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文化美:山东蒙阴、山东文登、广东徐闻

长寿之乡山东蒙阴

蒙阴县木雕刻第四代传承人石绍松,匠心传承桃木雕刻工艺, 不仅把普通的桃木做成了雕刻工艺品,而且依靠天工巧做,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

走进桃墟镇桃木雕刻展示馆,未见其木,先闻其香。今年49岁的石绍松是桃木雕刻第四代传承人,一间工作室,一副刻刀,“吉庆有余”、“平安如意”、“龙凤呈详”等生动形象的桃木雕刻品在方寸之间“变形”、升华,更有木梳、家具等实用性与美观性并存的物件,浓郁的古典气息混合着清冽桃香扑面而来。

生活在有着“天下桃都”之称的桃墟镇,石绍松在桃木的世界里长大,也慢慢地喜爱上了桃木雕刻。桃木,五木之精也,有“仙木”的美誉。在沂蒙山区,自古人们就有给孩子佩戴桃木剑、桃木手提篮的习俗,祈求孩子百邪不侵、茁壮成长,从而也催生了桃木工艺品的快速发展。

要完成一件完美的桃木雕刻工艺品,品质上乘的原料必不可少。桃木木质坚硬、适宜雕刻,但含糖量高,易虫蛀开裂。石绍松一次次尝试,最终找到了先蒸、再凉、后烤的方法,仅原材料处理便要耗费大半年时间。

构图是首道工序,接下来就是打胚,初步雕刻出作品的外观。依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装饰,灵活运用沉雕、浮雕、圆雕、通雕和锯通雕五种雕刻技法。细修是第三道工序,也是赋予木雕制品美感和神韵的关键一步。细修完的作品,已经有了基本的形状和细节元素。最后抛光、打蜡、上漆,一件桃木雕刻才算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创意和想法至关重要。

蒙阴桃木雕刻传承人 石绍松:“牡丹有着富贵之意,被称为百花之王,锦鸡是鸟中凤凰,也是我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锦鸡与牡丹结合在一起,雕刻在如意上,锦鸡成双成对,在牡丹花下,有着富贵吉祥、前程似锦的寓意,整体有着招财纳福之意。”像这种富有创造性地“小心机”藏在石绍松的每个作品里,远销黑龙江青海安徽等地,出口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

长寿之乡广东徐闻

一个城镇的文化来自于该地区的历史底蕴。城镇文化,可以体现在建筑的一砖一瓦,文字的一笔一画,衣饰的一针一线。即是说,生活在城镇里的市井凡夫妇孺翁媪,他们的语言文字、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都是当地特有的文化传承,并通过发展与融合,演变成了今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以弘扬和保育徐闻县文化符号为目标,本文将简述徐闻文化传统的形成,文学符号的出现,以及文化符号使用的基本路向。

资料图

徐闻之名最早见于《汉书》。从《汉书》中的记述中可获得有关“徐闻”的信息有三:其一,徐同始建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为合满郡的首县(合清郡治);其二,徐闻县城的大体位置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其三,徐闻是一个国际港口,汉代官方对外贸易的商船从徐闻起航,开往东南亚各国,运去黄金丝绸,换回明珠、奇石、异物。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在徐闻留下“四周之人,以徐闻为咽喉”之文字;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称徐闻“此邑士气民风,亦自惇雅可爱,新会以南为第一县”。

说到徐闻的文化符号,就不得不提当地一个重要的民俗—石狗文化。考古工作者们在徐闻县及周围的县市,陆续发现大量狗的图腾及石狗。石狗造型类别丰富,形神各异,纹饰古朴粗拙,这些石狗文化与傜人狗图腾崇拜的传承与发展紧密关联。以狗为图腾,作为向自然界抗争,求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石狗是在当地社会历史与地域自然条件下,古代先民多民族民俗文化融合的产物,带有浓重的民间信仰色彩。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呈祥报喜”、“守护神灵”到“司仪宠物”四个阶段的产生、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独特的石狗文化。因其的独特性,石狗拥有着“南方兵马俑”的美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徐闻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石狗文化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

资料图

目前,散落在徐闻县及周围的石狗,部分已经由政府统一收购、收集、维护、展出。但仍然有大量徐闻石狗遗落民间。徐闻政府应尽最大的努力,把散落各地的石狗集中起来。如果收集到的数量做够多,可形成一个“石狗群”,建立石狗专题博物馆。在收集过程中,如石狗有个人归属者,则询问是否可以将石狗借出,做短时间的展示使用,并且制作复制品。最后,在徐闻范围内的石狗,应予以登记,方便之后的保护及研究。

其次,通过专题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石狗文化。同时,石狗专题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力量,向广大网民介绍徐闻石狗。可以和专题博物馆一同进行的,是开发和石狗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制造文创产品前,需要对徐闻石狗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及品牌建设。专题博物馆,以及石狗文创产品,是宣传徐闻时狗文化,拉动当地文化旅游,创造乡村文化产业的一个方式。

最后,对于石狗的维护,必须由相关专业人士负责。关于这点,相关人士可考虑与湛江市、广东省的各高校、博物馆、文物保护机构合作,让有能力为石狗维护做出贡献的人士,都参与到维护工作中。

资料图

保护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就是保护一个地方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维护,需要力所能及的社会人士积极参与。有了政府机构、专业人士、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参与,作为当地重要文化遗产的徐闻石狗,一定可以成为代表徐闻县的一个文化符号,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在添上华丽的一笔。

长寿之乡山东文登

8月16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通知,命名62家单位为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登凭“胶东花饽饽习俗”获此荣誉。

通知指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方案部署,结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经过严格评审、公示,现命名胶州市人民政府、博兴县吕艺镇人民政府等62家单位为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导向,坚持高质高效发展的目标,坚持融合发展的路径,深刻认识和把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效,以评促强,推动“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规范、有序、健康、高质发展。

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截图

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胶东花饽饽习俗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在宋代《梦粱录》中,就记载了古人把胶东花饽饽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历史。

在文登,同样有着悠久的面食历史。人们用蒸饽饽来庆祝各种节日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经过千百年传承,文登的花饽饽已经由简单的大枣饽饽发展到龙、虎、花、鸟、虫等各种形状,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胶东地区人民忠厚善良的浓浓乡情和绚丽质朴的乡土文化。

近年来,文登将花饽饽习俗与节日相结合,利用龙母庙会、李龙山会、渔民节、赶海节等民俗节日,打造文登花饽饽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在此基础上,心灵手巧的文登人对花饽饽进行创新研发,形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花饽饽旅游产品,既能销售当地非遗创意产品,又推介了地方特色旅游。

近期,文登区委、区政府正在拟定相关扶持政策,引进启动公益文化创投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文登花饽饽”非遗文化传承项目落地,通过面对面授课的方式,向社区居民传授制作手法、选材方法、制作工艺等,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新技能新技巧的平台。

内容来源:蒙阴融媒体中心 徐闻视窗 文旅文登

投稿邮箱:sxlmmsc@163.com

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寿乡联盟”

Hash:fe0c5ef81b57e9ea80c4769d4c9202311023bc22

声明:此文由 行走的老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