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贵族墓主疑似《天龙八部》萧峰原型南院大王

沈阳康平契丹贵族墓群憾失考古“十大发现”

东北新闻网 2018-04-11

中国考古界“奥斯卡”评选昨日揭晓 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憾失“十大”

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墓主所戴黄金面具、所穿银丝网络国内罕见

有专家推测墓主为《天龙八部》里萧峰的原型南院大王

张家窑长白山遗址全景航拍。辽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昨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我省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虽未最终上榜“十大”,但入围候选名单。墓主的身份目前尚未揭开,有人提出墓群可能是辽国南院大王家族墓。

契丹族曾经驰骋于中国北方草原,在唐代末年建立起辉煌一时的大辽国,于元朝之后逐渐销声匿迹。在金庸小说中萧峰助耶律洪基平息叛乱后受封为南院大王,让我们对于契丹族有了生动的了解。

墓群中发现一座未经盗掘的大型辽代砖室墓,出土大量精美的文物,包括国内罕见的金面具和银丝网络,并在辽墓中首次出土了白釉黑、褐彩梅瓶。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

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于盗墓者手下抢救性发掘

墓群位于沈阳市康平县金台乡张家窑林场西部的长白山区域,它的发掘始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抢救性发掘一座被盗石室墓。

2015年12月7日,当地农民发现一伙盗墓贼正准备盗这座墓,报警后警方控制现场,保护了这座辽墓。与此同时,沈阳市考古研究所马上介入。

考古界一般冬季入九便不再现场考古作业,但这次在三九天考古人员工作了一个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由于墓主身上穿的银丝网络太珍贵了,考古人员根本不敢直接用工具取,便先送到博物馆专业实验室进行。

契丹民族发源于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上游。唐末崛起于北方草原,由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创立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统一中国北方,改国号为辽。1125年,辽国为金所灭。辽王朝一度国势强盛,地域宽广,曾纵横驰聘欧亚草原,雄踞北方二百余年,与北宋、西夏王朝鼎足而立、三分而治。有辽一代创造出辉煌繁盛的草原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进程。

墓主穿银丝网络戴金面具 推测为契丹贵族

该墓为一座近方形石筑券顶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主人的葬具为木棺,骨殖上着银丝网络,头北脚南,头部戴银鎏金面具。在当时,身穿银丝网络、头戴银鎏金面具的墓葬在沈阳还是首次发现。

随葬品多出土于墓室及甬道内,有银质马鞍桥、绿釉鸡冠壶、白瓷碗、篦齿纹陶壶、磨石、铁剑、铁灯、铜鎏金马具及铁马镫等。墓室西北角还发现羊头骨一具。

墓主的随葬品中还有一件银蹀躞(diéxiè)带。什么叫蹀躞带呢?蹀躞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的。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重点是带钩,既有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盛唐时期,从皇室宫廷到普通达官显贵,均以配用玉带为荣,从玉带的底色还能将其官阶体现出来。最高等级的玉带底色为紫色,整条玉带由十三块组成。而在每块玉带板的下方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带便被称呼为“蹀躞带”。蹀躞带除实用、装饰之外,在官服中代表不同的等级,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是最高等级。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用者身份的高低,一至二品用金銙,三至六品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用银銙。

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情况推测,该墓年代为辽代早期,墓主身份为契丹贵族。

此次发掘价值大于张家窑林场其他墓葬

张家窑辽墓群是1980年春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墓群位于康平县张家窑林场境内,距康平县城约50公里。当时各墓可见1.5米的封土堆,上覆盖褐红色的碎石片,有的墓顶已经塌陷。到现场的考古人员对其中一座进行了清理,编号为一号墓。

1993年5月,沙金台乡文化站曾报告张家窑辽墓群被盗,考古人员发现被盗的墓葬墓顶早已坍塌,盗墓者从东侧挖掘,已经挖到墓壁。但墓室内还没有搅乱,为防止墓群再次被盗,考古人员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在对之前张家窑墓群的考古中,发现有残碎的少量人骨,还有铜镜、铜镯、鎏金铜环、瓷碗、铁器等,还有夫妇合葬墓,随葬器物与辽宁地区发现的契丹墓无大差异。其中一座墓出土的绿釉扁身单孔鸡冠壶也是辽代早期墓中常见的器物,最能反映契丹民族的习俗和特点。

