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巨富“梁金山”是谁?他是一名华工,为国捐出超10亿家产

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1935年云南怒江上出现了一座钢索吊桥,这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按照惯例,大桥建成后,第一个过桥的人要说几句吉利话以示庆祝,一位老农边走过大桥,边即兴说出“梁金山,好心肠,修座吊桥通四方,此桥本是金山桥,一个修好万年牢”;说到这或许有朋友奇怪了“梁金山是谁?”他是一名中国人,也是亿万富豪,更是一位救国英雄。

梁金山,1882年2月15日出生于云南保山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没上过学,不认识字,早年帮人赶马来往与中国滇西与缅甸之间;早年的梁金山为了生存赶过马、修过铁路、当过火车司炉、也做过公路道班,至于码头搬运工、背石工等更是家常便饭。

最终梁金山在缅甸一座银厂中当起了矿工,也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当时的银矿属于英国,因此对华工极不友好;一次工作中,梁金山发现火炉多年没有检修,安全隐患已经相当明显,因此就大着胆子向工头提出停工检修的建议,结果差点丢了工作。

果然,没过几天炼银炉就发生了重大火灾,不仅冶炼的白银全部报废,且随时都有爆炸危险,最主要的是,当时正好有英国人来这里视察;紧要关头,梁金山将被子浸湿冲进火场更换耐火砖,并最终保住了炼银炉,但自己却被严重烧伤。英国人看在眼里,当了解到梁金山早向工头提出过安全隐患时,马上将原工头辞退,由梁金山取而代之;实事求是地说,梁金山不识字,担任工头一职还是有难度的,但靠着一股韧劲,这位小伙子硬是钻透了勘探矿源、选矿、洗矿甚至是机械构造、性能等知识。

直到1903年,仅有23岁的梁金山不仅掌握了选矿和炼银技术,而且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就这样在缅甸又与英国人合资开办了另一家银场,但仍由英国人主导;与此同时,梁金山又组织华工修路,以马帮驮运的方式从事中缅之间的商业贸易。32岁时,梁金山的银厂规模越来越大,甚至达到了月产白银1200万两的规模,自然他特成了缅甸巨富,为此还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和嘉奖;身为华人,梁金山没有忘记祖国和家乡云南,开始筹建怒江大桥。

为了建桥,梁金山低价卖出自己的两个商号和一家公司,并专门请来美国工程师设计建造;大桥建成后有人建议取名为“金山桥”,但梁金山不同意,他说:建桥是为了方便中国和缅甸之间的交往,施惠交通,因此最终定名为“惠通桥”。九一八事变后,梁金山先后拿出白银9000两,汽车80辆和一架飞机,用以支援抗战;当时国民党曾摊派云南发行“救国公债”,梁金山一个人就认购了一半还多。

此后日军大举南侵,1942年缅甸告急,梁金山动用自己公司的120辆卡车,又自费雇佣80余辆卡车,昼夜抢运积压在缅甸仰光的十余吨国际援华物资;此后日军攻入缅甸,道路被封锁,物资难以运入中国,梁金山雇用马帮运送,将成袋的银元、银锭和物资运到中国,为抗日战争输入了大量血液。随后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梁金山又积极参加抗日运动,但也引起了鬼子的注意;日军知道梁金山支持抗日,遂发出逮捕令,并妄图利用他的声望和资产来征服缅甸,从而进攻云南。

身处危险的梁金山不为所动,依然捐赠大量白银和资金、物资等,除此外他还将大量地产、房屋无偿给中国远征军使用;这些房屋至今仍有不少完好保存,它们也生动记录了梁金山的爱国之情。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梁金山抛弃了在缅甸经营数十年的家产,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云南的梁金山已58岁,且几乎所有家产都奉献给了抗日救国视野,据粗略统计,其捐赠的白银和物资等,价值超过10亿。

回到云南的梁金山,连接中缅的那座惠同桥似乎还在讲诉着往日的岁月,但好景不长,野蛮的日军还是来到了西南边陲;1942年5月5日,日军先头部队妄图偷过惠同桥,千钧一发之际,我守桥将士炸毁大桥,致使日军滞留。之后我方将士与日军激战三昼夜,渡江日军大部被歼灭,至此双方隔江对峙长达两年;惠同桥是梁金山的精神寄托,此时被炸毁,老人禁不住泪流满面,但他说“现在不得已炸断了,我相信,抗战胜利,惠通桥是要修复的。”

果然,滇西反攻胜利后,惠通桥重新修复,它再次担负起抗战运输大动脉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历任全国侨联委员会、云南省侨联主席等职,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8月,梁金山在其家乡离世,享年93岁。

Hash:b30c92746ff76fd803820f1df877a1d5fd9cf021

声明:此文由 布衣观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