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祭祖!志俊公子孙后代齐聚英德黄花,祭拜祖先

梁氏祭祖

“春暖物艳百花开,祭祖联宗今又来。志俊有灵子孙福,诚心拜祭发丁财。”

2021年3月9日,农历正月廿六日,广东英德市黄花志俊梁公祠,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披红挂彩、生机勃勃。祠堂前的广场及院内横廊殿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来自英、清、阳及各地的志俊公后代子孙数千人参加了此次祭祖。

本次祭祖仪式由德高望重的梁仕朋先生作活动主持,祭祖活动仪式分为九点:

一:主持宣布祭祖仪式开始,全体宗亲肃立;

二:各地宗亲兄弟代表上香,代表分别为:1.庙石梁森焕会长,2.广东省梁氏宗亲会会长梁绍章会长,3.鱼龙头梁福祥,4.九龙梁天禄,5.岩背梁金土,6.大湾梁逢养,7.大湾梁称养,8.克岩梁振豪,9.乌泥坑梁宜顺,10.巷口梁群英,11.克岩梁振杰,12.浛光梁阳新,13.湖南汝城梁群力,14.后冲围梁振明,15.浛光三江梁社明,16.浛光三江梁太阳

三:全体到场宗亲向志俊公列祖列宗行三鞠躬礼;

四:由德高望重的梁森焕会长讲话;

五:由热心族宗事业、爱家爱族的宗亲代表:广东省梁氏宗亲会会长梁绍章先生讲话;

六:由乐于行善、热爱家乡建设的宗亲代表:梁阳新兄弟宣读祭文;

七:鸣炮;

八:拜祭先祖:志俊公祠--始祖志俊梁公墓--九龙白石邵氏婆太墓--坑坝秤勾嘴何氏婆太墓--黄花克岩梁氏宗祠;

九:祭祖活动结束,返回志俊梁公祠用餐。

志俊,又名都能,俗称塘心公,是南粤梁姓开基始祖之一的梁熙学公的第七世孙。熙学公乃禹能(又名充、季益、惟孜)之父,出生在福建泉州晋江东郭莺歌里,为避战乱南迁,先寄居南华寺,后定居南雄珠玑巷沙水里

志俊公原居南雄,宋咸淳九年(1273年),为避“胡妃之乱”,与兄弟扎筏沿北江南避。至连江口处,遇狂风大雨,同行遇难者甚多,幸苍天眷顾,我祖志俊与兄长志创(又名都统、因葬虎形之地,俗称虎地公)安全上岸,后齐徒步至英德黄花定居开基。

经700多年的安定发展,其后裔遍布黄花,分支到英德、清新阳山怀集广西乃至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现志俊裔孙约30000多人...

志俊公众裔孙共用派名诗

兆协振家声,丕谟绍显明。

祖贻恒锡庆,先荫克延荣。

积善昭蕃衍,传经启彦英。

修和敦序乐,作述达才宏。

天献嘉祥萃,人安福履成。

奋兴贤济美,挺秀士扬名。

守业斯攸耀,嗣徽正可赓。

典章时式著,垂裕益成享。

备注:派名诗一首共八十字,据梁氏老人:此诗由黄花克岩民主庚吉公(秀才)所作,当时确定以志俊公第十八世孙以兆字派起,世世相传,克昌厥後,永代兴隆

山口志俊梁公祠概述

山口志俊梁公祠,俗称山口祠堂,位于英德黄花镇东面约3公里处的放板村山口坐东南向西北,異山乾向兼巳亥分金,始建于清朝光绪元年乙亥岁孟冬(1875年)一九八六年曾大修,2010年拆除重建,2014年建成。

山口祠堂,地理称“壁上挂灯”形,背后连绵大岭如幛似椅,祠堂虽建在半山,前却有一眼天然生成池塘,远看池塘就像装灯油的灯池,祠堂建在灯蕊位置,宗祠背后的岭像灯的火苗,好像壁上挂着一盏永远火旺的灯,千载兴旺。祠堂前面千峰拱朝,是上佳的风水宝地。

宗祠是两进院落合院式建筑,中间是上下两厅合一井,形成一个“昌”字,厅两边各有一间傍屋,傍屋外隔巷后用横屋包围,形成一个大合院。宽51.6米,深24.6米建筑面积117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砖墙混合结构,墙厚36厘米,外墙体镶贴仿古式深灰色条形瓷砖,室内及前面屋顶下镶贴瓷片烧制成的字、画,屋顶全部镶贴古灰色琉璃瓦,一进栋顶宽9.04米,二进栋顶宽9.48米,两侧建锅耳装饰墙。室内地板用大理石铺设而成。