此次被盗石室墓的发掘,价值要大于张家窑林场其他墓葬。

申请主动性考古发掘 去年取得重大考古发现

为此,沈阳市考古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康平县张家窑林场辽墓群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批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项目开展时间为2016年至2017年。

2016年,考古工作重点是柳条通墓葬区,勘探面积27000平方米,发掘面积360平方米,共计发掘墓葬6座,均为单室石室墓。墓葬均被盗掘,仅出土铜铁器、陶瓷器等随葬品14件。

2017年4月至11月,对该墓群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共清理辽代大型砖室墓和中小型石室墓9座,发现1座结构完整、未经盗掘的大型辽代砖室墓,3座墓葬随葬品组合完整,总计出土随葬品500余件,并且发现有金和银鎏金面具、银丝网络、镂空金冠、木制棺椁等高等级葬具。

出土的黄金面具、完整银丝网络属国内罕见

墓群可分为三个墓葬区,以I区规模较大、等级较高、发现最为重要。I区共计发现6座墓葬,方向均东南向。三座大型砖室墓均由阶梯墓道、墓门、甬道、东西耳室和主室等部分组成,墓室平面形状有方形、圆形、八角形等,主室的直径(边长)均在4-4.5米左右,耳室的直径(边长)在1-1.5米左右。

出土了高等级契丹贵族的敛葬用具,金和银鎏金面具各1个,银丝网络3套,镂空金冠1个。墓葬均为单人葬,仰身直肢,头部向东。

此次出土的完整银丝网络和纯金面具在国内是十分罕见的,以往仅在陈国公主墓出土过。1986年出土的辽代第五世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陈国公主墓,公主就戴着黄金面具,身穿银丝网络。

银丝网络穿于内衣之上,之外再穿外衣、束腰带、戴面具、套银靴、佩首饰等。具有防止形体散乱的功用。这种风俗与契丹人意识中的祖灵崇拜和灵魂观念相联系,是契丹人相信“形不散则神不离”的结果。同时,也是受汉人传统礼制影响而形成,与中原汉墓中的“金缕玉衣”相似。

陈国公主的银丝网络全长168厘米,用直径0.05~0.07厘米的细银丝编制,由头网、臂网、手网、胸背网、腹网、腿网、足网7个部分组成。网孔呈六边形,纵横相连。

而此考古发掘也出土了银丝网络和纯金面具,可以推测墓主的身份十分高贵,这也让我们对于墓主身份谜团的解开更多了一丝期待。

两件白釉黑、褐彩梅瓶均为孤品

首次于辽墓出土

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的时代范围大致在10世纪中期至11世纪中期,在墓葬形制、葬具、葬俗以及墓地排列等方面体现出了较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出土了一批珍稀精美的高等级随葬品,特别是两件白釉黑、褐彩梅瓶,为辽墓中首次出土。

白釉黑彩梅瓶瓶体上用黑彩绘制图案。图案共有五只动物,分别为一只梅花鹿、一只羊、两条狗和一只兔子,动物大小按照真实比例描绘,鹿、羊、狗体积较大的四只动物均匀分布在梅瓶的四个面,两只狗位置相对,中间有鹿和羊相隔,形成狗逐鹿和狗撵羊的场景。

兔子位于梅花鹿的下方,五只动物均呈奔跑状,奔跑方向一致,绘画手法写实生动,在动物上方和下方还绘有草叶纹图案,以象征草原。整体图案构成一幅草原上猎狗狩猎的场景,画面饱满,造型传神,有专家称之为“秋山图”。

据专家初步鉴定,该器物上的图案为国内首次发现,堪称孤品,其价值不可估量。

此外,墓葬出土的玻璃器为研究辽代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线索。该墓群的发现对于辽代物质文化和契丹贵族墓葬制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辽代墓葬的考古和科研工作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釉黑褐彩梅瓶图案

