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胜:淇澳岛往事

"

淇澳岛往事

■王长胜

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侵略者向中国人民赔款!这篇文章在《中国旅游报》发表后,曾引起国家多部门高度重视……

金秋十月,我应淇澳岛岛主之邀,进行采访。岛主是位面目清秀、做事干练的中年女子,她修剪了一头短发,显得精气神十足。我称呼她朱大姐。她告诉我:这里是珠海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最完整的海岛。

这个面积仅为24平方公里的海岛,依山傍海,处处绿荫成景。刚走进小岛,美丽的风光很快把我迷住了。

沿着海滨情侣小道漫步,简直是种享受。抬头望山,但见草木葱笼,层峦迭翠;放眼观水,又见镜海凝蓝,无边无际。身临其境,让人不知不觉间产生一种远离尘嚣之感。

早晨,曙光初现,登山鸟瞰,风景崎旎的小岛云蒸霞蔚,宛如待字闺中的少女一样,蒙着一层羞答答的面纱。

我上岛后,根据朱大姐提供的人文资料,作了一番汇总。清康熙《香山县志》曾把淇澳岛写作“旗纛澳”,有记载曰:“远望如旗张开于海外”。乾隆十一年,印光任、张汝霖编撰的《澳六纪略》中说:“澳形同蟛蜞,故名蜞澳”。同治十三年,《香山县志》将“蜞澳”写作“淇澳”,沿用至今。

淇澳,位于珠江口西侧,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西与珠海市唐家镇水陆相连,北与中山番禺东莞等地毗邻,南面是万山群岛。地处穗、港、澳金三角地带的淇澳岛,扼珠江口之咽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来是海上交通和军事上的战略要地。

据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到淇澳岛从事渔猎活动。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后沙湾沙丘遗址发掘出大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由此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

淇澳岛四周的水域,称为伶仃洋。

南宋时期,文天祥因领兵抗元,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挟文天祥过伶仃洋,文天祥写下了彪炳千秋的《过零丁洋》,留下了壮怀激烈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章。

从此,伶仃洋总是蒙上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伶仃洋白浪滔滔。那飞翔的白鸥,那浩淼的烟波,还有那深邃廖廓的云天,曾经让多少文人墨客感怀吟诵!

淇澳岛的人文环境,有“八大景观”之说。这八大景观是:赤岭观日、松涧流水、鹿岭朝霞、金星波涛、鸡山反照、平洲烟雨、婆湾晚渡和蟹珠夜月。

海岛上,始建于宋代的祖庙,天天香火不断;祖庙门前的三棵古榕树,高大挺拔,常年翠绿,被岛上的村民视为古淇澳的象征。文昌宫建于清同治年间,是以前读书人为求取功名朝拜的地方。淇澳,还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苏兆征的故乡,村里至今保留着苏兆征的故居和纪念塑像

在淇澳岛,最让人激动并自豪的,是一条“白石街”。

白石街,宽三米,长两千余米,全部用白色花岗岩铺成,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春天,美丽的淇澳岛被伶仃洋的海水浸吞,大面积的良田和养殖场都涌进了海水。

小岛上居住着钟、蔡、姚、黄、王、江、苏、郭、梁九姓村民。雨过天晴,德高望重的钟九霞、蔡本鳌带领着村民,在淇澳东部修筑防浪护堤,准备在岛内放水泄洪,生产自救。

一天,英国海军上校、联邦轮船公司商船船长约翰•斯•洛根,率领船队在小岛登陆,并以修船为由要求停泊,在岛上长住,遭到了岛民严正的抗拒。

几天后,洛根经过“疏通”,清政府官员批准了他长期居住、出入自由的请求。

小岛从此失去了固有的安宁

淇澳岛地处珠江入海口,是欧洲商船通往广州的必经之地,与澳门一样具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洛根除了迷恋小島美丽的风光、丰富的资源外,企图把淇澳岛作为走私鸦片的基地,还打算开埠通航。

洛根傲视淳朴善良的岛民,在小岛上为所欲为,也开始实施泄洪放水、盖房建楼的长远规划。

殖民者的罪恶行径受到了岛民们的反对,双方的冲突日复一日地在加剧。小岛上掀起了民众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血雨腥风的斗争中,挺立着捍卫民族尊严、祖国尊严的民族英雄蔡义……

