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元故里仙门及“仙门先生”名号考

唐伯元故里仙门及“仙门先生”名号考

(字里行间的唐伯元 组编七)

章信哆

仙门村,《汕头市地名志》(1995年出版)这样解释:“相传宋绍熙年间(公元 1190—1194 )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因村境如仙景,进入仅一门,故名”(第111页)。当代像这种望文生义的解法实在不少。仙门村的指路石碑恐也如是。

仙门,山门也。其山名叫凤山,一名仙山。山门不是一出入关隘,而指山里人家。村以山名,山以村名,所以叫山门村,居其间者则山门里人。康熙《澄海县志*山川》云:“仙门山,去城北十五里仙门村,高六十丈,周二里,上有烽墩。”(本条在乾隆廿九年县志相同. 雍正广东通志潮州事辑澄海县山川:“仙门山在城北三十里高六十六丈,周围二里。”城北三十里已过东陇河,有误。)烽墩即军事烽火台。唐宋时期,这里与狮山双髻山(董坑山)、脚桶山为潮州海防前哨。名为山而偏于海隅,有明一代,海盗不止。明代唐伯元家族生活在这里,叫潮州府怀德乡苏湾都仙门村。由于行政区划的嬗变更替原因,仙门村由原来的海阳饶平最后归属澄海,以致仅几代人便发生并存在籍贯截然不同的改变。澄海县设于1563年,县治在澄城辟望村。之前,仙门村隶属于饶平县怀德乡苏湾都,县治远在光德乡弦歌都下饶堡,今称下饶。饶平县设于1477年,之前属于海阳县,县治与府治同在潮州城内。唐伯元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大抵有四代人,在这六十三年中经历了户籍转变。其变化之神速,像这种例子并不多见。唐伯元本人出生及乡试中举时隶属饶平县。成进士通籍时变为澄海县。光绪《海阳县志》唐伯元传末有附言称,唐伯元子孙移居海阳。如此,上至伯元先曾祖,后至与伯元子孙均占籍海阳县。所以海阳、饶平、澄海县的县志都把唐伯元列入地方人物。

苏湾都仙门村今名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在溪南属于小村。主要姓氏是朱姓和唐姓。村内有许厝巷,以许姓命名,但今村中己无许姓居民。另有陈姓,据村民介绍仅一、二家庭。朱唐二姓便成为仙门村的主构。朱姓居于村北,唐姓居于村南。均有祠堂,而朱氏素榕公祠,为今天可见一村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建筑,门楼肚有本地南洋渡亭村“渡亭耕夫"蔡心侬墨竹图刻。 本地朱姓自认大儒朱熹后裔。凑巧的是,南宋淳熙年间曾发生了朱熹跟唐仲友二位时代大儒的著名公案。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远绍孔、孟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唐仲友(1136—1188年)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独树一帜,由于与朱熹学术有异,受到排斥。既是官妓又是一代才女严蕊,卷入其中,闹得整个官场沸沸扬扬,时至今日,仍可见研究者乐此不疲。明代唐伯元为了维护朱熹以来的所谓正统儒学,抵诬王阳明的新学,被皇帝贬谪海州通判,无法申张自己的观点,受此挫折郁郁寡欢。可谓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然于仙门,六七百年来朱唐睦邻相安,也一大美谈矣。

乾隆《澄海县志》、嘉庆二十年《澄海县志》载唐伯元园第时有伯元别业“府第”、手植的荔枝树,有山门位置等资料:

“唐吏部伯元第:在仙门乡凤山麓。南河(莲阳河)右环,莲峰(莲花山)左峙。旁为别业,有桂一株,因名浴桂轩。又有荔枝树大数十围而干仅及拱(遭兵寇所伐,复萌——原注),香味绝佳,名金粟种,相传为伯元手植,后移居府城,园第俱废。桂树、荔枝犹发旧枝焉。”

据仙门唐氏族人回忆,唐氏草创的地方,具体在今址东南,即山的南麓,原来澄海县果林场荔枝园一带,几代人之后才另择此今址,定名山门里。村南有个地方袭用旧名“港尾”。说明这里古代属于沿海港口的一部分。当代惟知大娘岗有凤岭,称古港,不知仙门有凤山,然仙门在凤岭港之前。港尾,或即消失的狮山港(仙市港——旧称新市)一端。自新市至仙门,沿线经埭头狮山、梅圃龟山,过唐陇(地高曰陇)达仙门凤山。自北宋开凿山尾溪之后,由北而南,形成前海后溪,开启潮州漕运盛世,成为天然泊渚。这里有种植荔枝的历史,山门里还是澄海县唯一的果林场所在地。果林场己改他用,但这里至今遍种荔枝,在未引进外地果之前,仙门里荔枝以老丛核小甜脆闻名遐迩。

