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这个千年古镇,要火了!

日前

由中共南昌县委宣传部和南昌晚报

共同发起的“诗读昌南”采风活动第二站

组织了十位省市知名诗人来到南昌县三江

品味这个千年古镇的历史底蕴

三江镇文化积淀深厚,历来以诗礼传家闻名,宋代大文豪陈守中为它题词“挹秀三江”。诗人们首先来到后万自然村,这个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内青砖小巷纵横交错,精美别致的明清小居鳞次栉比。

该村落保存着54栋明清古建筑和12条明代古巷道、必大之门、金榜旗杆石等历史文化古迹,向诗人们诉说着村落辉煌的历史。在南街蔡家村,诗人们驻足在20多幢古屋前,倾听这个村落的前世今生。一栋栋明清古屋、一条条古街古巷,还有闻名遐迩的三江口萝卜腌菜,让诗人们内心产生无限触动,慨然提笔写下动人诗句。

下面请欣赏诗作

三江镇

◆程维

脚踏三江,只有这个镇了

财源茂盛避无可避

都是从水上来的

至于萝卜腌菜

南昌人都说好吃

我吃一口就放不下筷子

还是这方水土好

作物养人,鹿鸣巷那顿晚宴上

几碟小菜的滋味

国子监祭酒

赞不绝口,说要捎几包回京

让皇帝尝尝

南街蔡家的小子连中三元

至今未归

抬上房梁的是一块又一块大匾

黑底飞金

京城的名教授

也是后万村翰林家的玄孙

曹门巷走出的乡绅手执家规

荷塘前踱方步

我喊一声,老俵

今日没不肖子要挨板子吧

他说哪儿呢

都踏着三江水通四海发财去了

访后万古村

◆程维

万古村有前后

万古愁一贯而下

旧的、新的,添一笔

旧的也减不下来

祠堂里的状元、进士、翰林 一喝酒,就呼愁

只有老井的古水

略能把压在心头的乡愁

减去一半

匝地的影子摸一摸旧物

可不是吗?

都明清的,捞一把光阴

南宋就穿出了巷口

打灯笼也叫不回来

留守的明清

◆邓涛

直插的楼宇如绝壁

脚下的故土已摔得面目全非

我穿过河流,丘陵

像是在时光的高速

去会三江

会一张张三四百年的老面孔

到了江口就有深情的远眺

疾风扑面

每一束风都在寻找泪花

满满的大水

带走一段段人生

堤坝将水挡在上方

阳光宁静得像孤独的梦

那群老宅在时间之外

忘了这世上的轮回

拍一拍纹痕累累的砖头

就传来明清低沉的音区

熙攘的人流像满堂的裔子

回到人去楼空的明清

像血肉找到了骨头

像岁月找到了

遗世的神经元

萝卜腌菜

◆邓涛

我信任三江口的萝卜腌菜

味蕾盛开,毛孔盛开,食欲盛开

把它吃出声响

吃出一千年的清脆

吃出十万吨的深情

和八万里的呼啸

带上它,就把乡愁留在了身边

就有了一生的千滋百味

有一种乡愁 静美如水

◆卢炜

千年守候

化着了一种血脉无缝的传承

多少期望

成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翘首

一叶扁舟

载满了归途的荇水荷风

一朵芦花

就可以把三江口的夜色点亮

秀挹三江的牌匾里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月

尚书涂中兴的奏章上

乡愁是荣光后的水涨水落

停泊在老家的门楣上

栖息在游子的心头里

在三江口

有一种乡愁静美如水

剑江河

◆卢炜

两千年的流水

把谁的乡愁带去了远方

日渐丰满的剑江河啊

我那叶逆风而行的小舟

真想在你的浪花上停留

河埠一远再远

谁用当年的相思

轻轻一摇桨楫

划动十里稻香

从此一河鱼米

喂养着三江口的生生不息

红石与麻石铺就的码头

依旧挨河傍水

只是走出的书箱鲜有归来

当年繁忙的影子

还在三江古镇上大摇大摆

南街蔡家村

◆马丽芬

遇见你时,正值人间四月

你已沧桑千年,我正步入衰老

翠绿的爬山虎爬满老墙

覆盖青苔的瓦当,按兵不动

马头墙高过云头 一些花草在风中摇摆

这块四面环水的风水宝地

只有 24 幢明清古建筑

先达祠,铁瓦屋,通奉第等

安静得一声不响

穿透斑驳的旧时光

我听见 771 年光阴拔节的声响

和铁瓦屋传出的琅琅书声

我看见蔡姓族人风清神朗的好日子

耕读,垂钓,隐居,为官,经商

都一样可以名留青史

那雕梁画栋、精美石刻的古屋

补充或传承着 “古有一家三代四进士

今有一门九博士”

