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顺德 | 探寻碧江古村落

调研内容摘自黎明辉、黎家雄、程小豪:《发掘岭南乡土文化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古村落文化概况及其保护经验探究与开发对策分析》,2015年古村调研成果集第1-22页。

碧江古称“迫岗”,因村内土岗有二岩石相互挤迫而得名,后用谐音“碧江”,并沿用至今。隶属于顺德区北滘镇,位于北滘镇东北部 5.8 公里,古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并在 2005年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碧江村简介

古村历史沿革

中原南迁,苏氏为大姓

据确切文献记载,碧江大规模建村始于南宋初年,古人因躲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南雄,南雄珠玑巷人再经历 100 多次的南迁珠江三角洲,其中至少两次大规模迁徙后,初步奠定碧江姓氏基础,据族谱记录,碧江从前的居民来自南雄珠玑巷的超过 10 个姓氏,其中苏、梁、赵等为大姓。

围田务农,一改蛮荒

南宋初年,南下移民与当地土著一起围田挖矿,发展农业,一改“蛮荒之地,地广人稀”的面貌。清代中叶,碧江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手工业造纸基地,形成三圩六市。到清末,就成了珠三角重要的“谷埠”——粮食加工与储运中心。

兴修建筑祠堂最盛

泰兴大街祠堂群鸟瞰

碧江在一代代文人儒商的建设下,营造出连片十分考究的古建筑群,其中以祠堂最盛。据《咸丰志》记载,“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金,而莫胜于碧江”。

文风昌盛,才子辈出

碧江古时文字

碧江作为古时顺德农村四大圩镇之一,文风昌盛,素有“文乡雅集”之称。同时,碧江才子辈出,自明景泰三年建县始至清乾隆年间,这里出了 106 名举人、17 名进士,其中还不乏清雍正、乾隆年间岭南有名学者和书法家苏珥这类才子,还哺育出苏葵、梁若衡等著名学者和仕宦名人

这类“丰功伟绩”离不开碧江先祖一贯“重才”观念以及“育才”作风,在漫长的历史长廊中,碧江才子也为中国历史描绘出生动的一笔。

古村的文化资源价值和乡土文化特点

文化资源价值

碧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岭南这块沃土之中,吸收着岭南文化与广府文化的养分,成为了岭南文化以及广府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建筑工艺上,建材涵括干打垒、蚝壳墙、水磨青砖等,装饰有着砖雕、灰塑、木雕等杰作。

碧江德云居食府

在民间习俗方面有鱼灯会、赛龙舟、舞南狮等;在民间工艺上有木板年画、顺德刺绣、彩扎龙等。碧江有地方特色菜肴:腌笋、布包豆腐润、鱼汤抽皮等。

碧江金楼正门

另外,碧江目前现存具有较高价值的古建筑共 108 间,其中有金楼、职方第、泥楼等7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乡土文化特点:一体性与多元性

中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碧江的古村落文化则是其一个分支。碧江古村乡土文化的“一体性”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内涵,碧江带有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镬耳”屋结构;古村有着迎送灶神、“扒龙艇”(赛龙舟)、听粤曲等传统民俗

碧江的镬耳屋

碧江古村文化的多元性无时不彰显着自身的个性。“祠堂文化”是碧江的特色,反映了村落形态,以祠堂为中心,祠堂、书塾和馆舍等均依水而建,民居则紧依其后。

“水乡”这个名词在碧江人心中亦无可替代。碧江邻近陈村水道、潭洲水道和顺德水道,靠近三江交汇处,形成了无可比拟的水上交通

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现状

碧江自古重视耕作,推崇耕读文化,古村的农田基本上没遭到破坏,农田耕作依托着鱼塘,至今还依然保留着“香蕉树-象草-鱼塘-农田”的耕作模式。但河涌至今还缺乏有效整治。

碧江河道现状

碧江对古建筑的保护尽量保持其肌理的相对完整性。近年来政府投入 2700 万资金对现存古建筑进行修缮与改造。此外,碧江还秉承着“利用是最好的保护”的原则。金楼对游客开放,楚珍祠、源庵祠等均作为对贫困者和身体病疾者提供服务的工作坊。

碧江政府对于人文要素保护秉承着“兴趣第一,积极保护”的原则,采取设立兴趣协会的策略,吸引真正对非物质文化有兴趣的人前来进行交流与学习。

顺德兰花协会在碧江

如设立兰花协会,传授本土兰花种植技术;在碧江武馆设立佛山七星螳螂拳的学习课程;在澄碧祠设立蓬莱书院,享受碧江文化熏陶,突显旧时书塾韵味;设立小蓬莱艺术馆,展示本土书法、园林艺术以及龙舟文化等。

碧江蓬莱书院

存在的问题

以碧江古村落文化为代表,城镇化建设与古村落文化保育产生了诸多矛盾。

碧江的文化保育就出现了以下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传承;城镇化快速推进,出现了“填涌造道”、“填涌造停车场”等现象;现代建筑与古建筑显得格格不入;疏散街道被占用,严重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

同时,碧江重第二产业发展,轻第三产业建设,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定位还不明确,缺少“配套旅游”。

当地还缺少对中小学生古村落乡土文化教育,容易导致当地中小学生缺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文化的敬畏感。

开发的对策建议

碧江的发展应该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切勿丢文化建设之根本,不能忘记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本分。

建设中的碧江

首先,可以设立专门乡土文化保育资金管理处,并由居民和政府直接监督。利用好国家财政性拨款、地方财政性拨款、社会赞助等资金,针对物质性文化遗产用于古建筑整治与维修,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召集专业人才对社区内非物质文化进行发掘与研究。

其次,要更加完善地方性乡土文化保护规划,乡土文化保护以居民为“主体”。加强文化遗产的管理,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建立古村数据库系统和建筑模式库系统。

碧江武馆

还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与引导的作用,充分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科学和艺术价值。同时,政府要在全社区营造良好的乡土文化保护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青少年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上的教育,增加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碧江小蓬莱艺术馆

产业建设方面,可以延长旅游业产业链,发展区域旅游与配套旅游。增加乡土旅游产业比重,发展“区域旅游”,连接附近休闲度假中心,带动本土文化人气,建立“行、游、吃、住、购、娱”六大要素相协调的旅游产业格局。

最后,还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利用好保护区用地、控制区用地、改造区用地、发展区用地四种建设用地,解决城镇化建设的各种矛盾。

小结:碧江古村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前来拜访,其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艰巨的使命。人民自觉发挥其乡土文化“主体”的保护作用,政府更多扶持、引导和监督,便能极大降低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阻力,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文化力量!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日彩蛋:点击“阅读全文”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噢

编辑:樱木花道

Hash:d389097fd9fe09ce9a364c7f6fae6c389edf50bb

声明:此文由 我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