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大境门:历史的记忆 古城的象征

文/吕海峰

话说,如果我们提起张家口市的大境门,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大境门堪称是张家口市的象征,历史地位极其重要,可以说,是张家口几代人所牵手的记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大境门的基本简况。事实上,大境门也就是长城上的一道门,但这一道门却相当特殊。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万里长城虽然长,但它却多以“关”和“口”命名。其中,以门命名的情况非常罕见。

当然,长城这项伟大的防御工程,也不全是秦始皇时期所修建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中原王朝,都对长城有过修建和加固。其中,张家口的这一段长城主要还是明朝所修建的。当时的明王朝除了“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则以北齐所筑的长城为基础,起自内蒙古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往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而后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抵达居庸关

之后,明“内关”长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而且,“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都是齐头并进,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内关”长城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比如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至少有24道之多!其中,就有我们张家口市的大境门。

那么,大境门最为闻名和辉煌的时刻,又应该是哪一时期呢?老吕认为,应该是在清朝年间。先是清顺治元年,由大清顺治皇帝亲自下旨在来远堡西侧的边楼开豁建门,名曰“大境门”。然后,又有清康熙皇帝在远征蒙古返回京都之际,夜经此地,并且,还曾露宿于大境门外一夜。为此,后人在大境门门外康熙皇帝曾经露宿的地方还修建了一个卧龙亭,以纪念这位文略武功都特别牛气的一代名皇。

当然,当时光走到了1963年的时候,出于保护文物古迹的目的,相关部门就将卧龙亭迁入到了张家口市人民公园。而大境门虽然也历经了时光的风雨,但一直都是巍峨挺拔: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制铁皮大门两扇,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顶部则是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上还有民国时期的察哈尔都统高惟岳于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可以说,既有历史的深厚底蕴,又有传统文化之美。

当然,因为这里过去有一段时间是属于万全县管辖。所以,我们在《万全县志》里就会不能发现,就在明宣德四年的时候,大境门一带还发生过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就是公元1571年,明朝与蒙古俺答汗部终于达成了一个互市协议,蒙古的俺答汗被明朝皇帝封为了顺义王,然后,蒙古和明朝势力就开始在这一带进行贸易往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当时的“边境口岸”。

此后,这个蒙古与明朝的“边境口岸”,便一举成为了当时京西最大的互市之所。如果我们用古人的话来说,“百货纷集、穹庐千帐,隐隐展展,盖一时之盛也”。而其主要的交易物品,便是蒙古的马市和明朝的茶叶等多种生活、工作用品。直至清之中叶后,便又在大境门附近出现了许多银行,以及商号。

当然,大境门之所以非常牛气,还和一个因素有关,即:“张库大道”。历史上知名的“张库大道”的起点就是张家口的大境门,而终点则是现在外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张库大道”曾被誉为是北方丝绸之路,一度极为辉煌。

想当初,也正是因为这条商道的繁华,雍正九年的时候,大清皇帝就在张家口专门开设了钦差户部署,专司收税事务。等到乾隆时期,大境门一带每年都要向朝廷缴税大约白银20000两。显然,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果不繁华,张家口也不可能每年能够向朝廷缴纳这么多的钱。要知道,对比同时期的大清朝扬州海关,税额也不过44000两白银。

只可惜,这一条“张库大道”在整整兴盛了一个半世纪后,到了十九世纪末的时候,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清朝日渐衰败,大境门也开始日渐衰败。尤其是伴随着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商道改途,在库伦、买卖城和恰克图的山西商号大量被查封之后,这一条商道就完全中止了。

总之,张家口大境门,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古城的象征。无论何时,只要人们看见了大境门,就能想起张家口曾经辉煌的过去。(吕海峰)

Hash:60036fdc9091a79b17ee2a2070ee67fcff37d4bf

声明:此文由 吕海峰专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