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东山建县始末

群众

今年是东山建县一百周年,你知道当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吗?

这你都不知道,你out了!现小编给您介绍下吧。

小编

1

东山的历史沿革

东山岛,位于东海南海交汇处,南濒南澳西南接近诏安西北云霄相邻,北靠漳浦,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第二大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是闽南海防重镇。古时属闽越地,汉代属南海郡揭阳县,东晋属广州义安郡绥安县,隋朝属龙溪

唐垂拱二年(686)陈元光开发闽南,平息蛮獠之乱,奏请朝庭在泉潮之间增建漳州一府,设怀恩、漳浦二县,东山隶属怀恩。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撤怀恩,东山划归漳浦管辖。宋朝隶属福建路漳浦县。元朝隶属福建行中省漳州路漳浦县。明洪武二十一年(1387),江夏候周德兴因备海防倭,在东山修筑城垣。

城成之后,取东山尾字和近城村落铜钵首字,合并名为铜山,并在这里建铜山水寨,设千户所,隶属镇海卫。嘉靖十一年(1531)诏安设县治,划东山五都归其管辖,铜山水寨仍属漳浦六都管辖。二县分界线以东坑石桥为界(现铜陵镇旧市场入口处,原有一条溪流从威峰山南麓泻下,流入七星池,溪流上架一道石桥)。石桥以西属诏安,以东属漳浦。清雍正十三年(1735)撤铜山汛所,其地域归诏安管辖。从此,东山全岛皆属于诏安辖地,但因海防重地,铜山城仍驻参将守备,还移漳潮巡检司驻扎城里。

民国元年(1912)裁巡检司,改驻县佐;二年又裁参将守备,改由国民革命军驻防。四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出巡南下,莅临铜山城视察,接受铜山民众提出建县设治的诉求。许巡按转禀省政府同意,且划漳浦县的古雷半岛补充县城,后以东山为县名。然后备案总统府批准核定。民国五年5月1日正式成立东山县,列为三等县。

2

建县前东山人民的“三难一苦”

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年代,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东山是块荒隅的牧野,民智未开的地方,是为封建统治者提供税赋徭役的场所。东山人民长期饱受“三难一苦”。

求学之难东山建县之前,虽然在明嘉靖元年(1522)巡按御史王以旗根据铜山学子的请求,奏请皇帝批准建立学校,但不发给学子的廪膳(生活费用),属于义学。学子享受廪膳必需附带于府、县之中。当时的“南溟书院”“东壁书院”都是不备案的义学。黄道周先生少年时代为求进学就因为东山没有设县而附在漳浦县学;陈士奇以“军生”的身份附于莆田县学;林而兴、林日瑞父子附于诏安县学。直到清朝原来的学制不变。那时东山只允许设社学(私塾),谁想求点学问,难上加难,不但要跋山涉水走数百里路上府上县去读书,还要付出巨资给学官,有时还得不到一名学额。以致东山岛上学额“少如珠豆”,造成教育落后,民众文化水平处于低落状态。到设县时全县进入学堂接受新学的学子仅有二百多人。

诉讼之难东山四面环海,孤丸一悬。隶属漳浦县时,距县城二百多华里。隶属诏安时,距县城一百多华里。每有民事诉讼,讼者翻山涉水到县衙投诉,双方付出的诉讼费用很大,甚至各得不到公正的裁决,造成家破人亡,蒙受不少冤假错案。因此,人民群众发生纠纷“不诉于公庭而请于公亲”求取和息。清光绪年间,乡绅马兆麟为杜绝时弊曾在大庙头上帝庙设调解处。此事惹得诏安知县的懊恼,诬他私设公庭,准备把马兆麟拘捕下狱;幸得人民群众具文呼冤和巡按明察案情,才赦了无罪。

舟楫之难东山岛每逢风雨季节,四周海浪汹涌,舟楫停航,津渡难以摆渡,匪盗往往趁机打劫,署所的兵力又薄弱,通讯断绝,救援无门。有时候贼劫官枪,如梳似篦,人民群众受到极大戕害。类似这种情况,在东山的志书谱乘都有很多血泪的记载。