一进高6.04米,正大门口用大理石镶嵌而成,门楣上端阳刻“志俊梁公祠”五个鎏金大字,大门两侧阳刻一副志俊公拆字对联:“志俊裕孙枝溯本南雄原旧藉;梁公开族派择居英德肇宏基”。正门两侧各有一条大理石柱。一进内堂用屏风门(幛门)与天井分开,使上、下厅既独立又可融为一体。

二进高7.07米,与天井相连,天井长方形,二进厅堂后墙中间安设一座神楼,神楼用樟木雕刻而成,神楼内安放志俊公以后的历代先祖牌位。

整座祠堂结构严谨,造型美观,装修亮丽,既富有现代色彩又不失典雅,既豪华气派又深藏文化底蕴。

克岩梁氏宗祠概述

黄花镇克岩村位于黄花镇西面,距黄花镇街约1.2公里。克岩“梁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具体始建时间记载不详,坐異向乾兼巳亥,先天泰卦三爻轸宿七度分金,1997年重修。原三进三厅两井结构,重修时将神座前移一进,现两进两厅一井结构。宗祠地处溪村河、明迳河两水交汇之处,地形名曰“八仙过海”,背靠大山,大山笔直高崇,地理称木星形,木星居巽位曰木星得位;前面小河环绕,宛如角带,呈金城形,收右边艮寅方临官、甲卯方帝旺水及前面乾亥方长生吉水入局,流向左后侧丁方墓库位,左右群峰俯首,向上千峰拱照,是上佳风水宝地。

克岩梁氏宗祠,供奉都统、都能公的高祖禹能公为太始祖,敬斋(齋)公为始祖,是都统公(虎地公)及都能公(塘心公)后裔统一祭祀先祖之处。都统公、都能公两兄弟于末成淳九年由南雄珠现巷迁徙到英德市黄花镇定居,都统公始居九河坡,都能公始居山口,开基发族,后裔遍布英清阳。宗祠的设立荫佑着黄花梁氏兄弟团结一致、和谐发展、安定兴盛。

宗祠正门前建有三级台阶,大门口和门槛用青麻石板镶嵌而成,前面墙体镶贴绿色条瓷砖,屋顶镶贴墨绿色琉璃瓦,两侧墙建岭南特色的锅耳,栋顶设吉祥物雕刻装饰,前面瓦檐下镶嵌木制雕花,各种花鸟雕刻栩栩如生,外形美观、气势宏大。宗祠内上下两厅合一井,两侧是民族艺术家梁富森宗亲所作壁画梁山108将”,上厅中间安放神楼,神楼两侧刻着一副对联:“遥恋珠现安定思族子:缅怀列祖功德励后人”。

愿我克岩“梁氏宗祠”鸿运永驻,瓜瓞绵绵,开枝发族,兰桂腾芳。

巷口塘心公传说

志俊,又名都能,因灵骸安葬于英德黄花巷口侧面大塘心葫芦墩,后裔敬称为“塘心公”,是黄花梁氏开基始祖之一。

志俊公原居韶关南雄保昌县沙水里珠玑巷,因宋咸淳九年岁次癸西,王妃胡氏在南雄溺水而死。

我族人听说官府要“尽洗南雄、血流英洲”,恐祸累及,于甲戌年正月十五花燈后举家乘夜避于荔枝山,后继续避走,扎竹伐沿北江而下,漂至连州江口,突遇狂风暴雨,眼见淹没同逃者不可胜数。我祖兄弟六人幸籍苍天暗助,上岸徙步寻居所。都统(志创)、都能(志俊)同是伯餘公之子,徙步到英州黄花图开基定居。

据传说,志俊公初到黄花时定居放板旧村围,晚年随长子居巷口大厅。

志俊公故后,出殡那天,灵棺抬至巷口侧面西北方的大塘心处,遇滂沱大雨,族人只好将灵骸暂时停放在大塘中心稍高之处,到大雨停后,族人去到停放灵骸处一看,停灵骸处浮起一土墩,志俊公已天葬,坟墓前现出三个小圆窝,象敬奉先祖的三个小酒杯,小圆窝春夏季都有积水,常经有大水牛到三个小圆窝浸水。后有较有名的地理先生去考究,有说该地为“青蛙浮水”形,三个小圆窝象征塘心公有三个子,分三房,三房均兴盛长久。也有说是“葫芦浮水”形。说也奇怪,经历700多年后,三个小圆窝至今还在,志俊公后裔也越来越兴旺,后裔遍布英、清、阳,分支到全国各地。

