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破2亿,漫粉和路人同时满足,新《蜘蛛侠》教你不无聊的续集就该这么拍!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时隔两年,2019的这个暑假,我们又有漫威电影宇宙版的《蜘蛛侠》可以看了。比上一次延迟两个月上映幸运得多,这次我们还提前北美五天看到了新鲜小蜘蛛。

得益于《复联4》提前上映尝到的甜头,以后这种福利大概率会成为常态。

《蜘蛛侠2:英雄远征》

提前上映果然还是有效的,首日票房就已经快2.5亿,最终冲个15亿左右很有希望。

这两年,“蜘蛛侠宇宙”也在不断扩展。去年《毒液》票房火爆,动画《蜘蛛侠:平行宇宙》口碑惊艳,而且还获得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动画长片奖。

相比之下,2017年“荷兰弟”汤姆·赫兰德出演的《蜘蛛侠:英雄归来》好像更大的优势就只有他可以融入复联大家庭,有更多梗可以玩。

毕竟就电影本身来说,这部全新的真人版蜘蛛侠从故事到人物塑造都比较常规,最大的亮点就是蜘蛛侠和钢铁侠的互动,以及荷兰弟的青春气息比较足。总体来说就是个普通青春片,只是放在“超级英雄”的主题里,显得清新一些。

到了《蜘蛛侠2:英雄远征》,玩复联梗的味道更加浓厚了。海报上都明晃晃打出了“故事全面延续复联4”这种文案↓↓

再加上漫威影业总裁凯文·费奇亲自出来确认《蜘蛛侠2》是漫威电影宇宙第三阶段的最终章,又把这部电影和整个大IP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同一个“宇宙”里,电影间的串联互动是必要且影迷喜闻乐见的,但我们还是有几个疑问:

作为最知名的超级英雄角色之一,而且此前也已经拍过老《蜘蛛侠》三部曲、《超凡蜘蛛侠》系列等深入人心的前作,同时开发出的其他“蜘蛛侠宇宙”电影也有了各自的亮点,那么现在荷兰弟版的《蜘蛛侠》,属于自己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到底能不能成为新的经典?

而且他还得背负着一个艰巨任务:既然全面延续《复联4》,那么就得告诉观众,蜘蛛侠这个角色要如何成长为漫威下一阶段的核心力量。这不仅是电影讲故事的需求,更是接着吸引票房的关键。

当然,对于路人观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作为一部爆米花娱乐大片,第二部《蜘蛛侠》究竟能不能好看到火出圈?

目前值得开心的是,在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这一俗套框架中,小蜘蛛的第二部个人电影终于呈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色:青少年的心态成长。

这一部分在第一部中其实也有体现。16岁的彼得·帕克既是一个有着学业压力,会为了喜欢的女孩而烦恼的普通小伙子,同时也是拥有着超能力,渴望拯救世界却横冲直撞的超级英雄新生力量。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伴随着蜘蛛侠的人生,第一部的故事开展基本也是以这句话为核心而展开,塑造了一个正在认知自我的新超级英雄。

同样的命题,《蜘蛛侠:英雄远征》是全方位的细化和深入。脱离了学校环境,远离家乡,没有了钢铁侠爸爸的保护,现在的彼得·帕克才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阶段。

无论是属于彼得·帕克的人生,还是属于蜘蛛侠的人生,他都必须自己面对,并且二者都要兼顾。

这对一个还未成年的小孩来说其实过于沉重了,但这才是《蜘蛛侠2》的最大亮点。比起接着不痛不痒讲高中生活,来一个巨大的飞越更加有刺激感。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的确成功,中外观众的评分都在8分以上。

IMDb与豆瓣评分

比起第一部中“我一定要当英雄”的冲动,第二部的蜘蛛侠正在明确什么是真正的“责任感”。正如钢铁侠留给他的那句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受到欢迎和尊敬的英雄,都是无数的以身犯险、自我牺牲造就的。一旦戴上这顶王冠,就永远要对得起普通人的期待。

而真正的英雄,正是在知晓代价之后,还能发自内心做到“义无反顾”。

彼得·帕克的人性化一面就在于,他并没有大义凛然地就接受了这顶王冠。

从《美国队长3》的内战,到两部《复联》的大战,再加上钢铁侠的离去,彼得·帕克逐渐看到,拯救世界不是穿上战衣摆两个炫酷姿势的游戏,而是牺牲少数以换取希望的悲剧。

就算是最轻的代价,也是人生中必须得时时刻刻“身不由己”。

所以年轻的彼得犹豫了,他挂了神盾局局长的电话,不再随时随地背着战衣,甚至当面拒绝了局长的任务邀约。他只想安安静静过一个暑假,制定沙雕plan向喜欢的女孩告白,像正常的年轻人一样去旅游,去享受人生。

被婶婶梅硬塞进行李箱的战衣

能拯救世界的人那么多,为什么非得是我?这种私心恰恰是蜘蛛侠身上的闪光点。正是这种“邻家英雄”的品质,才让蜘蛛侠这个角色获得了超高人气。几乎每一个看《蜘蛛侠》漫画长大的人,都会认为说的是自己的故事,而这也是斯坦·李创作蜘蛛侠形象的初衷。