税赋徭役之苦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断与世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了应付赔款,肆意增加各种税赋,各级官员趁机吮血敲髓地欺压民众。当时,诏安县衙为其掠夺方便,在铜山城设“南诏馆”。住馆的官吏常常以莫须有的罪名滥捕民众,进行严刑毒打勒索钱财。人民大众痛恨在心,经常发生抗争的事件。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8)七月十七日,台风袭击铜山港,停泊在港里的一艘诏安商船被风浪击破,货物沉落海中。该商船船主企图嫁祸于人,诬告铜山渔民击毁他的商船,劫走他的货物,胁迫把总拘捕渔民张金生、林钟等人。又回县城贿赂诏安知县陈庆嘉发难,把事态扩大。陈庆嘉认为发财机会到了,就亲自带领差役,凶猛地涌进铜山城,在东坑陈氏祠堂设立公堂,酷刑被拘捕的渔民,强迫渔民赔偿诏安船货。横祸天降,闹得全城风雨,鸡犬不宁。因此,激起了全城人民大众的愤怒,停工罢市,支持渔民抗争。各澳渔民组织敢死队,订盟约,持桨执棍,围攻“南诏馆”,砸腐陈庆嘉的官轿,把随从差役打得头破血流,救出无辜受捕的所有渔民,制服贪官污吏。陈庆嘉看事情不妙,漏夜狼狈鼠窜,逃往诏安。后来采用高压手段,要乡绅按全城丁口分摊赔款了事。

官迫民变,诉告无门,阵阵隐痛埋藏在人民群众心中,海岛上的有识之士萌发一股“民主政治”的强烈诉求。

3

酝酿建县施行“民主政治”的过程

戊戍维新变法,因触犯了封建贵族的利益而告失败。以孙中山先生为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日益活跃。当时,东山深受这一政治运动的影响。如举人马徵祥秘密加入同盟会,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薰陶,潜入家乡,传播革命思想。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起,岛上先后办起砺磁小学堂、东升初高两等小学堂、养正小学堂、育秀小学堂。于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新知识,传播革命思想,如火似荼地展开,促进了民智的开朗、“民主”意识的增强。

宣统二年(1910)铜山城成立自治会,举人马徽祥任议长、拔元陈宝鼎任副议长。同时,马徵祥在石鼓紫微宫(现退休教师协会驻址)办起“民众图书馆”,组织广大青壮年读书看报,迎接旧民主革命浪潮的到来。

宣统三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武昌起义成功。东山人民在有识之士带动下热烈地迎接革命军队长李伯桃、杨青山率兵进入铜山城,清政府参将吴鼎潜逃。要求建县设治的舆论在知识分子阶层反应最为强烈,而后延传到各澳社和农村,成为人民大众迫切愿望,一直议论五年之久。

4

许世英巡按使力禀建县设治

民国四年(1915)六月二十五日,福建省巡按使许世英乘坐“建宁巡舰”要到诏安巡视,遇风停泊在铜山港,穿着海军制服的士官上岸补给食品,泄漏了许巡按出巡的消息。多绅们得到这个讯息,喜出望外地召开会议,商议向许巡按呈禀铜山建县设治的诉求,并派马兆麟、陈宝鼎持大红请帖上舰,请许巡按上岸视察。许巡按果然接受所请,登岸到关帝庙朝拜“武圣”,看潮戏,接见民众代表,询问请求建县设治的理由。

马兆麟代表民意申诉东山由于没有建立县治,民众遭受“三难一苦”的实情,恳求巡按明察;父老们亦号声叩求巡按开恩许准。许巡按深受感动,扶起父老,讲了设县的基本原则。问:“铜山全岛面积和人口有多少?”

马兆麟答道:“铜山全岛纵五十余里。横三十余里,总面积七百五十余方里。全岛人口有六万多人,还有一万多人旅居南洋群岛,经营各种实业。”

许巡按紧接着问:“财赋收入年有若干?”

马兆麟又答道:“岛上赋税年达一万四千余元,出产以鱼、盐为大宗,特别是盐税年缴国库一万多元。全岛虽无大富亦无赤贫之户。”

许巡按听后,频频点头似有所思,接着又问:“你们的教育办得怎样?”

在旁的拔元陈宝鼎承接上去,道:“启禀巡按大人,废科举之后,我们立即办起公立东升两等小学堂和砺磁小学、育秀女校及幼稚园,组织生员学习新学,接受新知识。现在,在学生员数有二百多人。”

许巡按说:“很好,很好,教育是立国之本,需要更大充实发展。”话语之间,突然转身指着在庙前看戏的人,问:“看戏的人为什么大多数是妇女?”

乡绅答道:“男人都出海捕鱼去了。”

许巡按欣然称赞地说:“铜山人确实是勤劳的。”他又遥指庙前的岛屿,“那是什么岛屿?”

陈宝鼎答道:“前面是东门屿,乡贤黄道周夫子幼时读书 处。附近那岛屿是漳浦县隶属的古雷半岛。该岛纵二十里,横四里,最狭处仅半里,面积六十余方里,与铜山仅隔咫尺之距。”

这时,许巡按突有感触地说:“如果将古雷半岛划给铜山, 岂不是以有余而加不足乎!”

乡绅们异口同声地说:“全赖明公鼎力玉成!”

