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丨纪念七七事变80周年

卢沟桥卢沟桥

男儿坟墓在此桥!

最后关头已临到,

牺牲到底不屈挠;

飞机坦克来勿怕,

大刀挥起敌人跑!

卢沟桥!卢沟桥!

国家存亡在此桥!

……

这首《卢沟桥歌》作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

80年前,卢沟桥枪响,全民族抗战开始;

80年后,这首歌中透出的悲壮与豪迈,仍让人动容。

卢沟桥

北京西南20里的永定河上,建于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在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或重建,原名广利桥,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桥。桥全长266.5米,桥身两侧护栏石柱顶均雕有石狮,大小485个,神态各异,形状奇巧。清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碑立于桥头的碑亭内,为燕京八景之一。

同时,卢沟桥也是点燃抗日战争烈火的地方,“七七”卢沟桥事变就发生在这里,因此这里也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地。

如今的卢沟桥面目崭新。平坦如砥的桥面,只在中间留下一段印着深深车辙的旧桥面遗迹。两边的石雕护栏上,数百个石狮情态各异,绝大多数轮廓鲜明,显然是新近雕成。偶有几只面目模糊,大概是残留下来的前朝故物。还有几头,或者崩去了半个脑袋,或者丢掉了腿脚,不知是风刀霜剑,还是当年交战时的枪弹所致。桥栏的石材颜色如今有的色青,有的紫红,还有的呈浅白色,显然是不同时期的修缮材料不同所致。而历经这些修缮,历史的痕迹想必消磨了不少。

对于中国人来说,卢沟桥是桥又非桥,这座有着800 年历史的石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连接着历史与将来。

曾有风花雪月时

卢沟晓月

河桥残月晓苍苍,

远见浑河一道黄。

树入平郊分澹蔼,

天空断岸隐微光。

北趋禁阙神京近,

南去征车客路长。

多少行人此来往,

马蹄踏尽五更霜。

作者:佚名

河东去日悠悠,斜月偏宜入早秋。

曙色微涵波影动,残光犹带浪花流。

疏钟欲度千门晓,匹马曾为万里游。

题柱漫劳回首处,西风寒露满貂裘。

卢沟曙色

王英,明代文人

过卢沟桥

束发承恩禁苑游,乡心今夕渡卢沟。

千峰过雨宦桥暮,廿载飞尘客鬓秋。

驿路行分三辅界,宫云回见五层楼。

车中却听浑河水,阅尽归骖日夜流。

于慎行,明代文人。

卢沟

卢沟南望尽尘埃,木脱霜寒大漠开。

天海诗情驴背得,关山秋色雨中来。

茫茫阅世无成局,碌碌因人是废才。

往日英雄呼不起,放歌空吊古金台

王鸣盛,清代江苏嘉定

1937 年之前,看的是“卢沟晓月”;

1937 年之后,看的是抗战遗址。

卢沟桥

傲刚玉骨八百岁,作态拦狮列队卫。

犹耳炮声惊世闻,气豪八表云龙会。

作者:王树远

过卢沟桥

燕京晓月过卢沟,回首烽烟四十秋。

虽化干戈成玉帛,警心魔鬼又重游。

作者:吴丈蜀

本文来源:中国知网

1.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

2.池玉玺. 八百年风雨卢沟桥[N]. 中国文化报,2010-08-31006.

Hash:7553dfc53ed6ed9bde8895c7fb88fb70780f3eac

声明:此文由 上海知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