南街古村无人替代的位置

我只是无数过客中的一个

在你一个个美丽动人故事的照拂下

渐渐迷途知返

后万古村

◆马丽芬

十二条古巷道

那是明代漫长的背影

54 栋明清古建筑上了年纪

已道不明后万古村的前生

我们说起苏轼,黄庭坚,文天祥

我们寻访双节坊

石堤十八坡,鲤鱼塘

那些远去的印迹和背影

藏着浩存的荣光

藏着“名教是尊”

藏着人才辈出,和当今的巾帼

你不记得,我不记得,他不记得

岁月记得,光芒记得

金榜旗杆石记得

春天来了

树木葱茏,十里红妆

刚好,够一朵花

替它继续点亮人间

乡愁、月亮与船

◆朱仁凤

像一弯月亮,一叶竹排

又像一艘船

盘踞于小岛

想家的人

只需用方言喊一声故乡

这上好的福地

马上就水涨船高

三江口的水

从船头左右分流

又到船尾合二为一 像远方的游子

心心念念回归故乡

精通易学的人

用一根缆绳

就能栓住子孙后代的

千秋基业 一座珠子塔,立于天地间

它像一根巨大的木桩

更像一粒巨大的纽扣

扣着古村的万年昌盛

烟火里的古村

◆朱仁凤

光照亮了风雨 一截光阴就立在墙头

抱柴而归的人

穿过老街古巷

将萝卜腌菜的理想

腌制得更接近人间烟火

水缸泥罐里

这上好的人间美味

曾经作为唐朝的贡品

送进了皇宫的御膳房

一群不速之客

像从远古吹来的风

正穿过一条条明朝古巷

此刻的古村

阳光安静如初

江岸边的乾隆古井

仿若一位被遗忘的说书人

向人们历数

旗杆石与金榜题名的故事

这一座座明清建筑

像慢下来的时光

又像一群身披霞光

群居老人

坐在新时代的阳光里

春天,在万村古屋

◆张宁

我们愿在这阴潮的老屋里

睁着双眼感受二三百年前的 一缕气息

城市成了这个春天的一个摆设

我们现在把它掷到了远方

镂花的窗棂里洒落的片片目光

像一只手硬把四月拽住

犹如我身边站着的

那位 80 多岁的老人

双眼赤裸裸地盯着经过的美女

建造古屋的主人

肯定没有这些思绪了

纷至沓来的后人

丹田所凝聚的全是

这个季节的躁动和

抚河荡漾的情愫

春天,在三江万村古屋

场景就像是这残黑的底片

把很多的意念都压缩成一个眼神

没有笑魇,没有忧伤

只有惴惴的心跳

像不断敲击的键盘

要把它所看到的故事

嵌进这个美好季节

三江口

◆张宁

三条江交汇的纠缠

成就了一个古镇的名字

风浪拍打着河岸

我不知她拍打出了多少爱恨情仇

可现在,我站在岸堤上

脑海里总会想起

几次驻兵在此的石达开

为什么就攻不下

几十公里之外的南昌

岁月吐去了金戈铁马

佝偻了人挺拔的身姿

世界让我们无奈的东西太多了

那就不如让我们致敬

我们现在向前的步伐

秀挹三江

◆万洪新

三江汇聚

因此秀挹

柏岗山新石器遗址

后万古村

九爷宅

塘埠古建筑群

尚书里

惊艳了多少时光

石堤十八坡护平安

乾隆古井润泽乡邻

周总理夜宿茶亭庵

舒炯一个咸鸭蛋行走八百里

这些故事都值得一“抬”再“抬”

在三江古镇

我看见了陈旧的镇政府大楼

也看见了已全部实现脱贫的

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与三江萝卜腌菜一样

心里住着一个更加明媚的春天

汗塘村的产业扶贫

◆万洪新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汗塘村 73 名党员

就像 73 面党旗

猎猎飘扬在汗塘村的田间地头

与秀挹三江签署农村电商合作

把脱贫户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市场

为把脱贫户万基建种植的马蹄

推成网红农产品

第一书记化身“老情”平台的 一兜会讲故事的马蹄

引导贫困户加入种养合作社

确保脱贫户不再错过

开往春天的地铁

致富党员带头人提供的

就业车间岗位

让万根水等脱贫户也过上了

到月能有工资领的幸福生活

更有新奇的光伏户站

让脱贫户学会科技兴农

汗塘村的产业扶贫计划

扶汗塘村跨上了一匹奔腾的骏马

脚底下都是嘚嘚嘚的获得感

第一书记俞春兴与王小红

分别铺设的两条路

一条叫脱贫

一条叫致富

崛起

◆万建平

一个奇迹的出现

经历了大江大河的洗礼 一座村庄的崛起

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后万村民在江河的臂弯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梦里的万千气象