这一段对话,林建德先生的令尊林希平老翁在场,他老人家记忆得很清楚。

随后,在乡绅们的陪同下,许巡按偕随员视察东升学堂、砺磁小学、养正小学和育秀女校及幼稚园,并游览城区风景和塔屿,凭吊黄石斋先生读书处。

许巡按返省后,遂即向省府与北京总统府呈文报请增设东山县。并签拟五点建议:

1、援引金门新设县治的条例适用于铜山。

2、划漳浦的古雷半岛为铜山管辖,以充实县域。

3、将铜山旧时参将署改为知事办公之用。

4、经费每年需用五千七百余元,可用旧有县佐经常费外,增加不过四千元,由国家拨补,以国家少许之财,人民受无穷之益也。

5、新建县治列为三等县。

省政府拟订设治细则补充,考虑铜山名称与江苏铜山县重复。应照旧名而称为东山县。同时于十二月间派曹祯为东山县建县设治筹备员,筹备建县事宜。

五、建县设治工作全面开展

曹祯筹备员到任后,首先组织乡绅,配合漳浦、云霄、诏安三县知事,冒着风沙,进行勘定县域海界,绘制图册,上报省府和北京总统府备案。

经过三县知事及曹祯筹备员勘定签同的疆域是:

东山县由铜山岛与古雷半岛集合而成。铜山岛纵五十余里,横三十余里,成三角菱状,面积七百五十余方里,四面环海,界线天然。东面大海,遥望台、澎;东北距古雷,隔海二十里;北距漳浦辖屿头,隔海四十里;西距云霄辖下寨,隔海四十里;西北以八尺门与云霄辖为界,隔海一里;南部大海,连接汕头

古雷半岛纵二十里,横四里,最狭处仅半里,面积六十余方里。东临大海;西以港口村与漳浦辖盐头村为界;南距铜山岛隔海二十里;北以双屿、白鸭屿与漳浦分界。地势以东部古雷头岬为最高,中部均属沙地。

三县知事及曹祯筹备员勘定签同的海界是:

东山四面环海,界线天然,其海线西北,诏安与云霄,向以五屿为界。陈岱与八尺门海面各一里,诏安与云霄,向以平分为界,均仍照原案办理。白礁至高陈海面二里,白礁以东海面一里归诏安,高陈以西海面归东山。大产至径口海面二里,大产以东海面一里归诏安,径口以西海面一里归东山。白屿至院前海面十七里,白屿至松柏门海面三里,共二十里,平分各以十里为界,院前以东海面十里归诏安;白屿以西七里,又白屿以东三里均归东山。斜州屿以西至田厝村海面十七里,斜州屿以东海面三里,合共二十里,平分各以十里为界,田厝村以东海面十里归诏安;斜州屿以西七里,又斜州屿以东三里均归东山。其南部大海连接汕头,照旧二十里以外为公海。

古雷半岛纵约二十里,横宽处约四里,窄处约半里,面积约六十方里。陆界以港口村水沟为界,海线白鸭屿之西北属漳浦,西南属东山。双屿、井仔澳等屿均属东山。大嵩屿之西北属漳浦,东南属东山。其东南大海连接台湾,照旧二十里以外为公海。

不久,北京总统府总统袁世凯批准东山设县,北京总统府交通部总长许世英立即函达铜山诸乡绅告知喜讯。当日,全城鞭炮声震天动地,家家户户悬挂红布彩,人人欢奔相告。

民国五年(1916)五月一日正式宣告福建省东山县成立,省派曹祯为东山县第一任知事,下设二科,着手行使县署公务。

建县伊始,百废待兴,曹祯知事为开创万代事业,废寝忘餐,帷幄运筹县务,终于积劳成疾,死于任所。东山人民举行盛大哀悼仪式,缅怀这位辛苦为民的县官,并抚恤家属,送其回归家乡安葬。

诚然,东山设县,初步实现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诉求,工农商学各阶层民众受到很大鼓舞和鞭策,民情振奋,生气蓬勃。学界成立劝学所,陈宝鼎为所长;组织教育会,许景仁为会长,竭力劝导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西埔创办“启性小学”,后林创办“振东小学”,由林秩卿为校董兼校长。发动农村私塾转入新学制,增加学龄儿童入学人数。组织商会,选萧森为会长,叶嘉俊为副会长。组织农会,扶植渔农业。民众思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当时,在教育界发动下,配合全国形势,全县各阶层开展反对日本无理提出“二十一条件”的抗争,学生开展爱国活动,宣传抵制日货,烧缴商人积存的日货,民众情绪激昂,革命气氛很浓。

来源:东山文史资料

作者:陈汉波

编辑:程蓝

投稿邮箱:dsxwwcn@163.com

阅读原文

Hash:27746481ca7e2ad810e1193cbfe5ad1b3e5f9480

声明:此文由 东山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