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金山寺的的窗户,来聊聊《长安十二时辰》背后的润州

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主演《长安十二时辰》热播镜头画面、人物演技都备受称赞。由易烊千玺主演的李沁,估计眉头又要紧缩了~李沁是个拥有强大大脑的忠臣,他一心维护太子,表面看似清高,不谙世事,但却是个有血有肉,懂得感恩的人。

作为靖安司的实际主脑,李沁凭借过人的天赋,保卫了长安城。他的形象其实早就刻在了金山大雄宝殿的窗户上。

传说李泌辅佐太子,当上宰相,冥冥中也是注定的,当他听到懒残和尚吟咏的佛曲,心中产生共鸣,决定深夜去拜访懒残。李泌站在草棚门口,恭敬地通报自己的姓名,又行礼敬拜。懒残仰头唾骂到:“你是要把我当贼捉啊。”李泌敬重懒残,就在棚门外更加恭敬地行礼。懒残用牛粪烧火烤山芋,烤好后从里面取出一个山芋来吃。

过了好久,才对李泌说:“你可以席地而坐。”懒残将吃剩的半块山芋递给李泌,李泌用双手捧著接过山芋,把它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向他道谢。懒残对李泌说:“切记,千万不要多说话。日后你能担任十年宰相。”李泌记住懒残的话,向他行礼后,就恭敬地从草棚里退了出来。

01

这则故事记录在《太平广记》中而广为流传,所以金山大雄宝殿的外墙壁上,镶嵌着漆金香樟木窗雕就记录下这则故事。

其实润州作为唐代的十大望州,相当于全国十大城市,甚至长安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大程度上也要靠润州去调度滋养。

《全唐诗》卷 697 韦庄《观浙西府相畋游》就提到润州“十里旌旗十万兵”,可是相当的辉煌。

比如来个《润州十二时辰》,画面一开始,李太白诗歌里就给了十足的画面感,相比壮观程度不亚于长安。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李白

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长安十二时辰》里胡人很多,商贸往来很是热闹,其中还出现了怀远坊民众,体现出了不一样的异域特色。从大司仪要求善恶要用烈火来评判,很明显他们是波斯的拜火教。

刹碍长空鸟,船通外国人。

房房皆叠石,风扫永无尘。

——许棠《题金山寺》

这首唐诗交代了润州作为长江运河的交汇处的重要口岸,商贾林立,站在金山寺上就可以看见外国的船只。当然润州城里的外国人也是很多,所以也带来了不同的风俗和信仰。

唐僖宗乾符年间,驻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就是一名是祆教徒,他们也同样在城内拥有自己的地盘,并在云台山上修建了祆教祠堂,直到南宋嘉定(1208~1224年)中,知府赵善湘“以庙高在山冈,于郡庠不便,遂迁于山下,庙门面东”。从云台山上搬到了云台山下,历经千余年,一直保留到今天,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祆教遗迹

右上为镇江的火星庙戏台,左上为火星俑,为胡人形象,右下为三彩胡人俑,均为镇江博物馆馆藏

不光起源于唐代的祆教遗迹在镇江遗留到今天,镇江地区其他几件唐代的文物,的的确确记录了各种信仰的广泛流传。

02

佛家

大唐长庆二年至大和三年、太和八年至九年、开成元年至二年,李德裕三任刺史润州,前后长达10年左右,自述为“三守吴门”。

这位未来大唐帝国的宰相和卫国公,为了便于对佛教的沟通和掌控,希望在衙署、官邸近旁建造一座寺院。他将官邸后园辟为寺基,在北固山后峰的南坡大兴土木,依山建寺。公元824年,李德裕在州属白下县长干寺,到已荒废阿育王塔的塔基内取得舍利,将其中11粒佛舍利移于润州,瘗藏在北固山后峰新建的石塔之下。

佛舍利封入石塔的第二年,寺院终于落成,这一年“三月己亥,甘露降北固山,李德裕建寺因以为名”,为了纪念这天降的祥瑞,称甘露寺

甘露寺地宫的金棺银椁,内为释迦摩尼真身舍利

陀罗尼经自西域而来传播,这样的经幢记录了这段历史,丹阳的陀罗尼经幢建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原立于城内云阳桥(今贤桥广场),石幢高2.16米,围长1.6米,呈八角形,每面宽0.2米,上书陀罗尼经文,并有浮雕佛像装饰。

丹阳人民公园内保存的唐中和钟被称为“江南第一梵钟”。铸造于唐中和三年。原悬挂在城西普宁寺内,因钟楼毁圮多次堕地,至今仍完好。钟体铭文称:“铜钟重五千五百斤,信女王十四娘捐款铸造”。最特别的是唐中和钟的钟口为波浪型“荷叶口”,相比中原地区的唐钟更显灵动。

道家

现存焦山碑林的《魏法师碑》全称《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立于唐仪凤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江南地区为数不多、保存较完好的初唐碑刻。该碑于一九六一年由丹徒华阳观迁移至焦山碑林。

玉峰庵、海云庵、香林庵已改建为碑林

丹徒华阳

魏法师碑

儒家

丹阳延陵九里季子庙的十字碑,清楚记载着唐大历十四年(779),季子庙进行修缮改造后所刻:“建中元年八月十二日,朝请郎守令卢国迁树并建堂 文林郎守丞皇甫汶 文林郎尉程准 将仕郎守尉王仲鳞 将仕郎守尉杨凭。”

伊斯兰教

古润礼拜寺始建于唐朝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最早坐落在仁安坊阜民街。至今位于学府路的古润礼拜寺内仍有保留有唐代石井栏。

