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抗战炮火下屹立的国民党军事院校

(徽章与荣誉公号 原创文章)

按:本文原载《203枚徽章的抗战记忆》(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转载于此,以飨各位朋友!

抗战爆发后,各军事院校面临着新的形势,许多院校从南京及华东地区向西南西北内地迁移。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各军校坚持教育不辍,积极为前线输送军事人才。抗战八年间,仅陆军各兵种院校就毕业学员120365人,充实了抗战各战场。这些学校的表现为抗战画卷添了一笔浓彩。

——改革、调整教育布局

各校适应抗战亟需,着眼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前方军事人才,在教育的纲领、规模、形式等方面均有所变化。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迁校前,蒋介石在南京本校开会,就提出迁移后的教育方案为:1、校址迁至减少敌人扰乱威胁的环境,以加强教育效能;2、扩大学校范围,大量培养初级军官,以补充前方伤亡;3、训练新兵,以补充作战兵员;4、迁校所在地区,巩固后方治安,以支持前方战局。

其他各校也纷纷在原有基础上,开设各类短期训练班,许多学校停办了原常规招生教育,改为短期召集教育。针对地域变更的实际,还开办了若干分校或分班教育。

——根据抗战之需成立新校

抗战的爆发,使国民政府陡然认识到军队在实战中的缺陷和军事教育的缺失。遂有意识地加快建校步伐,迅速成立了一批专门性军事院校,使军事教育体系趋于完善,适应了抗战的人才需求。

如为强化防空建设,1934年1月1日成立了隶属航空委员会的防空学校。开设了高射炮队、军士训练队、人民防空研究、防空情报训练班等与抗战相关的科目。针对淞沪、长城各战役中国军队缺乏对空作战观念及实战训练的情况,1936年1月还专门开办了军队防空训练班,授以低空防御战术要领及防毒、伪装等知识,前后共举办七期。鉴于抗战之教训,为整饬骑兵,1939年9月1日恢复成立了陆军骑兵学校,开办以中青年尉官为学员的短期训练班军官队,培养抗日战场上的优良基层骑兵干部。

——以各战区为主成立训练机构

各战区成立干部训练团,各军或师举办干部训练班,广泛训练军事和各类干部。

为培养游击战干部,自1939年春开始,举办了西南(南岳)、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据统计,到抗战胜利时,国防研究院、陆军大学及各兵种诸学校(不含海空军学校)并短期训练团、班等,共有教育训练单位56个,在校(团、班)受训员生约32300人。

——参加实战,为抗战出兵出力

除了学员毕业后走上前线外,许多院校的师生在校期间也积极参加实战,走上了抗战第一线。如“七七”事变后,时隔月余,陆军炮兵学校就于8月24日奉命编组炮兵总指挥部,由教育长邹作华兼任炮兵总指挥,赴淞沪第三战区指挥作战。炮兵总指挥部直属于军事委员会,负责指挥各战区炮兵指挥官作战。再如,淞沪抗战中,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派飞机在苏州上空与日机作战。2月26日,15架日机向航校投弹,航校升空10架驱逐机迎敌,将敌击败。这天后被确定为“笕桥抗战纪念日”。

抗战期间各军校的教育转型,终于厚积薄发。1939年11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日军冈村宁次向大本营提出《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说:“……以蒋介石为核心、以黄埔军校青年军官阶层为主体的中央军,……在历次会战中,它不仅是主要的战斗原动力,同时还严厉监督着逐渐丧失战斗力意志而徘徊犹豫的地方杂牌军,使之不致离去而步调一致,因此不可忽视其威力。黄埔军校教育之彻底,由此可见。……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中央军校第九期毕业证章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第十期第二总队学员毕业徽章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第一总队毕业纪念章

这三枚颁发毕业纪念章的“中央军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后身。该校于1924年5月创设于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海军学校校址。曾历有“黄埔军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党革命军军官学校”和“国民党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等称。1928年3月迁至南京后,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严格说来,学校止于1930年9日。但民国时期党政军界均习惯于把后来陆军军官学校仍称黄埔军校,毕业生统称为“黄埔某期”。依此算法,大陆时期从1924年5月第一期起到1950年3月最后一期,共举办23期。

陆军大学学员证章。

陆军大学源于清末军官学堂。民国时隶属参谋本部,为养成军事高等人才,选拔品学优越之青年军官授以高等用兵学术的学校。陆军大学的徽章均有两竹节杖交叉的图案。“竹节”即中国古代的“筹”。“筹”形声,从竹、从寿,“寿”意“长时间的”,“竹”指竹制品;两者合起来表示“长时间使用的小竹棍”,引申为“筹划”、“筹措”,暗合幕僚、参谋之职责。“竹节杖”图案原是国民党军队参谋军官的领章标识,将其移植到培养幕僚和参谋人才的陆大徽章上,表明了陆大之教育主旨。

陆军步兵学校同学证章。

这所学校筹备于1931年1月,成立于1932年2月。动议设立与开学时间与“九一八”事变几乎重合。该章背后特意铭有“勿忘九一八”字样,风格鲜明。

中央防校情训班第十期毕业同学纪念章。

这期情报训练班于1934年8月举办,主要召集通信机关人员教授防空情报专门技术,至1936年1月停办。

军事委员会军令部译电人员训练班毕业纪念章。

这个训练班于1938年夏由军令部第二厅开设于长沙岳麓山。1938年底迁至贵州遵义,由徐永昌任班主任。至1945年共开办10余期。

张学良赠纪念章。

1935年,张学良率部驻西安后,与中共领导的红军取得联系。1936年6月,张学良假“剿共”整训的名义,报经蒋介石批准,在西安王曲成立了“军官训练团”,张自任团长。该训练团共办四期,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并为西安事变做了一些准备。

兵工署第十一技工学校第一期毕业纪念章。

该校成立于1940年9月18日,系兵工署第二十一工厂(前身为南京金陵兵工厂,1938年西迁重庆后更名)的补习学校,由国民政府国防部与兵工署共同管理,重点培养现代兵器工业设计管理人才,对外称“士继公学”。

Hash:3399be3449b945bb481397df5b3eaf46613abb9a

声明:此文由 徽章与荣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