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前世今生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美丽乡村

田园综合体

【特色小镇】

三大样板

国家及省级领导高度关注并多次视察的湖南省省级重点项目

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招商引资——资本合作

从“土地资源”与“民生发展”2大方向入手

做足5大产业

【省市政府高度支持】

•省两型示范创建项目

•省国土厅土地增减挂钩置换试点项目

长沙市2012年重点工程

【项目发展理念】

始终坚持多元产业的导入,从盘活土地资源与促进民生发展两大方向入手,因地制宜,率先破题城乡发展瓶颈,使浔龙河项目当地形成了“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五大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相容并生的产业布局,项目在进行产业规划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当地劳动力资源的适应性。

2008年以来,长沙县通过“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发展、农民集中居住、生态集中保护、公共服务集中推进”,引导鼓励各种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庄,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政策引导下,由工商资本主导的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项目于2009年启动建设。经过8年的建设,项目已形成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浔龙河模式。

2018年1月13日在长沙宁乡举办的特色小镇博览会上,浔龙河项目被评为都市近郊型特色小镇的优秀示范案例。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体制机制,让工商资本“下得来”

沙县委县政府将浔龙河项目确定为“企业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和监督、基层组织全程参与、民本民生充分保障”的发展模式,从机制上厘清了政府、企业、村集体三个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做到了各方认可、共享多赢,解除了工商资本下乡的后顾之忧。

1.企业市场运作,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企业主导了项目的顶层设计、资金运作、政策平台搭建、土地规划调整等,并负责项目区内的产业规划、招商、建设、运营、管理,最终形成了对农村多种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

2.政府推动和监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县委、县政府通过整合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涉农资金和土地收益返还等按照项目规划统筹投入,完成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同时,通过强化领导和监督,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项目建设的规范性,确保项目健康推进。

3.村级组织全程参与,确保农民利益充分保障。

浔龙河村委会主要负责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推进村民集中居住,并通过成立村集体企业,统一经营管理300亩集体经营性土地等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村民则拿出自己的土地资源参与项目建设,并在土地流转、集中居住、劳务、住房、公共服务等方面获得直接利益。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栖居诗意

二、创新政策支持,让工商资本“落得地”

浔龙河项目建设之初,各种政策瓶颈亟待破题。县委、县政府支持项目大胆创新,通过创新改革解决了一系列要素难题,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1.实施了土地改革

一是完成了土地确权

2009年项目启动时就组织专业队伍完成了土地确权,厘清了土地所有权、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永久性使用权、集体土地收益分红权和林木所有权关系,奠定了改革发展基础。

二是有序开展土地流转

对项目区内不需要开展建设的土地实施集中流转,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实施土地增减挂钩

通过集中居住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等面积置换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明确将置换用地土地收益全额返还用于项目区内农民集中居住,解决了农村公共资源配套难、农民居住品质低、农民住房无资产价值等问题。

四是开展土地同价同权试点

在项目区规划30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施与国有出让用地的同价同权。将其作为村集体的资产,以土地入股或融资的方式发展公共经营性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五是实施土地的混合运营

根据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施多种不同性质土地的混合使用,既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和生态,又满足了农民集中居住和产业建设的用地需求。

2.做到了多规合一

浔龙河项目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规划进行统筹融合,形成了“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民生规划充分考虑人口结构、管理方式的变化,从改善生活品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生态规划以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为原则,对项目区内的生态本底进行整体塑造和提质。

产业规划充分分析本地区的交通区位、自身资源、市场需求等优势,形成既有良好的市场预期又能较好融合的产业生态。

建设规划按照本土特色、欧洲标准,做到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完美融合。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建设发展的需求,采用点状、带状布局的方式,做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国有划拨用地和国有出让用地、产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等多种不同性质土地的混合使用。

3.整合了财政资金

严格按照规划统筹安排政府项目和资金,避免了因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而造成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严格政府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程序,对由财政资金投入的项目进行严格监管,按照“用前审批、用时监管、用后审计”的操作流程,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合理投放。

三、发展综合产业,让工商资本“能增值”

特色小镇必须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浔龙河项目引进了广州棕榈园林、湖南浔龙河投资控股、绿地集团、星光集团、国家大剧院等国有、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综合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1.教育产业是核心

一是基础教育,引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建设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基础教育示范学校。二是研学教育,包括素质教育、科普教育、国防爱国教育、营地教育,目前已经建成童勋营国防素质教育基地和麦咭农场等项目。三是培训教育,开展党员培训、村官培训、特色小镇运营培训等。

2.生态产业是基础。

一是规划1000亩种植不同品种的樱花紫薇花,把浔龙河的原生态环境建设成四季有花、色彩绚烂的乡村花园。现已完成樱花谷一期建设,并于2017年3月正式开园。

二是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2000亩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稻花卉苗木水果等种植。目前已种植优质水稻580亩、绿色蔬菜620亩。

三是乡村湿地公园。将金井河、麻林河、浔龙河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3.文化产业是灵魂。一是田汉文化,与绿地集团、星光集团、国家大剧院联手打造田汉国际戏剧小镇。二是湘中文化,对村民集中居住区统一经营,建设湖南特美食、老艺术、老手艺商业街区,使其成为展示湖湘文化的重要窗口。三是亲子文化,与金鹰卡通卫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入麦咭IP,建设乡村亲子动漫主题乐园。

4.康养产业是配套。浔龙河项目区顺应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基底,与北京泰禾集团合作,打造集养生、旅游于一体的康养生态圈。

5.旅游产业是抓手。面向全龄游客开发“吃、住、游、购、娱”产品,打造完整的研学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研学旅游体验,形成研学游、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康养游等业态丰富的旅游产品,并构建全域化的运营管理体系。

四、促进村民增收,让工商资本“信得过”

通过多种产业的带动,使农民的多种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大增值,有效促进农民生活富裕,让工商资本得到村民的认可和信赖。

1.农民土地价值倍增

一是土地在流转中增值。按照耕地每亩每年600斤谷、林地每亩每年150斤谷、水塘坡土每亩每年200斤谷的价格实施土地流转,并按照当年的粮食保护价折算成现金发放。按照2017年的价格标准,户均可获得6500元的流转费收入。

二是宅基地在增减挂钩中增值。通过增减挂钩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农民建设“有天有地有院子有门面”的村民安置区,仅商铺出租村民每年即可收入2万至4万元。

▲ 浔龙河安置房:一层商铺,二、三层可居住

三是集体建设用地在经营中持续增值。浔龙河村成立集体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按照深化供销社改革的要求,与长沙县供销社联合成立了湖南首家村级标准化新型供销合作社,目前已正式营业。集体公司还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开超市、加油站、停车场等经营性项目,所得收益可对村民进行分红。

2.农民劳动力价值倍增

浔龙河村通过大力发展综合产业,不但吸收了大量本村剩余劳动力,还吸引了外来就业人员,劳动力报酬也得到较大提升。现代农业、旅游服务、物业管理等板块近300名本地村民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8万元;在二、三产业方面,通过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乡村地产,新增外来就业人口1000余人,年人均创业收入达到8万元左右。

浔龙河案例-经验总结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一诺农旅规划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Hash:d66bddbc36ce6f9322cdb70e5b03c0204215394b

声明:此文由 一诺农旅智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