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重回江西讲学忙

走进王阳明的生命之

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回江西讲学忙

嘉靖三年四月开始,席书、林俊、石金、黄绾、方献夫、霍韬、张璁、桂萼等先后举荐阳明先生,而且他受封为新建伯后也应该到金銮殿上谢恩。嘉靖五年,他应召准备动身到北京谢恩,权臣忌惮他爵高望重,阻挠他进京。

广东广西是一个军事管理区,广西常年匪乱严重加重了广东的财政负担。广东籍官员方献夫和霍韬举荐他到两广剿匪。宠臣张璁、桂萼一同举荐他到广西剿匪。嘉靖六年六月初六他接到命令后,立即上奏《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在疏中,他说自己常年有病,咳喘得厉害,一咳嗽就上气不接下气,连去北京谢恩也不敢轻易动身,所以承担不了重任。他说自己是个书生,江西战功凭的是侥幸,建议朝廷不必替换现任官员,并举荐了备选官员。

张璁、黄绾举荐他入阁,目的是作为政治盟友增强自己的势力,对冲政敌的势力,但是政敌岂能轻易让步。张璁曾两次来信和阳明先生沟通,这样的来信违反朝廷政策,有公权私授嫌疑。阳明先生回了两封短信,连名字也没写,信中说到两点,一是愿意终老山林,讲学为生;二是可以出任南京六部的闲散官员,或者是南北两京的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太常寺是礼部下属二级机构,主管天下祭祀礼乐政令,寺卿正三品。国子监祭酒掌管国子监学生教育,从四品。他是新建伯,在官衔上超一品,朝廷不好安排他做闲散官员。

朝廷两派势力妥协的结果是派他总制两广,到广西剿匪平叛。阳明先生原本对进京抱有期待,在他看来,广西所谓的叛乱微不足道,而朝廷权臣的政争才是心腹大患。在上奏《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时,他给张璁捎去一封私信,在信中表达了对朝廷政争的忧虑。

八月,朝廷下旨督促赴任,他加快了赴任的准备工作。聚集在绍兴的几百学生,由钱德洪、王畿等大弟子组织在阳明书院和会稽山中继续学习,等待他归来。家中一应事务委托著名儿科专家魏直管理。魏直,字廷豹,浙江绍兴府萧山人,虽然年长却师事阳明先生。伯爵府内客来客往,客人良莠不齐,为了提醒客人,更为了训诫子弟,他写了《客座私祝》,要求子弟远离凶人,亲近君子。

八月三十一日,他批改弟子周道通一封问学的长信,对每段文字都做了批语。

余姚老前辈黄肃(1441-1526)嘉靖五年去世,今年要下葬,孝子黄骥请阳明先生写墓志铭。黄肃,字敬夫,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做过湖广省按察司副使。他赴任广西佥事时,阳明先生曾写过《送黄敬夫先生佥宪广西序》。阳明先生这次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衔总制两广、湖广和江西四省军务,位高权重,就要远出,亲朋故旧、弟子后生、地方官员纷纷前来祝贺送别。他没时间为黄肃写墓志铭,只写了一个墓名,把铭文写作委托给了弟子邹守益。

九月初八,启程赴任,因为有病,在绍兴聘请了随行医生。

广西的所谓叛乱实际上是少数民族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引起的仇杀,并非对抗朝廷,而且现任提督两广都御史姚镆是浙江省宁波慈溪人,慈溪与余姚是临县,姚镆是弘治六年进士,比阳明先生做官早。他希望朝廷信任姚镆,所以就把行程安排得从容悠闲。他位高权重,资格老,名望高,一路上被迎来送往,正是讲学的好时机。

路过杭州,游览了位于凤凰山的一座宋代军营遗址,写有一首《御校场诗》;凭吊了一位南宋灭亡前投湖殉节的忠懿夫人,写有一首《恭吊忠懿夫人》;游览凤凰月岩后,写了《秋日饮月岩新构别王侍御》(侍御即御史)。

九月二十二日,游览了东汉著名隐士严光钓鱼的钓台遗址,因为咳嗽和脚疼,没有尽兴。陪同游览的有弟子钱德洪和王畿,以及桐庐县知县沈元材和建德县知县杨思臣。写有《复过钓台》一诗,在诗中表达了对严光隐士生活的羡慕。