九龙白石婆太传说

白石婆太是志俊公的妻子,娶于九龙白石村邵家之女,因天葬于白石村后侧半岭,后裔敬称为“白石婆太”。祖妣邵氏遗裔三枝,长友宽、次友近、三友齐。

据家传,由于我族祖相中白石村后侧一风水宝地,直接安葬恐影响该村山龙而遭反对,于是祖妣老年有病时,故意说其年老思亲,让其探访娘家,事有巧合,祖妣到白石村探亲后,即发病故去。其娘家派人通知我族祖,我族祖说为了避免影响其娘家人的吉利,先让其娘家的人将祖妣的灵柩放至村后侧的半岭腰稍平坦处,待第二天再去出殡。其娘家人怕追究照顾不周而死之责,回去后随即按我族祖所说去做。第二天,我族祖派人去到停放灵柩处,邵氏婆太的灵柩已经被白蚁含没,只剩下一小土堆,我祖妣天葬于相中的风水宝地之中。

后来我族祖清明时到该处祭拜,祖妣娘家之人就出现不吉祥之事,为避免祖妣娘家人的不吉利,我族祖于白石村右前侧坭鳅坑与白石交界的白石岗设祭合,祭祀我祖妣祭台墓地上水龟形,墓穴结在龟膊之处,坐寅向申兼甲庚先天家人卦三爻分金,光绪王午年重修,1982年又再重修。

坑坝秤勾嘴何氏婆太

志俊公后裔的分布地

志俊公由南雄珠现巷迁徙到黄花,传说最早居住在放板旧村,随后其子孙分别搬迁到巷口、乌坭坑、井水、山口居住。居住期间孙技繁茂,不断开技发叶,现志俊公裔孙分别居住在英德市黄花镇、九龙镇、浛洸镇、大湾镇、波罗镇、石牯塘、水边等镇;清新县的浸潭、石潭等镇;阳山县的杜步、水口阳城、江英、青连等镇;连州市的中坳、上湖坑等地;广西桂平市等地,共计人ロ约3万多人(还有一些零散住户搬迁到全国各地,未作统计)。

黄花镇现有志俊公裔孙9千多人,分布:放板、明迳、城下、三山、公正、溪村、岩背、管塘八个村委,遍布黄花镇各个地方。分别居住在放板村委的车干洞、茨菇蓈、洞尾、乌坭坑、大岩、庙石、竹围、新兴围、九龙涌、放板洞心、二马山、莲塘、巷口;明迳居委的后冲围、桥子茔、上寨、寨孔、青坑、移民村(鱼坪红岩坪/泣木树)、新农村;城下村委的克岩吉利、克岩七、八队、克岩積庆堂、城下梁屋;公正村委的金贝山,三山村委的三山、荣光村,溪村洞心,管塘村委的倒流水、管塘、金钱、欧皮、蕉洞岭、置家巷。

九龙镇现有志俊公裔孙1000多人,分别居住在油厥、上苏坑、寨下、乌坭、南蛇头、屈尾等村。

大湾镇现有志俊公裔孙3000多人,分布在乌石坳、江头围、井围江、六佰田、瑶排、羊桥、南山、大记、合头、大湾街、立新、茅塘、鸡逢、山田、峰林、大凼、下白芒、深咈等地居住。

波罗镇现有志俊公裔孙400多人,分布在沿沙梁屋、对蓈、水迳等地居住。

新县的浸潭、石潭,现有志俊公裔孙近2000人,分布在浸潭镇的下新村、笔架寨、下湾、迳下、马地墩、马地坪、连塘、山仔头、墩仔,石潭镇的东安街、介石、生佛岩、坪竹村等地。

阳山县现有志俊公裔孙6000多人,分布在江英、青连、七拱、阳城等镇。具体分布在江英镇的狗毛迳、三田迳、梁屋巷、中劳、上坪、水山、近塘、塘下村、涌洛,阳城镇的楼江、新良、龙颈、冷饭坑、移民村、白修公、蔗遼、杨树塘、大乌,青连镇的高峰、山口、合头、什养、王家山、桔扭上坪、七拱的木岌等地。

#志俊梁公祠祭祖捐资百元可获镀金铜牌1枚#

志俊梁公

志俊裕孙枝溯本南雄原旧藉

梁公开族派择居英徳肇宏基

拜祭宗祠、祖墓,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裔孙们

感恩及铭记先祖,

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不忘本。

Hash:40e77bf0001a6a1f00fe2e5e858e992f49c249c6

声明:此文由 大音希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