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篆黄氏前往大埔枫朗谒祖联谊

秀篆黄氏前往枫朗谒祖联谊

秀篆黄日

2020年5月1日,秀篆黄氏宗亲理事会一行,在金笔会长带领下,万安、政宝、建成、日富5人前往梅州大埔县枫朗黄氏家庙“炽昌堂”拜谒黄氏大显祖峭山公,与光裕公宗亲理事会联谊并送上峭公画像。枫朗黄氏光裕公理事会由力宏会长安排远征、郁昌、伟天、黄怀、攸浩、优兵等理事进行接待。

庚子之春,与秀篆黄氏宗亲会修谱成员,在秀篆各房收集旧谱时,发现其中有谱记载到秀篆黄氏部分先祖神主入火“枫朗炽昌堂”的信息资料,勾起了秀篆黄氏世代流传关于晚清民国时期与枫朗往来的陈年旧事。于是便有了秀篆黄氏宗亲理事会前往大埔枫朗“炽昌堂”谒祖联谊之行。

枫朗 《敦裕堂

枫朗黄氏肇基始祖十郎公,讳遇隆,字福绵,号建枫,卒谥操励,号光裕,公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八年戊申(公元1248年)八月十二日丑时,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年壬午(公元1342年)九月初十日辰时,享寿95岁,妣刘氏十三娘,谥勤慎,又谥庄裕,妣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壬子(公元1252年)二月初五日辰时,卒于元顺帝至正八年戊子(公元1348年)七月十八日卯时,寿97岁。

公因元人兵下江南,大破宋室,民无宁日,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见兵贼骚扰,家室无依,兄弟同商,来潮避乱,择地作祖,而潮郡西北界广惠,东北界漳闽兴泉,海滨僻壤,驿骆往来,路从分卵经过,兄弟悟想,卵像天地,白象天,黄象地,圆以分之,斯为吉兆,由是兄弟撮土焚香,祷告天地,剖圆卵而分之,各执一块,傚先王分茅胙土之义,兄弟拜别,同念峭山公八句诗起程,各择地方立业。

唯我十郎公自宁化石壁播迁来时,草木未定,公初迁来埔邑,与妣刘氏暂居“分卵”老窠里,及求得地主曹心欢悦,即以苧园与之,然后经营作室,聚卢而托处焉,公朝夕之暇,见枫林阴翳,月明朗朗,照于林间,将“ 分卵”改为枫朗也 。作室之地,即是祠宇。

祠宇在枫朗本村,上祠敦裕堂,下祠光裕堂,此二祠上下相连,同分金,坐乾向巽兼巳亥庚辰庚戌分金,历元明等朝以来,修理祠宇久不可考,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拆落平基修整,至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依原式复修。清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又复修,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吾族人因与他姓械斗,两祠被焚毁,至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两家合息后,众叔侄商仪合共一祠,合族捐金将上祠《敦裕堂》依原式始復修整,于同年九月小宗祠入伙,大宗祠(黄氏家庙)炽昌堂于十二月入伙。

旧貌

敦裕堂自復修整以来,历经百多年沧桑,受风侵雨蚀日久,墙垣不正,门窗残旧,梁桷腐朽,已见倾圮,族人睹之无不扼腕,缮修之声日甚。时逢盛世,族亲承先哲往圣之风,存报本追远之意,故于2019年初成立“敦裕堂”修缮委员会襄此盛举,而族人欣然德从,出丁款,募善金,助财资,共荷所费。祖祠重建工程自2019年04月17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十三日)动工,于11月竣工,堂宇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枫朗黄屋窠

维新楼位于黄屋窠,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清同治元年,乃十五世竹溪公以及当时大埔县境内和饶平部分黄姓人自带饭包(伙食)无偿助工,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建造而成的,维新楼也是因为与罗姓人械斗而构建的防御性建筑物,该楼建成后两姓人械斗也因此结束,和睦相处。

蓋枫朗有古寨,为发龙之区,独镇一方,号为天成,良有以也,以天成之真龙,左旋结为大宗,右旋结为文阁,两相回顾,觉文光直射乎斗牛之古井焉,夫古井有此瑞气相应,而枫林有不簇簇生新乎,故楼之落成,而名维新,亦有由来矣。(“枫林新振序”节录)

光德富岭黄氏村落

光德镇富岭村原称乌岭,很早以前,富岭有一小地名叫“金山岭”(又叫岭背塘)。有乌砂金矿藏,所以取名“乌岭”。

明清时期,顺治帝封吴钩为铁印总兵大臣后,有一次,他带国师路过富岭,找建地坟位址,路过定光寺时,说要在定光寺建地坟,因定光寺是佛母娘娘的神位受群众的崇拜和信仰,村民不同意吴钩在定光寺建地坟。

