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独领风骚的关帝庙

张家口祠庙建筑中,保留较为完善、数量多、规格高的当属关帝庙,也称武庙。民国后多数依照统一规定,改为关岳庙。仅桥西区就曾经建有关帝庙八座。

关帝庙祭祀三国时蜀将关羽。宋以前影响并不大。宋哲宗封关羽为“显烈王”,元代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岸英济王”,明朝封为“协天护国忠文帝”,清朝也有加封,享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俨然与文圣孔子并肩而立。关羽原籍山西运城解州镇东南10公里的常平村,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现存系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灾后,经10余年修复之建筑。该庙坐北向南,占地1.8万平方米。平面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殿。又分前后两院,前院崇宁殿最著名,后院春秋楼最雄伟。整个建筑呈中轴对称,布局严谨。民国以后,出于抵御外侮的需要,多数关帝庙同时塑岳飞像,关、岳同祀,关帝庙遂改称关岳庙。

1.蔚县关帝庙

位于县城西南隅,释迦寺西侧。整个寺庙坐北朝南,据说为明代建筑。目前,三重院落中的三座大殿和一座戏楼保存完好,是难得的古建筑精品。

面对戏楼的正殿,为庑殿顶建筑,面阔三间。前有进深五米的卷棚式悬山抱厦。后面是标准四坡五脊六兽的单檐庑殿顶殿堂。屋顶明显举折,形成飞檐翘角之势。屋脊的旧时砖雕装饰仍完好,琉璃瓦仍可见。该殿采用古代最高规格的建筑形制——庑殿顶,足见其修建时的不平常,这里有被封为帝的关云长的尊贵,也还有当时修建者的尊贵。沿两侧甬路向北,第二重大殿呈品字形平面布局。前面面阔三间,后面面阔五间。在屋顶结构上,巧妙地将歇山顶与悬山顶结合起来。前坡屋面让两只垂脊随悬山的山墙体一直向前延伸,形成前檐。后坡屋面则完全按照歇山顶的法式营造。前后屋顶不同形式的结合过渡,加之悬山部分悬出长度很大,这在工程的施工工艺处理上都会带来极大的困难。然而,该殿的屋面历几百年而完好,可谓难能可贵。屋檐下遍置斗拱,悬挑桁枋、檐椽、飞椽,形成大的出檐。悬山博风板上的悬鱼仍在。整个建筑物造型既精巧灵动又不失庄重。

后殿也是三开间,歇山顶。垂脊采用了悬山式处理。与其他两座大殿一样,外柱做侧脚处理,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固。

蔚县的这座关帝庙建筑群,不仅在规格、形制上博得头筹,而且在建筑细部上也极为讲究。这里有复杂的屋顶木构件、很好的镂空砖雕,有做工精细的石柱础。

2.桥西的关帝庙

西区堡子里、下堡东关街、上堡大境门街、南营坊、来远堡、大境门外、小南关等地有多座关帝庙。

(1)上堡大境门街路西关帝庙。有几十级高台阶通向山门,山门坐北朝南,共有大殿三间,外有过厅。东西均有跨院。东跨院内有财神殿三间,厨房二间;西跨院很大,有西房三大间,内无神像,在民国年间为“在理公所”占用。山门对面有大乐楼。

(2)南营坊关帝庙。坐北朝南,山门外有百狮,内有过厅,里面是个大院,大殿三间,西配房二间。庙对面有乐楼,五月十三日唱戏。

(3)堡子里鼓楼北街路东关帝庙。建筑宏伟,门前一座金顶挂瓦木牌坊,有旗杆和石狮一对。山门三间,内有马殿,两厢各有一对童子牵马的塑像,均与真人真物一般大小。天  观瞻这座祠堂,明代那起因宦官王振(蔚州人)主政,明英宗草率御驾亲征,官军50余万人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的“土木之变”,以及于谦不顾个人安危,拥立代宗,守卫北京,击退瓦剌军队,保住明王朝大统,却被复辟后的朱祁镇残忍杀害的“历史悲剧”,总会让人扼腕叹惜。显忠祠为一组二进院落的建筑。祠院坐北朝南,东西宽45米,南北长70米,占地约3150平方米。该祠一建、一大修、三题祠名,体现了同一史实不同的历史思考。英宗被俘后,于谦力主拥立成王为帝,改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瓦剌部首领也先认为继续扣留英宗已无价值,就于景泰元年(1450年)释放了英宗朱祁镇。颜面扫地的英宗,归路上途经怀来,愧对阵亡的50万兵士和66位大臣,于是口喻怀来守臣,在土木修筑祠堂,纪念死难的将士。此为祠堂的始建。谁承想,朱祁镇不以“土木之败”为耻,经过阴谋策划,于景泰八年(1457年)复辟,废代宗。并恩将仇报,杀害了兵部尚书于谦,改年号为天顺。1464年,朱祁镇逝世,宪宗即位后,深为其父的所为而负疚。于是恢复代宗皇帝尊号,平反冤案,为于谦昭雪。为了能够以英宗的过失为戒,宪宗又命怀来重修土木的显忠祠,并在其中为于谦塑像。祠成之日,宪宗亲自撰写碑文,题写显忠祠匾。重修后的“显忠祠”,建有山门,山门高出地面1.5米,上方悬挂“显忠祠”匾额,大门两侧悬木制楹联。进入山门,有一条40米长的甬道,直对祠内的第二道门。二门分设正门和两个侧门。正门上方悬挂“大节凛然”匾额,门两侧亦有木制楹联一对,联为:“隆千秋事典,表一代忠良。”当时,正门常闭,平日均走侧门。只在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朝廷“三祭公坟”时正门才打开。进入二道门后,30米长的砖铺甬道直达显忠祠正殿。顺着甬道前行,可以看到,正殿为一座柱廊式硬山顶建筑。正殿面阔三间,长度约8米,进深约6米,高7.5米,室内面积48平方米。前有檐廊,石砌台基高约0.6米。青砖、青瓦、暗红色立柱、椽枋、门窗,整个建筑简约肃穆。门楣上方悬挂着“显忠祠”匾。中间两根檐柱上有木制楹联,联为:“故

