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长洲情

长洲古称烟洲,南宋时属香山县仁厚乡辖下的一个小海岛。每当朝暮夕昏或雨雾天,远望该处呈现一幅烟雨朦胧的景象,元代定为香山八景之“长洲烟雨”,对此,文人多有题诗。元代香山知县黄棠有诗形容到:“万顶中间螺髻青,人家环绕住升平。鹤汀凫渚虽烟雨,长有渔歌牧笛声。”明代诗人黄仲翁曾这样描述过古时的长洲:“柳暗溪桥路,云封古洞门。牧童村外笛,驱犊下黄昏。”可谓是一派岭南水乡的景致。

1984年在长洲村乞儿围拍摄的甘蔗林,现在已发展成长洲新居路、翠景康体园一带的商住新区(中山市档案馆藏)

长洲社区地处中山市石岐的西面,与石岐隔河相望,东邻后山大街、南连富华道、西界翠景道、北接狮窖口河。上世纪80年代以前,长洲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属沙围田,农产品水稻、鱼塘、甘蔗为主。1981年长洲从办石场起,开始涉足企业,1982年引进首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企业——长洲手套厂。之后,兴办长洲狮山工业区、帮书围工业区和富洲工业区,先后办起各种服装厂、机械厂、包装印刷厂、拉链厂,成立建筑队、运输队等村办企业。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尝试农民办宾馆、酒店,建成侨苑大厦、富洲酒店,其中侨苑大厦年利润超100万元,富洲酒店年利润超200万元。2011年,社区内有工业企业16家,其中民营企业2家、私营个体企业14家。

上世纪70年代的长洲工业区

(中山市档案馆藏)

昔日的西郊小商品市场,位置在今天长洲牌坊、富洲酒店一带(中山市档案馆藏)

长洲开村姓氏为张欧两姓,后加入黄姓为长洲三大姓氏,故有“三家村”名,随着黄姓人口增长较快,逐渐取代前者成为该村的最大姓。长洲黄姓祖先自福建莆田迁来,从新会杜阮分出。开村始祖敬斋公南宋时作钦差大臣往安南(今越南),回国时在海上遇风,座船偏离航线,流落异乡数载。回国时经香山,隐居于长洲(据老人说敬斋公蛰居长洲时,在松柏林搭茅屋居住)。黄氏逐渐在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上世纪80年代的烟洲社区俯瞰

(中山市档案馆藏)

黄氏后人为纪念开村始祖黄文宪(敬斋)及早期祖先而建的黄氏大祠堂,坐落于长洲西大街8号,坐北朝南,三进三间布局,两边附有厢房。用蚝壳堆砌而成的外墙,龙船脊灰雕、隔扇装修部分的木雕与精湛的灰塑、砖雕艺术品均保存完好,呈现中山咸淡水交融的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中堂挂有“致中堂”横匾,系清代状元王世琛所作,但原匾已失,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由长洲籍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重写。祠堂上厅供奉黄氏始祖敬斋牌位,一旁遒劲有力的 “慎终追远”四字祖训,告诫黄氏后人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山城区古迹——黄氏大宗祠

(中山市档案馆藏)

1939年,中共中山一区区委曾以“抗日先锋队”的名义,在此举办抗日游击干部培训班,受训者有六七十人,我乡有十二名中共党员是队中骨干,大祠堂门前的草坪上,成为训练基地,大堂三座则是学院无台无凳的大食堂。结业后,学员皆是抗日中坚,对推动中山县全民抗战,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起到核心作用。1949年冬,中共中山县委选择在大宗祠举办干部短期培训班,集中训练全县十个区一千多名干部,大祠堂便成他们的学习、训练的场地。1993年1月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该乡为解放抗战游击根据地,在中山革命史中写下其辉煌的一页。

1999年9月21日,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黄氏大宗祠得到了修复,图为修复落成典礼暨长洲恳亲敬老大会(中山市档案馆藏)

长洲黄氏历来勤学重教,祠堂不远处有一间烟洲书院。烟洲书院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是全市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书院。书院正中一块一米高的屏风上刻着鲤鱼跃龙门的图案。书院内整齐排列着二十多套暗红色课桌和椅子,两侧挂满了木雕的《诗经》《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书院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勤奋好学的学子。

烟洲书院,摄于2012年

(中山市档案馆藏)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长洲村,除上述的黄氏大宗祠和烟洲书院外,还有一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蜚声海内外的民间特色舞蹈——醉龙舞,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形成西区典型的特色民俗文化,也是中山市一张绚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2013年6月7日,西区长洲浴佛节的醉龙巡游表演(中山市档案馆藏)

醉龙舞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形成于宋景定三年(1262),黄宪辞官到长洲开村后,在村中建侯王庙,庙中除供奉神像外,还供奉木雕龙头、龙身、龙尾,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庙宇和宗祠中祭祀和转龙。据《香山县志》(乾隆)记载:“四月初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庙,曰转龙头。是日里人奉祠,锣鼓旗帜,歌唱过城市,曰迎神,家以钱米施之,或装为神龙,歌舞数日而罢。”

醉龙点睛(中山市档案馆藏)

长洲村在建庙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七日晚上子时,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到侯王庙祭祀。首先,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武功师父率众主持“开光点睛”仪式。随后,德高望重的武术师父手持长木柄铁制三股铁叉率舞龙者入庙祭龙和转龙。四月初八黄昏前,在庙宇或宗祠前广开筵席,全村父老乡亲相聚一起大碗酒、大块肉而餐。晚宴前,在庙前放一张长香案上面陈设香烛和烧猪等供品以及彩雕的神龙。酒酣饭饱之际,有习武者贪杯痛饮,随之到庙里将供奉的木龙高举而舞。至此,长洲村“四月八舞醉龙”之俗开始延续下来。

2009年西区长洲浴佛节的醉龙巡游

(中山市档案馆藏)

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醉龙舞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香港中山文化节、广东国际旅游节以及中山慈善万人行等大型活动展演,还远赴澳大利亚悉尼华埠演出,并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参加《心连心》《远方的家》《星光大道》节目录制,荣获第三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十佳节目,成为中山的文化品牌。2016年,《醉龙》纪录片荣获第22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并成为中山首部进入影院播出的纪录片。

2011年长洲浴佛节的活动,孩童在长者的教导下把醉龙舞得有模有样(中山市档案馆藏)

无论是烟雨蒙蒙的过往,还是醉龙随行的今天,长洲都以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兴学育才乃富乡之基,强国之本”对教育的崇尚之情,为中山保留了一抹浓厚的书香古韵,为祖国70华诞献上具有长洲特色的礼物。

本文内容参考资料:《香山县志》(乾隆)、《中山市志》(前281-1995)、《中山市地名志》(1131-1988)、《中山市西区志》、《齐贤修身 传承好家风——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读本》

文丨刘思佳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Hash:6272720eab7d290257ce1a348f491f1ab72c9bc9

声明:此文由 中山档案方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