衢州西安县,一群秀才冒雨迎候在码头上。他写了一首《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在诗中,他说打仗不是自己喜欢的事,但是却因为打仗耽误了自己讲学,所以觉得对不起弟子,等打仗结束后还是回去过隐居讲学的生活。

钱德洪、王畿送别先生时,游览杭州天真山,打算在那里建一座书院,等先生回来入驻。阳明先生早就想选择一处面海临湖之处,作为终老之地,因此很喜欢钱德洪和王畿的选址。后来,这座能容纳上百人的天真书院成了心学弟子聚会的大本营。

常山,做过福建按察司副使退休在家的方豪(1482-1530,字思道)请教学问,并为他饯行。他写了一首《方思道送西峰》,表扬方豪好学,并指引了致良知路经。

在常山,他为人写了一首《长生》诗。诗中写道:“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他一生的感悟是,肉体没有长生不老,长生不老的是良知。

在江西广信弋阳,他想见见年轻时的好朋友汪俊、汪伟兄弟俩,汪俊借口有病避而不见。汪俊做礼部尚书时,因在大礼议中与皇帝观点不一致被罢官。朝廷中因大礼议而崛起的新贵中,多是阳明先生的朋友或弟子,而且汪俊不同意致良知说。他吃了闭门羹,写了《寄石潭二绝》自我解嘲。汪俊,号石潭。

路过贵溪,当地秀才徐樾等人求见,他急着赶路,答应回程时再见面。徐樾锲而不舍,从广信府贵溪跟到饶州府余干,阳明先生这才允许他上船求教。徐樾在白鹿洞书院学习禅定打坐,见到了一些光景,能见到一点定光。阳明先生觉察到他的境界,让他介绍一下自己的见识,然后指着船内船外说:“这个光没有大小,它无处不在,塞天地,弥六合。”

船到南昌南浦驿,邹守益、魏良弼、魏良器、欧阳德等100多弟子迎候在码头上。沿途迎候的南昌父老乡亲塞满了大街小巷,道路挤得难以通行,父老们只好互相传递,把阳明先生的肩舆通过众人的肩上和头顶传递到江西省都司衙门。在都司衙门议事大厅,参拜的人群川流不息,从东门进西门出,从上午八点左右到下午三点一直络绎不绝。第二天,阳明先生拜谒文庙,在明伦堂开讲《大学》,明伦堂内外挤满了学生。

他点拨弟子邹守益、魏良弼、魏良器、欧阳德等人说:“我有传心秘诀,一直不敢轻易点破,最近被王畿说破,这也是天机应该发泄的时候了。我有军务在身,没有时间给你们细说,你们直接问王畿吧。”

南昌县一个叫唐尧臣的秀才不相信致良知学,从乡里随众凑热闹来迎候阳明先生,一见迎候的盛况,感叹道:“夏、商、周三代之后哪曾有过这种气象!”他利用上堂倒茶的机会才得以进入明伦堂,听课后成了心学的信徒。魏良器笑话他说:“你终于投降了?”他说:“这样的大宗师才能降服我,你们没有这个能力!”

路过临江,在江中遇到弟子张元冲。他给正宪写了一封家信,托张元冲带回绍兴。在信中,他告诫正宪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吉安螺川驿码头,王钊、刘阳、欧阳瑜等弟子300多人迎候。进入螺川驿,阳明先生也不休息,直接站着开讲,他说:“尧、舜、禹三位圣人,生而知之,一辈子还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我们不是生而知之,还不好好用功,不是误人误己吗!良知周流太虚,不拘于形象,如果我们添加自己的私意,那就不是良知了。”离开螺川驿时,他还不忘叮嘱弟子:“功夫越简易,越真切;越真切,越简易。”

十一月初七,他翻越梅岭离开江西进入广东。

在江西,他对一些有功人员进行了迟到的奖励,这些人在平叛战争中立有军功,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奖赏。

总结一下:江西是成就他一生辉煌的地方。

此为连载《走进王阳明的生命》第132篇

Hash:20b0f9139000624c467a8571cdca2ab65ee5e036

声明:此文由 王阳明心学研修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