井里有大过厅,毗连大殿,殿中塑有关公、周仓、关平的神像。左右壁画绘着关公身世。后院有二层楼阁,下层为方丈禅房,上层供着释迦牟尼坐像。山门以东有跨院一座,东房三间,为厨房及住庙人下榻处。庙外有大乐楼,每年三四月、七八月要唱几台戏。

(4)来远堡市台庙。也是座关帝庙,坐落在圈里西北角城墙之上,有60级条石台阶通向山门。中院有大殿三间,供奉关帝爷。东有配殿,北有佛殿,东西各有跨院。东跨院里有火神殿,东、北有配房10余间,为住庙人下榻处;西跨院也有东、北房10余间,为做蒙古生意的京庄外馆所占。庙院居高临下,雄视长城内外,颇见京帮、外馆财势的傲岸。山门以南有大乐楼一座。民国时期庙里曾住道士两人。

(5)大境门外路西关帝庙。建筑极为精致,门口有金顶挂瓦牌坊,有石狮、旗杆,大山门坐西朝东,内有马殿,童子与马匹的塑像围以木栏杆,外有花兰墙。院子很大,南北配房各五间,为本庙人所占。西正殿供奉关王,做外蒙生意的“保正行”在此立社。

(6)小南关北口勒马庙。坐东朝西,供关帝骑马像。一大间山门,院内有钟鼓二楼,大殿三间。南北配房各五间。庙中无僧道。

张家口市图书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方文献资料

市图书馆一直肩负着弘扬地方文化,保护地方史料,传播地方特色的重要使命。为积极的推动我市的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迫切需求,促进馆藏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就馆藏古籍图书及地方文献发起征集。古籍图书和地方文献是记录一个特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地理、人文、宗教、风俗、民情等方面历史和现状的重要载体。是与地方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息息相关的宝贵资料,对促进地方特有知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收集、整理和保存,以及更大化利用我市的地方文献资料,市图书馆决定面向全市范围展开征集活动:  

一、征集文献的类型:图书、报纸、期刊、手稿、拓片、老照片、视听资料(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电子出版物等。  

二、征集文献的范围:  

(1)内容涉及本市及各县乡地方史,家谱,旅游读物,专题资料汇编,本地风景名胜,文化遗存文献,当地传统物产,特色或支柱产业文献、地图、政史文史资料、地方丛书、文献汇编等。  

(2)报刊类文献:本市及各县乡出版和发行的报刊类文献以及内容涉及我市及各县乡人或事的报刊类文献等。  

(3)影像类、电子类文献:内容涉及我市及各县乡人或事的影像类或电子类文献等。  

(4)文学艺术类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杂文、回忆录、美术书法摄影、戏剧、地方曲艺等。  

被征集的文献资料一般为无偿提供,市图书馆会将征集到的资料整理后归档并向赠送者颁发收藏证书,资料在地方文献部供读者查询。欢迎广大地方文献爱好者提供相关信息,致以热忱感谢!

顾问:韩祥瑞耿双全 刘振瑛 杨润平 顾建中

编委:王立功 王金江 任利民 张童 柏嫙 刘锡盟

编辑:刘西萌

投稿邮箱:2270190043@qq.com

编辑微信:zjkmyw121226

出品:张垣文史工作室

来源: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注明来源:张家口悦读。

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若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文责自负,版权归作者所有,对于侵犯他人版权和其他权利的文字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您的鼓励和支持永远是我们前行动力

Hash:4641670d9f7e9ab806fb66ea47c4258916e071f4

声明:此文由 书香满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