国师看到村民强烈反对就对吴钩说:“这不是建坟之地,按地理风水来说是两手相强,财破人亡。”仅可作神宫之地。

当时吴钧却说不能建也好,不同意也罢,要乌岭群众在一夜之间拿出700两银子,另加一斗秕子,当夜乌岭群众即凑足700两银子和一斗秕子,第二天早就交给吴钩,吴钩看后感到惊讶,并说他们此地不是乌岭,而是富岭,从此得名岭,这就是富岭地名的由来。

此户黄家曾下过南洋泰国

光德黄氏主要有两支,即枫朗光裕公后裔与饶平黄金塘万三公后裔,均是久盛公长子廷公所出。而富岭村则是梅州最大的黄氏聚落村庄。主要分支如下:

富岭正坑:正吾公后裔(含田背德兴堂后裔)

富岭大路下:缙吾公后裔

富岭上隔:岭居公后裔

富岭车斗背:洪明、洪阳公后裔

富岭大兴馆:埰公后裔

富岭大钟角:良喜公后裔

富岭坎子下:敏达公后裔

富岭新田岗、大輋、下村楼:饶平万三公后裔

声然宗长的清华庐

民国前隶属清远都源高甲,民国十七年,以澄坑、富岭合为富澄乡,为高陂区十三乡之一,今为村,光德镇政府驻地。

1928年红军十五团在此成赤卫队。1949年1月边纵司令部设在“拱辰轩”屋,边纵十三团团址设在富岭村车斗背黄文焕屋。

枫朗黄氏

渊源

秀篆黄氏

枫朗黄氏与秀篆黄氏,不论是血缘、地缘、语言、风俗都十分相近。同根同祖,均属峭山公吴氏妈之子化公派之裔,历来交流往来频繁,自解放以后,因行政管辖等历史原因渐而疏远!

枫朗黄氏家庙

枫朗黄氏大宗祠(黄氏家庙)炽昌堂, 座落于枫朗村黄屋窠。

上厅对联:

任从胜地立纲常分派分支数十代难忘祖训

但愿苍天垂庇佑俾昌俾炽廿一房咸庆宗功

”炽昌堂“其前身为富岭正坑开基祖正吾公祠“建福堂”,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因与他姓械斗被毁,两姓合息后所建。

据族谱记载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建成,主祀大显祖峭山公,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大宗祠进火 。

黄氏家庙碑记

立合议簿人:洪间、洪期、瑞堂、盛麟仝合族人考虑,族内欲将枫朗建福堂正吾公祠基建立大宗祠,即日当众议定左片祔龛,安置建福堂房内神主,中龛第七级宙字号中央处建福堂正吾公主位一尊,荒字号中央锡春公主位一尊,日左一德宾公,日左二恬轩公,日右一爵亭公,日右二衡菴公,月左一刚毅公,月左二钦山公,月右一敦裕公,月右二纯厚公,共主十尊,又议上堂左片近厅正间荫正吾公子孙管守,祭祖来往宿歇外仍交总理管守,若建大宗祠外余地交还正吾公子孙管守,倘日后修整大宗祠宇祔龛亦不用派银,此係二方甘允而无相强,今欲凭合议存炤。

同治壬戌(1862年)十月十七日立

议立枫朗倡建炽昌堂簿叙

尝思尊祖之义,延及敬宗亲亲之,仁广眭族,合宗族之欢心,以竭尊祖之诚意,又何难崇庙宇以永馨香,整族纲而宏统绪也哉,我枫乡古井唇,癸丑龙入首,丁未水朝堂,开屏列嶂,形如螃蟹,左右两钳长短适宜,诚山川精英之气団结于斯故,昔王金鱼先生所称为一幅绫罗者也,族人欲将此地建置大宗祠,以妥祖灵,以联族属,非一朝一夕之故矣,但隙地无几,而左右两祠相夹,面前房屋稠密,虽素抱此志,每恨于有怀未就耳,不意于辛酉岁,天不爱道每因祸而为福,地不爱宝恒由废而复兴,而要其机则操之自人也。故于壬戌仲夏合族商议此事,而族人祠宇房屋附近井唇者欣然德从,遂立合同约数纸凑成方圆,此固祖宗之灵欤,抑亦天之大啓我族也,夫族本大者莫如大坪 (注:平和大坪黄氏,乃出自永定奥杳潭公之裔),愚想大坪亲房威振一方、财丁丰盛、科甲堂皇、荣宗耀祖,允为族望慰憶,壬戌春贵乡大家长绅耆光临敝处抚恤,我众先声夺人,特自讲和,觉我江夏之声灵,赖以不隧天潢之性命亦以複全此宝,为孝之仁之尽也,惟愿宗叔,仁孝不匮,永锡而类,共奉祖先,同升佳会,将见肯构肯堂永享千秋俎豆,美轮美奂宏开万代冠裳,丕振族纲江山於以永镇,大啓尔宇家庙为之有光,上以竭尊祖之诚,下以敦亲族之谊,漫言乡小顿令意隔情暌怎忌人,愚正见恩全爱至则,愚得奉扬大族之仁风,使房房妥乐,广布峭公之德泽,俾世世炽昌,庶不负敬宗睦族之至意云尔,恳请,列贺诣祠幸勿吝玉是祷。

