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二:炎黄故里传说

鸡西地理示意图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

《周官》:"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祠皆聚云。"

《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

《水经注》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上邽城在今天水市,其东七十里就是清水县山门镇的白河村。

先不说黄帝之说是否真实,起码秦汉古籍多说黄帝故里甘肃天水清水县上邽,而渭南下邽属西周晚期的郑地。清水县上邽的传说要早于华州郑地,更要早于后来的新郑。从陕西郑地在西周时称南郑看,北面还有一个郑地名。甘肃天水的清水县上邽为黄帝故里的传说,相对陕西郑、河南新郑应该更古老!

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的楚简(清华简)《系年》记载: “飞廉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朱)圄,以御奴虘之戎,是秦先人。”飞廉即蜚廉(是秦人的先祖,商纣的臣子),商盖即商奄(在山东曲阜一带)。李学勤先生将楚简中的“邾圄”隶定为天水郡冀县的“朱圄”,在今甘肃省甘谷县;认为秦人本是来自山东的商奄之民,周初成王时被迫迁徙至甘肃省甘谷县朱圉山一带,谪戍西方御戎。 “朱圉山”为古代名山,在今甘肃甘谷县渭河南岸,因其红色砂岩而得名,《禹贡》将其与鸟鼠山、太华山并列。能够与楚简《系年》所述秦先人初居地点相呼应的线索,其实早已经存在了,那就是位于甘谷县磐安镇的甘谷毛家坪秦遗址。

秦安大地湾遗址也在秦国境内,还有宝鸡炎帝故里。从考古角度看,这里正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山海经中提到的麦积山,这里也有......。怪不得老秦家迁到这里就蓬勃发展并一统中国,底蕴太深厚了!这个黄帝故里,是否比其它几个说法更靠谱?

有说炎黄是一家,那就再看看有关炎帝的说法吧!《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现在可以肯定,陆浑戎是姜氏之戎,是西夷,是四岳之后。之所以称为西夷,是因为他们是从东方迁往宗周西边,为周王抵挡西戎。可见,炎帝后裔的陆浑戎原来并不是居住在宝鸡的炎帝故里。如果炎帝故里在宝鸡,厉国是炎帝之后,则随州的炎帝故里传说应是与随人同迁的。

结合笔者在《楚人与陆浑戎》、《探讨楚人早期迁徙路线与周昭王丧师于汉水》两文的相关段落,可知昆吾氏彭祖氏是楚人先伯祖,楚人很早就与陆浑氏相邻同迁。据《山海经》,炎帝族、黄帝族都有祝融氏,有说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屈原《离骚》自认“帝高阳之后裔”,《晋书》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左传》昭公十七年:"郑,祝融之墟也。" 楚灵王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旧许在春秋时期的郑国境内,郑国国都在新郑。看来,楚人出自颛顼族,传说的“黄帝居有熊”不似空穴来风,只是从这些说法还是判断不出黄帝居所。“祝融之墟“与”黄帝都于有熊”这类说法其实很混乱,更有可能是地名随人口迁徙的结果。从楚人与陆浑戎的迁徙经历看,祝融之墟邻近新郑倒是可能的。

有关炎帝、黄帝、祝融氏、伏羲氏居住地或出生地的说法,从文字记录上看,只能梳理到这个程度,其中伏羲氏在天水的歧义最少。西汉纬书《荣氏遁甲开山图》说:“仇池山四绝孤 立, 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宋代罗泌《路史》也说:“伏羲氏生于仇池、长于成纪。”可见,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三皇之首的伏羲及其部落就繁衍在这一地区。仇池山在西汉水西和县境内,东边即成县

《山海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或曰孙)叔均。”如果说存在炎黄二帝,那周人为黄帝后裔是唯一无疑议的。从周朝文献看,北狄分布在关中之北。两千多年前的晋国人基因分析,也能证实姬周一族的北方起源,《山海经》所说的北狄更有可能与周人说的一致,从考古学与文献学上看,目前唯有陕北石峁类的遗址最有可能与之对应。然而,在没有发掘出文字物证之前,这也不能当作定论。

与秦汉时传说的黄帝故里相比,《穆天子传》与《山海经》似乎更加可信。《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在昆仑山观黄帝之宫,位置应在今天的河套地区至新疆之间。由此看来,无论是甘肃天水的黄帝故里,还是陕西宝鸡的炎帝故里,跟今人所说的陕西黄帝陵河北涿鹿黄帝陵一样,都是后人的纪念地。

Hash:4b2b15bb65938d399c9af04af926c152d88a7ecb

声明:此文由 晋韩后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