03

《长安十二时辰》里葛老说他手下的姑娘怂恿一个男人去顺皇家金器,说是藏在一个叫何家村的地方,可就是怎么也找不到。

何家村窖藏的金银器确实了得,作为唐代金银器三大窖藏(何家村、法门寺、丁卯桥),何家村出土了金银器皿 271 件、法门寺出土了金银器件121件、而镇江的丁卯桥窖藏出土了956件!从数量上来看,低调的丁卯桥窖藏才是唐代最大的金银器宝藏。有意思的是其中140多件器物上带有相同的“力士”铭文。所以有一种说法这批金银器是为唐玄宗时著名高力士所铸。其实长安城内并不出产金银器,而大量的金银器由润州通过大运河运往长安。

这只出土于丁卯桥窖藏的龟负论语玉烛筹鎏金银筒,是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的195件文物之一,相当于官方指定的国宝,反映了唐代宫廷里的酒令,要喝酒,酒筹上的《论语》的语句做为令辞,先教你怎么做人,然后我们再教你喝多少,设定了:自饮,伴饮,劝饮,处(罚),放(都免饮)和指定人饮六种情况,还规定了饮酒的数量:三分,五分,七分,满杯等等,最多要四杯,如非善饮的好汉,估计抽到了就只能溜之大吉了。

丹阳古法封缸酒酿造过程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闻无忌哈哈大笑:“不收,不收,你们都来,还送杯新丰酒给你们这些兔崽子尝尝。咱们第八团的兄弟,在长安好好聚聚。”

暂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

抱琴沽一醉,尽日卧垂杨。

——陈存《丹阳作》

新丰美酒,估计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新丰美酒并不指长安边上的新丰县的美酒,李白的诗歌里提到的“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新丰酒出自南方的润州,实际就是今天的辛丰附近产的酒,就是今天的丹阳百花封缸酒。话说在圣人唐玄宗当朝的之时,朝中监察御史名叫储光羲,丹阳延陵人,自号“新丰主人”,并有诗流传。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储光羲《新丰主人》

今天丹阳境内的新丰火车

丹阳在南北朝时称作南兰陵,所以李白诗歌中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也是指新丰美酒,丹阳黄酒倒在玉碗中所呈现的琥珀光也正符合李白诗句中的描述,而绝非是产自山东兰陵的烧酒。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杜牧《润州二首》

杜牧的诗里可以看出当年的润州酒肆林立,青苔寺,绿水桥大概就位于现在镇江城里的万古一人路的附近。

不过张小敬可用不起这么高档的酒器,片中小敬的酒具,给予了还原,当然这样的器具润州城里也有不少。

镇江丹徒出土的唐长沙窑青釉绿彩瓷执壶 镇江博物馆

唐代巩县窑三彩鸭形瓷酒器 镇江博物馆

唐中后期,江左设浙西观察使,领有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睦、杭六州三十七县地,理所就设在润州(镇江京口)。唐中后期,润州不仅是浙西观察使的理所,还是镇海军节度使的帅府驻地。

《唐六典》卷 3 记录的开元贡中,润州有方棋、水波绫两个品种;《元和郡县 图志》卷 25 载,润州的开元贡有纹绫,开元赋有丝;《通典》 卷 6 的天宝贡,润州有方丈绫十匹、水文绫十匹;《旧唐书》卷 105《韦坚传》谈到天宝折造贡有京口绫、衫段。对江南东道各州丝织品的品种进行了统计,以州为单位,润州是最多的,可推断润州是江东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南方丝织业的代表。

唐诗里的京口,都指中华路京口闸遗址一带的大京口

大家都知道长安米贵,而润州米便宜。唐贞元中,常州录事参军李哲的家在丹阳,他曾收到一书信说:“州下粟方贱,一船竹可贸一船粟”。唐人认为润州是“三吴之会,有盐井铜山,有豪门大贾,利之所聚”。

所以繁忙的运河渡口慢慢成为大唐经济的命脉,关于丁卯桥的来历最早就是为了运粮,早在东晋元帝时,粮船运粮出京口,河水浅涸,在此筑坝,以丁卯日建成而得名丁卯桥。到了唐代,明显一条通江运河远远不够,开陆续开挖了诸多通江运河。

一千多年以后,丹阳界牌境内的新孟河水利枢纽工程正在施工

比如大家都知道常州的孟河,话说元和八年(813年),孟简征集润州民工15万人,对北自河庄,南至奔牛万缘桥京杭大运河岸一线中间的旧河道进行贯通拓浚。河成,长四十一里,滚滚江水从此直达南注,入大运河。

漕粮船只亦可经由此入江,沿扬中大沙洲内侧夹江西航至润州附近过江入北运河,分流了漕运。因此这段河道至今仍称为“孟河”。

《长安十二时辰》里李家王朝已经由盛转衰,唐朝中央到了后期能依赖的经济命脉就只剩下了大运河运来的粮食,贞元二年(786),在经过历时四年才平定的淮西之乱后,关中仓库已竭,禁军士卒这下是彻底断了粮草,于是走上长安的街道陈情, “拘我们于军中而不给粮,难道我们是罪人吗!”因此德宗十分忧虑,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韩滉,也就是画《五牛图》的那个韩滉,赶紧从润州运米三万斛往关中,当这批粮食抵达陕州之时,宰相李泌奏之,德宗大喜,立刻至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三年后,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德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傅,所赐赙礼加等。

而《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岑参,在练湖的湖心亭,远望北固楼,写过一首诗。也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历史长河的起起落落。

闲眺北顾楼,醉眠湖上亭。月从海门出,照见茅山青。昔为帝王州,今幸天地平。五朝变人世,千载空江声。——《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岑参

微信制作| 满满

监制校对 | 杨越、DuLH

内容来源 | 逗爷说、杨宪华

广告

Hash:39f6f1c9ed37242cf9832df666405f3570f9153a

声明:此文由 文旅镇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