1836年7月,跟洛根随行的44名水兵,在与岛民的冲突中全部身亡。

洛根恼羞成怒,立刻与美国波士顿号轮船船长威廉•柯尔联手,率领十六艘战舰,靠拢淇澳岛,企图血洗淇澳岛村民。

大敌当头,淇澳岛村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敌。岛上的老渔民钟九霞,积极配合青年领袖蔡义,采用祖上对抗葡萄牙海盗的“滑板”技术,经常神出鬼没于英军腹地,给侵略者致命打击;蔡义还机智地利用天时地利、海潮气象,重击洛根海军,使他被迫举起了投降白旗。

战争结束后,由淇澳岛地方绅士钟光祥出面,与英方谈判,洛根签署了投降书,承诺赔偿白银五千两。

村民们用这些银子,修建了这条白石街……

白石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中国历史上一页绝无仅有的辉煌篇章。

如今,矗立的白石街牌坊、深思的古炮台、昂首挺立的蔡义石雕像,都在诉说着爱国主义的辉煌史诗。

岛上有个自然村,常年居住着2000余人,以耕植、捕魚、养殖为生。他们的寿命都很长,八十岁以上高龄,不足为奇。

图中石碑,是近年挖出来的。是英国海军上校约翰.斯.洛根的墓碑。

让历史告诉未来。我决定用心写好电影文学剧本《淇澳岛往事》。在岛上,除了喝酒吃饭,所有的时间,我都在跟村里的老人聊天。老人们热情好客,都会把家里的“凉茶”捧出来给我喝。“凉茶”是因为性凉,有镇定驱燥功效而得名的。老人们的话有点难懂,但不懂的,多问几遍,我基本也能明白八九不离十。

我多次向老人们询问英雄史诗中的神奇武器:滑板。老人们众说纷纭,想必都没见过。我猜测可能与雪撬类似,能够在海边浅滩上飞速滑行的那种。

我的采访每天都有收获。一天晚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给我讲了他先人的故事:一次,伶仃洋上狂风大作。一艘海盗船在淇澳岛停靠后,6名葡萄牙人闯入了小岛。他们在岛民住地疯狂抢劫,还糟蹋了一名妇女。那户人家情急之下,拉响了宗祠前的大钟。“当,当,当。”钟声嘹亮,村民们迅速聚集到宗祠前。顿时,大伙儿怒火熊熊,同仇敌忾。一批青壮年后生纷纷拿起滑板,向海盗船穷追不舍……

勇敢的后生们手持大刀,将6名海盗押到宗祠前,接受族长处罚。

族长宣布:“海盗坏我纲常,法理难容,必须猪笼沉海。”

就这样,在另外5名同伙眼睁睁膛视下,那名海盗被投进了猪笼子,扔进了大海……

我在小岛上采访了好几位老人。谈到历史上那场抗英战争,其中一位百岁老人感叹地对我说:“我们淇澳人,祖祖辈辈都认一个理:自己看得起自己,才能让别人另眼相看。”

老人的话,很朴实,却字字铿锵有力。

在没有霓虹灯的夜晚,小岛显得异常宁静。我迎着海风,在海滩上溜达,久久咀嚼着小岛的往事和百岁老人的感慨……

(原载《中国旅游报》,发表时略有修改。)

王长胜

(1948.9-)男,上海人。国家二级作家;原马鞍山市《作家天地》杂志社副编审;马鞍山巿作家协会副主席。70年代起发表作品,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计230余万字,作品散见《长江》《花城》《人物》《小说界》《青春》《安徽文学》《海峡》《奔流》《鸭绿江》《新华文摘》等杂志;有作品多次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和黄山书社等结集出版;另有小说集《纯情》、散文集《岁月如歌》、长篇传记小说《张家港首富》《今生无悔》等。90年代起涉足影视创作,已拍摄的电影《叶圣陶在甪直》、电视剧《碧血秦准》等,深受观众喜爱。有小说、散文4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多次荣获省、市级文学大奖。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原创作品 (公众号转载需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公众号联系

Hash:457e5118b9e99b5451bfa4227e5cbbcd61c570f4

声明:此文由 同步悦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