体现辽帝“捺钵”习俗

白釉黑彩梅瓶瓶体上用黑彩绘制图案。图案共有五只动物,分别为一只梅花鹿、一只羊、两条狗和一只兔子,整体图案构成一幅草原上猎狗狩猎的场景,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契丹帝王“捺钵”的活动习俗。“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来指称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

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

大体而言,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今第二松花江)和延芳淀(在今北京东南)。夏捺钵设在避暑胜地,通常离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境)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境)不过三百里。秋捺钵设在便于猎鹿、熊和虎的场所,离上京或中京也不很远。冬捺钵设在风寒较不严酷而又便于射猎的场所,通常在上京以南至中京周围。辽帝在四时捺钵驻留的时间长短不等,每处长则两月左右,短则不满一月。

凡捺钵,所有契丹大小内外臣僚以及汉人宣徽院所属官员都必从行。汉人枢密院、中书省等南面臣僚则只有一二人相从,其余宰相以下在京都居守处理公务。高级官吏的除拜,中书省以堂帖权差,等待皇帝主持的北南臣僚会议最后批准,然后出给诰敕。这种会议,每年在五月纳凉和住冬时节举行。捺钵的禁卫法制十分森严,毡车为营,硬寨为宫,贵戚为侍卫,着帐户为近侍,武臣为宿卫,亲军为禁卫,百官轮番为宿直,以警卫皇帝的安全。

清理后的金面具。康平县文体局供图

青瓷花瓣碗。康平县文体局供图

玛瑙猪形器,为某带把手器物的饰件,器身为黄色,有三处凸起带有红色俏色,十分精美。康平县文体局供图

金属器——银制的“禽兽萄葡镜”,做工精巧,古朴大方。康平县文体局供图

墓门打开时的原始场景,这是东耳室里的随葬品。康平县文体局供图

墓道内半圆形额墙。康平县文体局供图

焦点问答

解密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

该墓群缘何入围201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结构完整、国内罕见金属面具等等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介绍,现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群的考古发掘,发现了结构完整、未经盗掘的大型辽代砖室墓,墓群的时代也囊括了辽代的早中晚三个时期,并且在墓地的排列有一定规律,为研究辽代墓制提供了一些资料。

墓葬群出土大量精美的文物,这其中包括国内罕见的金面具和完整的银丝网络,并首次在辽墓中出土了白釉黑、褐彩梅瓶。

契丹贵族死后为何戴面具?

源于该民族独特的殡葬文化

记者了解到,契丹贵族死后,部分人脸部覆有金属制成的面具,质地有金、银、铜和鎏金银、铜五种,不同质地的面具应是死者生前身份和等级的反映,面具均按死者面型仿制。

制作程序如下:首先要按照戴面具者的脸型特征,用木头雕刻一个面具模型,然后把金属薄片置于面具模型上,用槌在模型上慢慢打制,使其成型。这种金属面具不仅是辽代契丹人的奇特葬具,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

为何死后还要戴面具?有研究认为,自古以来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打鱼狩猎,他们的衣食住行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因此产生了契丹人独特的丧葬习俗——树葬。树葬指的是人死后并不马上埋葬,而是将尸体放在树上,任自然风化,等尸体风干后把尸骨重新捡起来埋葬。

在殓葬后,人们要定期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对停放在外侧的尸体的美化和粉饰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发现的金属面具、银丝网络等,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把尸体笼络住,让尸体变得更威严,而不会因为停尸时间过长导致尸体腐烂,影响主人生前的形象。

关于墓主身份有什么推测?

专家推测可能是萧峰原型南院大王

康平县文体局党委副书记孙会久介绍,2017年在康平县张家窑林场考古发现的长白山东南坡的Ⅰ号墓葬区是一处大型高等级的契丹贵族墓地,极有可能就是《天龙八部》中萧峰的原型——契丹南院大王的家族墓。

