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华侨文化典范之作”的开平碉楼

第二季

23

广东省中南部开平处于四县边远的交界处,在清初立县前,历来是四不管地区,社会秩序混乱。明朝后期,始有乡民建筑碉楼,用作防涝防匪之用。

1

侨乡的由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在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重洋。强烈的的中国情结,使他们挣到钱后,便返乡娶妻、买地建房,开平逐渐成为著名的侨乡。

2

兴建碉楼的起因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军阀割据,兵荒马乱。由于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各方便集中在开平一带,打家劫舍绑票、造成无数惨案。于是,开平各地乡村大量兴建碉楼,二三十年代,形成侨民碉楼建设的高峰期,多达3000幢。规模宏大、极富特色的碉楼群,功能也更加偏重于防范盗匪。

中西建筑艺术

开平碉楼融合中西建筑艺术,是多层塔楼式单体建筑,占地面积不大,追求高度,有作为家族住所的居楼、村民集资共建以备应急的众楼和主要用于放哨的更楼。

早期建筑材料多为三合土、砖石和木料,后来加入钢筋、水泥、铁板等造价昂贵的进口材料。楼顶有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各种建筑形式、风格。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

有的碉楼顶层四角,建有突出字体的“燕子窝”,从“燕子窝”的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多设有瞭望台,配备炮火、枪械、铜钟、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

碉楼现存1400多幢,迎龙楼是现存最早的碉楼。楼高3层,是全村制高点。墙体用青砖和明朝大型红泥砖砌筑,墙后近1米,楼面铺木板,楼顶采用传统硬山顶式,风格拙朴,造型简洁。

瑞石楼是典型的家族私楼,楼高9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罗马穹隆顶和拜占庭穹隆造型最为显著。7层平台角亭,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9层小凉亭罗马风格浓重。

内部结构和陈设保持中式风格,窗框、窗楣和外墙灰雕体出现浓厚的传统色彩。此楼是中西合璧典型,也是原貌保存的最完好的一座,堪称开平碉楼第一楼。

开平碉楼是中国历史上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

创 意

广东省中南部的开平处于四县边远的交界处,在清初立县前,历来是四不管地区,社会秩序混乱。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在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重洋,强烈的中国情结,使他们挣到钱后,便返乡娶妻、买地建房,开平逐渐成为著名的侨乡。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就军阀割据,兵荒马乱。由于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在开平一带,打家劫舍绑票时有发生,于是开平各地乡村大量兴建碉楼,在二三十年代,形成侨民碉楼建设的高峰期,数量多达3000幢。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留存于世的建筑,如埃及金字塔、中国的故宫、法国凡尔赛宫等等都引人无限瞻仰和膜拜。当人们站在这些伟大建筑面前的时候,这些建筑里的形制、图腾和符号,虽无声却鲜活,它们仿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时光隧道,让我们都重新回到了当初那个美好的时代。

而为了更好的纪念和弘扬这些有特色的建筑和文化,应运而生了一些与这些建筑特点相匹配的文创产品,例如:在南京六朝博物馆的文创纪念品商店里,就印有六朝瓦当图案的冰箱贴,虽然这只是一枚小小的冰箱贴,却通过那个时期瓦当上的图案,凸显了整个六朝的时代风采。我想开平碉楼和那么多的建筑都一样,这些宏伟的美学符号,可以通过创意而成为一种普惠流动的文化载体。

长江 黄河

承德避暑山庄 明清皇陵 西递宏村 苏州古典园林

我们都是守护者

Hash:6a3dbeb3dc24d77f227197cc1a781211e4458045

声明:此文由 非遗美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