大清同治元年(1862年)岁次壬戌恤冬之月吉旦

世孙磷书、含章仝撰

秀篆焕彩堂十七世子平号国康公记载的:枫朗大宗(炽昌堂)于同治二年癸亥岁(1863年)十二月十二日进火,秀篆黄氏在大宗奉立有神主牌位13樽。

秀篆柑树下十八世公文挂公记载的: 同治二年(1863年) 、光绪十七年(1891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入火枫朗大宗(炽昌堂)的旧谱资料。

秀篆黄氏始祖迁徙世系渊源概述

秀篆黄氏开基始祖太考镇秀黄九公府君,号九兴,乃峭山公吴氏妈之子化公之苗裔!肇兴于宋,自宁化石壁莲花山传至上杭、永定以来,历代先祖伯叔堂侄大多卜址金丰里大山周边开垦创居。

元末战乱,伯叔兄弟堂侄乃议分居各地,镇秀公之父:均仲公,乃奥杳小五公第五子,自金丰里奥杳迁象牙又迁上杭石牌前,后迁居永定金丰里大溪黄屋垻,后居北山

均仲公配妣蔡氏、江氏生九子,因大溪村北山靠河,时常有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后来与巫氏族人对换,均仲公乃率子仕清公迁回大溪黄屋垻,改名为黄屋坪。伍子大开溪水源!仕清公之子伍六开基永定下洋太平寨,今在下洋内有四千余之众派下昌盛!派居永定下洋,大埔西河上汶、小调河、溪头、北塘,茶阳太宁、中西坑,三河等处。

2010年12月,秀篆黄氏前往永定大溪祖地寻根对谱合影

元末明初,均仲公第九子:镇秀黄九兴公携侄闢山黄念一公(兄耀宗公长子),二人告别族亲,挑着“康国侯王”香火,从今永定大溪北山出发,沿着金丰溪经永定下洋至大埔三河、白堠、枫朗、九村到达三饶官田暂居,因官田旱地多而水源匮乏,又迁往柏嵩岩下村,在岩下居住一年之久,镇秀公与柏嵩邹太公之女九娘成家后,乃迁居秀篆等处地方,行至秀篆溪中游狮子山麓时,挑“康国侯王香火”的笼子绳断了,于是就地开基!将“香火”奉祀在柧桕树下,即今之焕塘三屋埔也!

始祖大考镇秀黄九公 府君、始祖大妣邹氏九娘孺人生下九子,开诏安二都秀篆九大房,故以“九子黄公”闻名于篆山内外!侄儿 闢山黄念一公则开基秀篆黄祠堡“山霞”鳌头楼。

祭祀公业黄九兴闢山管理委员会》奉祀悬挂 于

台湾大园宗祠“江夏堂”的“秀篆九子黄公画像”

清康熙癸未年(1703)秀篆黄氏大宗祠创建时,绘制了几幅“九子黄公画像”,分发各方保管,康熙丙戌年(1706)秀篆五房园屋母畲11世可坚公携画像东渡台湾,乾隆丙辰年(1736)中秋在涧坜(今台湾中坜)重题寿讃。

恭 讃

甞思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固流传愈久而难忘所自也,缅我族鼻祖,肇兴於宋,兄弟九人,公列於九,故号曰九兴公,公由永定移居诏安二都,为黄氏始基之祖,生九子,开九房之族,屹今支派蕃衍,皆祖功宗德之遗,虽世远年湮而真容宛在,願後之孙子覩肇祖宗祖之容而趋跄拜献,得以尽如在之诚,庶知木本水源久而勿替云尔!

时维丙辰中龝之月书以涧坜 盥手重题

秀篆黄氏始祖考、始祖妣并九子媳遗像真容

(俗称:秀篆 九子黄公像 黄日富重绘)

Hash:2db48003d3699d8d15c0da3a4866a34595e8b0ac

声明:此文由 客家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