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部曾有个古县,却只能凭借千里之外的古币才可确定是否存在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全国经济重心还没有往长江以南地区转移的、隋唐之前的历史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带的、今天河北馆陶县一带,在拥有便利的灌溉条件、肥沃丰腴的土壤能够吸引众多的人来耕作、定居的同时,也会饱受以“善决、善徙、善淤”而著称的黄河的侵害。这样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方面是人们需要在这里生存、生活,因此就要建设聚集地和城池;另一方面由于黄河的危害,很多的聚集地和城池就有可能被迫抛弃,并且抛弃之后城池的遗址还会被黄河泥沙所掩埋,以至于在这一带今天很难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城池遗址和墓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并且也给今天寻找、确定史籍志书上记载的,曾经存在过的古城带来困难和争议。

三国时期的馆陶县,是阳平郡治所

在馆陶县境内,史书上记载曾经就存在过清渊县、永济县。

清渊县在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在唐朝贞观初年,并入设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97年)的临清县,存在600多年的时间,它的治所在路桥乡清阳城

永济县则是在唐朝大历七年(772年)分临清县南部而设,因其西临永济渠得名,宋朝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馆陶县,存在300年的时间。但它的治所并不像清渊县那么准确,因此今天就有了今山东冠县北馆陶镇说、临西县说、馆陶县路桥乡陈路桥村说三种说法。

其实历史上在馆陶县境内存在过的古县还不只有这两个,还有一个在战国时出现并很快消失的古县,在目前所有的史籍里还没有发现过,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时在其他地方出土的一枚钱币却证明了这个古县的存在。

屯氏县和屯氏河

如果说起来,这个古县的名字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叫“屯氏县”,是不是很熟悉呢?《大运河时空》曾经不止一次的介绍过在馆陶县境内曾经存在过一条黄河决口冲出来的古河道“屯氏河”。这个屯氏县和屯氏河有没有关系呢?

馆陶县志上的屯氏河

确实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据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后晓荣教授所撰的《战国政区地理》中介绍,屯氏河之所以叫做这个名字,就是在冲出屯氏河时,这条河流流经的首县叫做“屯氏”,其位置是元城、馆陶南北交接之外。

至于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后教授的结论是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历史地理学家、古文字研究专家黄盛璋先生在《新发现的’屯氏’三孔币与相关问题发覆》一文中的论断。

一切都来自于1992年10月下旬,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的一枚三孔币新品,这枚三孔币出土于陕西神木,其面文据黄盛璋先生分析为“屯氏”两个字。并且分析出该钱币只能出现赵国东部的地域,因为以“某某氏”为地名,在春秋时常见,战国时也不少,到了秦、汉之后新设立的县就不是用某氏来命名了。所以屯氏必在战国之前。由于这个县名,到了汉代时黄河北决时,决口在附近,就以“屯氏河”为名了。不过由于到了元帝永光五年,黄河又在清河灵鸣犊口决口,造成屯氏河的淤塞并且消失。而屯氏县在屯氏河形成之后或许就已经消失了,或并入馆陶、或并入元城,在历史中也找不到丝毫踪迹,只留下有着“屯氏”字样的三孔币,在默默的诉说着历史上还有一个存在时间不算太长的古县“屯氏县”。

和馆陶交界的元城县

在历史上,长期以来,馆陶和元城为邻县,并且因为水利纠纷,在上个世纪的1948年左右的时候,还把元城县(时属大名县北部的几个齐固划给了馆陶县,所以在这个方面看来,处于馆陶、元城两县之交的“屯氏县”有极大的机率存在于今天的馆陶县境内。

您知道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Hash:85a11b0b440965a65685e00fcfe7a49a1f594138

声明:此文由 大运河时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