仙门村唐氏,郡望晋阳。据相关资料称,明洪武初,唐氏文端公及其弟龙川祖,从福建漳州入潮州。文端祖创居仙门村,生远公。远公长子梅仙仍居仙门,次子庆云分居于仙门北面,今唐陇村所在,唐陇村北也有一规模恢宏的“唐氏家庙。”仙门村因伯元之故而相对比较知名。

先贤唐伯元之资料日臻详备。关于伯元父亲的大名,现在存在单字名与双字名的书证记录,因属特殊人物,与先贤有关,弄清楚了助,不但可以纠正既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更有助于弘扬先贤文化

明胡直撰《衡庐精舍藏稿》卷二十二直有《仙门先生小传》,由郭子章刻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胡直(1517-1585)字正甫,号庐山明朝江西江西省泰和县人。当过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潮州知府郭子章,号青螺,历史上的破案专家,是胡直门生,也是泰和县人,年龄小唐伯元三岁,与唐伯元有一面之交。伯元曾为泰和县令。种种关系,胡直为伯元父亲撰了传记,时夫妇健在,年龄都过七十。《仙门先生小传》,是今所见最早最为详尽、其实非常长的一篇传记。称伯元父亲性好施予,有田四、五亩,“其姻戚待先生举火者,至四五家,嫁娶其女男者六七人,而先生不歆其德,人亦竟忘德之。”受接济的姻亲如此之多,岂四、五亩能够解决的?而接受接济的这些人,却不懂得感恩,这是为什么呢?伯元祖父介庵翁生日,设宴招待很多客人,这些客人大多为伯元父亲的学生,排场不逊缙绅家。根据这些记述,可知仙门先生不止不愁衣食,可以说是相当的宽裕了。现代的有些文章,犹其故事文字,都将伯元父亲说成一介贫农,非常寒碜,伯元自小要帮家里干农活。故事不是历史,只是不完全忠实于历史,但也不能完全背离实际。《传》写作于唐伯元官南京户部员外郎时,刊于唐伯元贬海州任判官前后,是有关伯元父母事迹的唯一记录。文中念及伯元父亲时记为“先生姓唐,名某,字某,潮之澄海县人也。”完全讳其名,讳其字,故无以资考。别有一得者,从中获知伯元父亲号仙峰及仙门先生之由来。

伯元父亲年轻时读书,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十分努力,然屡试不中,曾振振有词地说,我何必死抱着一本呆板的经书而困守科场时文,到头来还要听凭当局称评估价,给一官半职。”于是放弃举业,边耕地,边精心读书。“精读六经,博观群书,下逮稗官小说,靡不窥治。”后来开馆讲学,不设门槛,不问贫贱,得到一个学识丰富,品德高尚的昆山人王学谕的推介,从学的人聚然增加了很多。郑令尹闻其名,对伯元父亲非常相敬。听说伯元父亲家在仙门村,见面便称以仙门先生。伯元父亲不敢以此自居,一再解释,郑大人仍先生前先生后,只好谦称自已是“仙峰再传门人”,并以仙峰为号,于是人咸称仙门先生。——仙峰与仙门先生即出于此。郭惟贤所撰伯元墓志铭有“父仙峰公”句,比此文后几十年。

令尹,代指知州。古文注释有“诸州之卿,唯楚称令尹,其余国称相也。”郑令尹其人,文中在前面犹提到:“乡先达郑令尹,”即指揭阳地都人郑旻,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三十五年(1556)登进士。万历四年(1576),郑旻任贵州布政使时,因积劳成疾,卒于官,年59岁。贵州百姓感其德,祀于名宦祠,也是一位潮籍先贤。伯元少时跟随父亲在教馆,认识了这位郑令尹,深得夸赞。后来郑令尹逝世,遵从父亲的安排,跟随郑令尹之子到各地游学,以明相报。

前文所说伯元父亲存在单字名与双字名的书证记录,是指:地方习称“天萌”,其他如现代人写的零散文章,也有写作“天萌”。这是属于双字名。但目前有二部堪称最有参考价值的书籍,点校本:郑焕隆先生《周光镐诗文选注》,和由纪念馆增辑刊印的《醉经楼集》,是今天最好的版本和学习研究资料,其中为伯元撰的《行状》和《墓志铭》,伯元父亲名字,都作单字名“天”。周都督《明奉政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行状》断为“父天,荫封南京户部郎中。”同文在《醉经楼集》之点校也作如是断。同书郭维贤《明奉政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墓志铭》断为“父仙峰公天,荫以仁卿,累封南京户部郎中。”于是有了单字名和双字名二种不同称谓。

