠。气势突兀,凌轹空碧,金朱璀璨,浮动溪山。”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真令人神观飞越,不胜向往。

当然,艺术夸张是文学家的特权,宋代的桥梁未必真像桥记作者们所描绘的那样美轮美奂。但宋代的文化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高峰,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宋人桥记中对于各城市桥梁建筑艺术及其地理环境的那些优美的形容,更多的是写生而非向壁虚构。

宋代担任“亲民差遣”的地方官员,绝大多数是进士出身的文官。

宋代的进士考试,诗赋乃重要的科目之一。诗赋虽是文学,但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都对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有着特别高的要求。因此,诗赋科考试的优胜者,文学才华既然出类拔萃,艺术修养、文化品位也一定不会低。在这样一批有文学才华、艺术修养、文化品位的官员领导下,各城市所建造的公共设施,必不至于忽略了审美。明乎此,我们对于宋代的城市桥梁何以能够达到实用与美观的高度统一,也就不会感到惊奇了。

(全文完)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Hash:b5a78f6640683087fc88df212a7294b27911c419

声明:此文由 小楼听雨诗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