“经过考古发现,I区为一处高等级契丹贵族家族墓地,共有大型砖室墓和中型石室墓各3座。大型砖室墓,均由阶梯墓道、墓门、甬道、东西耳室和后室组成,墓门上方有高大的额墙。其中2号和4号墓发现了高等级木椁室和带边箱、棺箱棺椁葬具,1、3、4号墓发现了银丝网络,1号和4号两座墓葬分别出土银鎏金和纯金面具。4号墓出土的白釉黑彩、褐彩梅瓶各1件,黑彩梅瓶图案共有五只动物,分别为一只梅花鹿、一只羊、两条狗和一只兔子,动物大小按照真实比例,动物均呈奔跑状,奔跑方向一致,绘画手法写实生动,整体图案构成一幅狩猎的场景,有专家称之为“秋山图”。褐彩梅瓶图案为有五朵盛开的牡丹花,每朵牡丹花周围有枝叶和花骨朵纹饰缠绕,整体纹饰布局饱满、绘画细致、图案精美。

这两种纹饰图案此前从未出现,白釉黑褐彩的装饰工艺也是首次发现于辽代墓葬中。对于辽代陶瓷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墓群三座大型砖室墓的形制规模、葬具及随葬品等级都显示墓主人是属于王一级的贵族身份,按照当时的规定,没有这个身份,即使很有钱,也不可能用这个规制。”

此外,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距离这个墓群最近的辽代城址是8.9公里外的辽遂州城,现在是彰武县四合城。辽史地理志载“遂州,本高州地,南王府五帐放牧于此”,也就是说辽代南王府与遂州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墓群主人极有可能来源于遂州,与南院大王家族有关。孙会久介绍,而萧峰就是辽道宗耶律隆基时期的南院大王,那么这个墓群也极有可能是南院大王萧峰原型的家族墓。

康平在辽代处于何种地位?

有143个辽金村落遗址是辽代经济发达地区

康平县文体局党委副书记孙会久介绍,长白山东南坡Ⅰ号墓葬区的出土也进一步证明了康平在辽代是属于经济发达、人口繁衍旺盛的地区。“医巫闾山以东、辽河以西都是辽代经济发达、农业生产先进的地方,而康平就处于这个地区,所以康平在辽代并不是蛮荒之地,而是繁荣之都。”此外,康平有143个辽金村落遗址,遍布城乡各地,现在的行政村有161个。“说明辽代康平的村落布局和规模与现在差不多。”孙会久介绍。

位于康平的辽代祺州城还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头下军州。头下军州(也称头下州军,头下又作投下),是辽朝贵族的领地。契丹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在对中原战争中掠获大量俘虏,朝廷为了安置和管理这些俘虏及贵族的奴隶,设置州城,即为头下军州。而诸王、外戚、大臣以下不能设置头下军州,只能设头下县、头下城、头下堡。

头下军州既依附于所属领主又依附于朝廷。头下军州所征赋税归头下所有,而酒税要上缴朝廷。

对于墓群的保护等方面未来有何计划?

与北大等达成合作意向诸多未解之谜将被解开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方面表示,目前,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与北京大学辽宁省博物馆的文保技术部门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对这批珍贵的出土文物加以有效保护。今年还将对墓群周围进行进一步考古发掘。“我们的主动考古发掘是带着课题来做的。课题就是对辽代的契丹贵族墓葬葬俗和葬制进行了解,虽然我们目前发掘的墓葬排列存在着一定规律,而且出土了精美的辽代文物,它反映了辽代文化的一部分,这个墓地周边有没有墓园、有没有祭祀的场所、有没有守冢人的遗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了解。墓主人的身世之谜、绝世梅瓶的的身世来历、实验室考古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张家窑林范围内是否还有其他重要的高等级墓群和遗址,诸多未解之谜终将被一一解开”。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朱柏玲 胡婷婷

新闻链接

历年来我省曾经入选年度十大的考古发现

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行每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标准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每项考古发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发掘过程中,必须依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考古发掘,保证考古发掘的科学质量;考古新发现的内容评选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所谓新发现,是指这项考古发现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之外,还要在中国考古滨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

我省曾获得“十大”的考古发现

2015年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

2011年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

2004年辽宁朝阳十六国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

2003年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遗址

1999年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

1997年辽宁绥中县石碑地秦汉遗址

1996年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

1993年辽宁绥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

Hash:3ccdb067da512c65e8304f20af75406144540c58

声明:此文由 叨叨三国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