从一粒稻谷中破壳而出

傍水而生的后万村人师法自然

听从内心的召唤

怀揣梦想的村民头枕三江

接受潮流的引领

潮起时正值日出

一叶帆船刚刚启航,那是士子的奔赴

潮落时恰好月圆

一叶帆船刚刚靠岸,那是游子的归依

处陋巷安分守己

事农不忘天下兴亡之忧

居庙堂修身正己

奉公不改箪食瓢饮之乐

青砖一块显方正

山字墙上读后万村的风骨

黛瓦半张藏气象

思诚堂前读后万村的风度

一个姓氏的正心诚意,不为世俗变改

后万村民心迹双清,不论出世与入世

在后万村,有人问我余生心之所属

老夫微笑不语,手指“养暇处”

家与国注定要在后万村相遇

◆万建平

来到后万村,蛰伏内心的乡情

像种子遇到了春雨,开始发芽

春风拂过脸庞,久别重逢的相认

寂静的村庄里时间在倒流

许多旧话被一次次重提

12 条古巷道各负使命

在风雨中苦守一个姓氏的初心

54 栋老建筑站在斑驳的光阴里

支撑一个姓氏的高度与宽度

家与国注定要在稻米和书声中相遇

在苦难中血肉相连

从必大之门走出去的子孙们

将此中的道理悄悄地折叠在心里

多年之后,他们的践行和领悟

先后以同样的形式竖立在旗杆石上

鹿鸣巷

◆褚兢

这个古老的村落

由一条江水分割

于是它有了一个奇特的名称:

前后万古村

村落里有多条老巷子

最引人遐想的便是:

鹿鸣巷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它蕴涵的雅意

清幽绵长

这里生长着许多朴实虔诚的农民

如脚下的土地一般单纯、坦率

这里还蕴育出众多的精英

有状元、进士、翰林……

从古村梭巡而过

你可以呼吸到乡间

春日的温润气息,也可以触摸到

那传承不绝的传统文明的韵律

千年古镇

◆褚兢

这座古镇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

三条江在这里聚合,冲积出一片沙洲

箭江、隐溪、彭溪的交汇,这里

有了第一户人家

其后,一户人家繁衍成 一个村落,又演绎成一处繁华之地

南来北往的船舶和商家,造就了

这里的热闹与兴旺

更有帝王留下的轶事和名人的足迹

犹如雁过留声,进入了村民们的记忆

万章——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氏先人

系孟子高足

他能 “述仲尼之意”,而从祀于孟子

为三江古镇,赢得了嘉誉 一面爬满爬山虎的古墙壁在告诉我们

那里是文天祥用作抗元指挥部的居所

太平天国的勇将石达开,也曾行经这里

又从这里向着南京奋勇进发,披荆斩棘 一幢幢布满岁月沧桑的门户边

那些高寿的老人

悠闲地坐在藤椅上,用他们饱经风霜的

眼神,观察着我们这些好奇的外来者

他们一定知道,我们是来这里探寻当地

古老的历史

并搜索那些数不尽的烟尘往事

后万古村行吟

◆朱昌勤

我在后万古村每条古巷漫步

每一步都有来自时光深处的文化感悟

古老砖瓦组合的群体建筑

正是时光留下的象形文化记录

每栋古屋都是一部值得研读的诗书

每根梁柱撑起的都是文化的厚重与古朴

我来到村前,四处放目

风中轻摇的树木似乎也有文化风度

古塘、古井在讲述水的传说

石门石狮在彰显石的典故

告诫世子世孙永远不要忘记先祖

身在现代更当牢记自己的来时路

我来到了一栋古旧而又亮丽的老屋

眼前的一切令我好生感佩好生仰慕

中国第一个女省委书记的形象历历在目

巾帼英模,政界明星,文坛高手

《秋水长天》我曾一再捧读

从中感知了信念、勤奋、正直的人生高度

我崇拜后万古村宗祖的精神留守

更看好古村后辈的愿景与前途

新时代的梦想激励着后之来者 “信念、勤奋、正直”定会书写出

更美的画图

我回首那片无言的古老非遗文化乡土

确信后辈会以真心付出

回报前辈的用心良苦

不虚此行啊,后万古村的匆匆初游

我似乎走进了传统文化文脉的智库

人世间只有文化才能解读时光的价值

只有文化的价值能光宗耀祖

我似乎大彻大悟

天长地久,唯有文化不朽

来源 | 南昌晚报

主力编辑 | 黄青

审定 | 金官

核发 | 毛学文

为大美三江

点个和吧!

Hash:17abc4ab982e1e9387d62a6e39f729f86346932d

声明:此文由 南昌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