本地方志是查阅本地人物的最好资料。澄海有康熙、雍正、乾隆丶嘉庆诸旧志(明王嘉忠版亡佚)。但旧志原文没有标点,很难区别。更无法拿来跟点校本《醉经楼集》和《周光镐诗文送注》比对。孰是孰非,还有一个方法,可以从旧志封赠门入手。正式出版的文献类书籍,原文或即“天荫”,而点校者把“天”和“荫”离间开来,这样点校是有原因的,受到“荫封赠”的影响,有很大的可能。荫封赠,指官员致仕之后,可为在世的直系亲属叙封官爵,为在世或已死的直系亲属封赠官爵。伯元守本官致仕,即退休时以官荫补亲属,自已不升转官资官阶。循此思路,从康熙二十五年王岱修《澄海县志》、乾隆廿九年《澄海县志》“封赠”条下均查到记载。“唐天荫,以子伯元赠户部郎中。”由是知点校本存在错断,当以县志为是。

仙门先生传。

仙门先生始业举辄工登等竟弗售乃改业奋曰吾岂复挟一经捐大旨镌墨义求有司提衡哉乃精读六经博观羣书下逮稗官小说靡不窥治一帙则究骫骳是非善败若击目指掌乃释以是作为文章无不当是非善败者曰吾不为欵言矣。读史至盛帝喆臣,事踔絶者,辄作为传赞,以诏于其子伯元仁卿者曰是当仿是不当仿有王学谕者崑山人博物君子也一见大相引重至是而先生门徒履屩不啻百矣先生教人授经先行曰吾贵实不贵华始先生弱冠居约邑人弗知也乡先达郑令尹独敬礼曰是吾老友竟後礼不辍嘉靖乙卯仁卿年十五侍先生馆饶郑令尹相见异之慰喜赋诗期许不浅鲜衆乃知郑令尹有远监云仙门者先生故里名也郑令尹见辄呼仙门先生先生让弗居则称仙峯从门人号也郑令尹没先生乃勅仁卿从其子游以明相报既去郑令尹踰十霜语及未尝不追慕嗟咨也先生治家耻纎然性勤约岁督耕获辄稍赢而性最好施予其姻戚待先生举火者至四五家嫁娶其女男者六七人而先生不歆其德人亦竟忘德之然先生犹多量出而配某孺人喜施益甚常时不较有无不设猜疑叩辄倒囊故闾左右感诵孺人泽弥殷也孺人初归时见田不五亩数匮辄解钗簪资先生游学既稍赢先生为父介庵翁上夀致客奉觞匜祝者不後缙绅家然其间多门下士觇知者曰孺人助不尠哉生平薄视荣利忘情得失乡人或以贵富诩也领之兢是与非也必立解之世珍膏壤巍甍绮服玉馔琼榭仙葩姣童骏骠之以相闻也未尝口之而独嗜唫咏又喜闲其赋诗有求闲未得之慨人谓有渊明风既晚益任悃愊极其致则芚愚之为之左右也恬漠之为之酣饫也寥廓之为之行庐日月之为之烛照也罗浮潮海之为之琴瑟烟云泉石之为之角觝意未厌也盖其於世夐矣仁卿既长领乡书浸知问学则独勅曰学在实其辨在义利毋若近学者荏苒恣世讥耳其它与仁卿语者至多世咸莫得知仁卿自叙生平无外师父即师耳万历甲戌仁卿第进士令泰和禔身刻亷政教纯用仁礼蔚为时冠而世莫不颂先生为教者豫且弘也已卯三年政成天子下玉书褒封如子官母为太孺人适先生暨太孺人偕年七?人称异数云先生姓唐名某字某潮之澄海县人也胡子曰古抱珍之士逃弃尘鞅娱情泉石彼其於世岂崖然絶耶抑无所希而尚有贻耶今夫海人知其瀇瀁无端涯也而不知出於河河之先又胎於星宿海其贻者远也黄石鹿门始不欲以名姓落人耳然亟求子房孔明而授以其道者何哉彼其抱而珍者固可以立济天下之具也故其所贻于当时之天下若响应然彼岂它有慕哉然彼挈所抱以贻人亦岂必人人授之苟得一人焉吾事毕矣甚哉一人之难遇也昔之遇于四方或遇于乡遇于家总之皆以立济当时之天下者虽然遇于家者则唯古贤其他鲜闻今仙门先生与仁卿令君盖庶几哉盖庶几哉

Hash:86c53d52ede038aa78c38a6a74c88f3218f6a0c8

声明:此文由 笃信小弥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