以平凡人的方式去塑造英雄,这是最能让观众共情的方式,《蜘蛛侠2》牢牢抓住了这一点。

脱掉战衣做彼得·帕克,只是一个想坐在女孩子身边都不敢提要求,被同学喊loser,给暗恋女生买了项链都不敢送出去的普通羞涩少年。穿上蜘蛛服,他又成了可以上天入地的“蜘蛛侠”。

在最终大战来临之前,彼得·帕克就不断经历着这种被动式切换。被迫进入一项必须去完成的工作,又想办法迅速回归想要的生活。当他终于把拯救世界的任务交给了他认为值得信赖的神秘客(杰克·吉伦哈尔的角色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

这种选择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成熟的标志。第一部里他执着于拥有“蜘蛛侠”这个身份,因为顶着这个光环,才觉得自己有存在感,甚至觉得“没有了这套战衣,我就什么也不是”。现在他懂得了舍弃,因为自己的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

但他的责任感,终究还是被关键人物唤醒了——钢铁侠。

记者们对蜘蛛侠发问:你会成为下一个钢铁侠吗?蜘蛛侠惊恐地逃离现场。

这是戏里的疑问,更是戏外观众的疑问。这整部电影的另一个核心,就是在交代他如何继承父辈的衣钵。

换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普通人的困惑:当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怎样不迷失自我,化压力为动力?

这部分当然也是大玩情怀梗。预告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制作战衣的小蜘蛛,多么像当年给自己做战衣的托尼·斯塔克。

继承人这个身份,不言而喻。

此时蜘蛛侠又显现出了他的人性一面。重压成了他的心魔,成了他被反派利用的弱点。他放弃了做“下一个托尼·史塔克”,因为局长告诉他:“我觉得史塔克看错你了。”

来自钢铁侠的眼镜

最终,彼得·帕克又做回了蜘蛛侠。为了弥补错误,为了保护朋友是外因,他发自内心的力量我们都懂:因为你是托尼·史塔克一生中从没有后悔的选择,所以你值得。

能力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相信选择你的人,也相信自己。

这一部蜘蛛侠,很多人为了“虫铁”之间的情谊而流泪,而叔觉得最大的泪点,是彼得·帕克这个角色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

从大战之时依然会碎碎念,被吐槽“现在就不要说这个了”,到聚精会神使用自己的蜘蛛感应对付反派;

从使用电影里看到的梗作为战术,到学着前辈拿着盾牌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从和婶婶撒娇“布鲁克林的小子打了我好疼”,到忍着疼给伤口缝针;

以及,终于不再轻易相信别人,学会了辨别谎言,保护自己。而接下来,他还要独自面对世人的非议。

16岁的蜘蛛侠,完成了人生的残酷一课。

当然他也有好的收获,终于收获了爱情,接到了吻戏。

这部《蜘蛛侠》,把一个超级英雄故事中的青少年成长做得超出了预期。抛除那些漫威梗,路人观众也能为这个男孩的经历而动情。

此外,他身上的笨拙感,反差萌,以及其他角色不停表现喜感,也依旧贡献了十足的笑点,两个多小时里伤感又充满欢乐。

笑点担当合影

作为一部娱乐商业大片,它的特效也依旧出色,小蜘蛛多套战衣技能展示,以及空中穿梭的动作戏依旧赏心悦目。

所以即使故事在大体上也是套路的,但因为扎扎实实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好好做了娱乐性,也给已经审美疲劳的超英电影带来了一些新的气息。

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蜘蛛侠这个角色成为漫威电影宇宙下一阶段新的核心指日可待。而只会一味玩情怀梗和炒冷饭的“超级英雄”续集,也能从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满足感中,得到一些启发。

最后,虽然人设塑造依然简单,但叔还是要赞一下神秘客这个角色。

漫画中,神秘客的设定是一个电影特效师,擅长用特效来制作逼真幻象。电影中他的设定也是大致如此,他用利用这个方法,制造了一大堆“神奇生物”,也制造了一个“超级英雄”。

这看起来就像是好莱坞的自嘲:什么超级英雄,什么拯救世界,这都是我们制造出来满足你们的“偶像人设”。

然而,人们就是愿意相信这种“假象”。因为它能带给人理想中的、好像并不遥远的真实感和幸福感。只相信眼前,不关心真相,在电影中也有非常重要的表达,这里叔就不多剧透了。

肯在爆米花电影里加一些现实讨论,漫威确实是在追求变化了。不满足于玩梗,而是用心讲故事,让粉丝和路人观众都能找到各自的乐趣,同时还能有思考空间,满足了好的超级英雄片的基本标准。

而看完彩蛋你还会发现,下一部《蜘蛛侠》可能会更加现实和残酷,但同时故事也更加令人期待。

既然打开了好的趋势,那么请继续走下去吧!

Hash:d1034743109dd4840e28731e762a8d32239bc988

声明:此文由 影吹斯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