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这座文运昌盛的地标,你到过没?

每年的高考季,湖南常德笔架城一个脚踩鳌头,手执朱笔的魁星雕像前引来了不少高考考生的家人前来祭拜,她们以不同的祭拜方式为家中的考生祈福。

民间有魁星是天上的文曲星,主宰科场命运的主神之说。“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成为历代读书人心中的企盼,拜魁星倡导了一种勤奋努力,立志求学的精神。

常德文化名城,“笔架城”是其显著的标志,是文运昌盛的地标。

“谁在城中等着我,谁在城外等着你。”在这座城中之城的城池里,我经常来这里,在历史与现实中行走。

笔架城巍然屹立在沅水岸边,站在笔架城极目眺望,滔滔沅水从笔架城墙脚下流过,江南江北的景色尽收眼底,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场所。

5个三角形城垛组成的笔架城是常德城一道独特的风景,中间一垛最高,为3.75米,两侧稍低,为2.75米,再两侧又低,为2.35米。壁厚0.37米,底部总长为9.06米,为青砖砌筑。

2014年10月8日晚,我在这里拍到了月全食刚过,一轮又圆又大的圆月亮挂在笔架城上空的美景

2015年7月12日,我在笔架城拍到了"瑜伽女人与城市的记忆"组照之笔架城。

2015年6月6日,笔架城高考期间的祈福场景。

2015年7月15日,花丛相拥中的笔架城。

2016年11月12日,一位女子走过笔架城,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她,还是最爱身边的常德。

2017年6月6日晚,我在这里拍到了高考期间家长深夜为考生祈福。

2019年6月6日,我在笔架城拍到了高考期间的祈福场景。 

凡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从古至今,人们常用祈福的方式传递心中善愿、表达一种心愿,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要求。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每年的高考季,是考生破茧成蝶的蜕变。在魁星面前祈福,为考生加油,倡导了一种勤奋努力,立志求学的精神。

恋上一座城,恋上一面墙,恋上笔架城里的整个世界。

笔架城里还篆刻下了常德籍状元、进士、院士榜,据方志记载,自唐至清,有状元一位(元朝),进士二百五十余位金榜题名。

院士包括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共和国时期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截至二零零八年底,共十二位。

笔架城里还刻画下了在常德成长、誉满中华的东晋尚书车胤和北宋副宰相范仲淹的生平故事。车大夫的“囊莹夜读”和范大夫的“断齑画粥”是千古传诵的佳话。

笔架城不仅仅是常德文运昌盛的地标,还是常德会战中57师师长余程万突围处,在一定意义上说,笔架城是常德“文武双全”的地标。

这里是常德会战时保留下来的一段古城墙,一段城墙就是一部史书、一种精神、一种励志、一种对未来的希望。

笔架城被列入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笔架城——常德这座文运昌盛的地标你到过啵。

常德诗墙八景之一:笔架城

相关链接:笔架城位于中国常德诗墙武陵阁与渔父阁之间的石柜之上,五垛并立,中垛最高,状如笔架,现占地面积1550平方米。笔架城南临沅江,与东南方的德山文峰塔(又名孤峰塔)遥遥相望,构成常德城一道独特的风景,象征着文运昌盛,人文蔚起,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笔架城是明末宰辅杨嗣昌重修常德城时所建。常德会战时,常德被日军攻破之后,余程万弹尽粮绝,率部从笔架城突围,用五条没有船桨的小木筏借着风力渡过了沅江。笔架城北的育英小学为宋末府学与明清文庙的旧址。

2007年为创建文化名城,常德市政府拨专款重修笔架城,复其旧貌,增添新景,在笔架城平台栽植了四株香樟,三株紫薇,修花坛四座栽植五针松、赤楠等较大型盆景八盆以及西洋杜鹃、红棘木、金叶女贞等。笔架城牌坊正中雕刻着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国学大师霍松林教授题写的“笔架城”三字。笔架城平台正中的魁星高3.6米,基座高1.2米,材质为黄铜,颜色均匀,质感细腻。魁星斗角峥嵘,注目世间,手托量才之斗,朱笔高悬,一脚独占鳌头,一脚向后微翘。笔架城壁画采用了本土画家覃仕泉的创作的“囊萤夜读”、“断齑画粥”、“凿壁借光”“悬梁苦读”“引锥刺股”等反映勤学苦读的经典故事5幅,另有常德籍进士名录258名和12名院士名录。

常德诗墙八景系列:(点击下面标题观看)

编辑:林炎

出品:安子传媒

来源:图说常德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关注安子传媒

公司承接活动策划与执行,微信平台托管和运营,企业宣传片,行业内大型活动跟拍,制作视频,如有需求,敬请垂询!

来稿邮箱:981796018@QQ.COM

商务咨询电话:18373633016(微信同号)

Hash:ce32e2ddba9d58db99ac2f5bec19748579a48019

声明:此文由 安子的流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