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册井都司庙与明末著名将领卢象升的故事

卢象升与册井都司庙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汉族,南直隶常州宜兴县人,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据:百度百科)

册井都司庙

沙河册井村古有都司庙,原建在该村外卧龙岗,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村快速发展,都司庙被民居包围,大家公议迁至东河边。现庙阔三间,自成院落,内植松柏,门踞汉白玉石狮,甚是威严。在册井一代人们心中都司已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尊主持公道、惩奸伐罪、护国佑民的黑面神灵。每逢初一、十五,不少人自觉地到庙内烧香进供膜拜,从他们真诚的神色中,从缭绕不止的香烟中,我触摸到了那段值得让人纪念的历史和故事。

卢象升驻军册井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吏治腐败,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农民起义爆发,以高迎祥、李自成为最。朱姓王朝根基动摇,大厦将倾。公元1628年,崇祯登基,虽想励精图治,但已成强弩之末。起义军挥师北上,京城告急。

卢象升,江苏宜兴人,是明天启二年进士,原虽系文吏,但善骑射,娴熟兵法将略。据明史载:“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升任大名府知府。其招募民军万余进京入卫,受到皇帝嘉奖。由文转武,升任参政兼大名道都指挥使司正使(简称都司),领命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太雄军。以治卓越升按察使,治兵如故”。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紫金梁、老回回(袁汝才)等农民起义军将领率二十余万人由南方转战山西与明官军决战,并东越太行,进入顺德,打败明军将领左良玉部,顺德三郡焚掠殆尽。河北顺德、大名、临城告急。“大名道卢象升提兵赴援,驻册井,与太平军战于小西天(奶奶顶),数日激战,太平军败走。

册井,沙河县西部重镇,是西部山区政治文化经济重心,扼三川之口,经济发达。卢象升驻兵册井,可进可出,是理想的根据地。册井村民世代相传,卢象升驻兵册井东河六十亩地(现仍称“东营地”),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戴。据册井村活字典秦老本老人在世时说:“册井东河驻兵时,帐篷无边,一遇情况号角连营,鼓声不断。卢驻兵册井与沙河县志记载相符。

当地百姓视其为神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队伍再次进入沙河,据《顺德府志》记载:贼多穿妇人服,面傅朱墨,官兵望见,辄马逸不能止。卢象升连战破贼。并在临城城南大破起义军,起义军败走武安,卢象升急行军追至青龙岗(青龙岗,作者推断应为册井黑龙岗,旧时青黑同用)再一次大败起义军,并斩杀起义军将领十一人,收回被掠男女二万余人。起义军相戒不在犯顺德、沙河、大名”。因此,沙河及邻县数年无战事,百姓生活得相对安定

当地百姓把卢象升视为保护神,建庙奉祀,应在情理之中。再者在明朝有建生祠的惯例,当时的老百姓,可能不知卢象升叫什么名字,只记住了他的官职“都司”,故都司庙沿袭至今。这也正像清乾隆年间沙河县令杜灏在《卢公祠碑记》中所写:“盖沙河,当南北之冲,又逼晋豫二省界,无公捍御,则沙之被毒尤烈,得公驱击,则沙之受庇独先。固非三郡之诸邑可比”。

卢门为国赴难百余人

崇祯九、十一年间(即1636—1638年)清兵入关后,一路南侵,京师危在旦夕,崇祯皇帝命军队北上护卫京师。升任卢公为兵部尚书,三赐尚方宝剑,率著名将领虎大卫、杨国柱等,奉旨督天下兵疾驰京师。卢名虽可督天下兵,但实际因投降派,当时宰相(首辅)杨嗣昌、宠臣高起先阻挠破坏,卢象升实际掌握军队不及两万人。与清兵激战死伤已过半数,打到巨鹿县贾庄时,来往冲突已不过四五千人。遇清骑兵数万人,被层层包围。邢台守令暗中讨好杨嗣昌,断其粮草供应,高起先也见死不救,卢象升麾兵疾战,呼天动地,炮尽兵穷,手挥宝剑,击杀数十人,身中四剑三刀,壮烈牺牲。

时乃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二月十二日。顺德知府于颖就贾庄战况与卢象升死节惨烈据实上报朝廷,杨嗣昌阻挠,皇帝昏聩,距卢殉国七十五日才入敛。邢台三郡军民奔走号哭,设盘按酹,日达万人计。真是纸灰飞扬、朔风凛冽,泣天地而惊鬼神。至南明灭亡,卢公弟弟卢象观自杀,卢象晋出家为僧,一门先后为国赴难百余人。

追封卢为忠烈公

卢公象升死后,南明福王追封卢为忠烈公,并建祠堂奉祀。清朝入主中原,为缓和民族矛盾,以利国家统一。康熙皇帝下旨谥号卢公为忠肃。顺治十四年,沙河县令冯源、高密进士,在普通店建卢公祠。乾隆二十三年,沙河县令杜灏,金陵南京)人,自幼仰慕卢公事迹,到任后,寻找卢象升遗迹,到普通店后,见旧祠遗迹不复存在,只有黄沙弥漫,壅积成丘。凄然泪下。自思沙邑是卢公驱战之地,记起战功,彰其气节,建其祠宇,除了我还能有谁?所以杜县令拿出自己的薪俸若干,在准提庵东南角,起房屋三间、筑围墙、塑神像,建成卢公祠。后因沙河洪水,此祠已不复存在。

▲册井卢公都司庙

都司庙多年香火旺盛

以上史实不难看出卢公在沙河是受到广大百姓极大尊崇的。册井又是卢公驻兵得胜之地。册井人民怀着对卢公感恩之情,建祠庙祝祭,亦是公道自然。多少年来,卢象升庙宇不废,有四五处之多,且香火永继,这与卢象升提兵抗清,壮烈殉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及清入关后为缓和民族矛盾采取的怀柔政策有关。

从建庙到现在近四百年已经过去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年份叠加,是一段坚如磐石的情感积累。印在磐石中闪光的脉线,就是人民对那些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怀念。不管时空如何变幻,人事如何更替,惟独此一成不变。卢公在天有灵,应笑慰泉下。

作者:秦增群

编辑:沙河报社 张晓

Hash:8a317e16cdc598e4622dbb531c8f0e801cf9a285

声明:此文由 深度沙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