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积极引导民间维缮文物建筑

散落在乡间的各姓祠堂和祖屋,有的因为保存完整,历史内涵丰富,建筑艺术特色鲜明,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甚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他们祭祀先祖,商议族中要事,甚至奖优惩劣,举办红白喜事。祠堂、祖屋,成为了存放乡愁的陈列馆,族人灵魂的栖息地。因此,基于一种朴素的情感,当祠堂、祖屋因年久破败,家族中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会对其进行维修。这种民间集资维修文物的行为,如果引导得当,则可以缓解地方政府文物保护的压力。地处湘东浏阳,文物类祠堂和祖屋众多,近年来这类事情正在发生。

金刚镇的桃树湾刘氏大屋,不但是当地刘姓祠堂,还是其祖屋,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刘姓族人通过开家族会议,拟对刘氏大屋进行维修,并成立维修委员会,本着自愿的原则,在族内集资近150万元,有的个人捐款达十万之多。同时,在维修开始之前,近20户住户不吵不闹,从刘氏大屋内迁出。

小河乡的黄五美祠,是当地黄氏的祠堂,占地面积980平方米。黄氏族人通过开家族会议,拟对黄五美祠进行维修,并成立了维修委员会,议定族内800多人,不论男女老幼,每人捐400元,在第一轮捐款的基础上,又以自愿的原则,再次捐款。其中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由家人扶着亲自来到现场再次捐款100元。总共募得捐款50多万元。

修缮后的红十六军临时军部旧址—黄五美祠

金刚镇的六栋堂,是当地1300多户李氏的祖屋,占地面积1169平方米。李氏族人通召过开家族会议,拟对六栋堂进行维修,并成立了维修委员会,本着自愿的原则,在族内集资近100万元。

修缮后的六栋堂

毫无疑问,如果只是一座普通的建筑,请谁来修、维修成什么样,到底是用青砖还是水泥瓷砖,甚至拆了重建,当由建筑的所有者自己决定即可。然而,这些祠堂和祖屋均已公布为文物——桃树湾刘氏大屋当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五美祠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六栋堂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因此,依据文物维修的原则进行维修并落实相关维修审批程序成为必然,而这势必会增加维修成本。

令人欣慰的是,族人也意识到宗祠的文物属性,能够第一时间和当地乡(镇)政府、浏阳文物部门对接,了解文物的修缮程序。

黄五美祠捐资芳名志

实际上,面对日益高涨的民间维修祠堂的热情,浏阳文物部门从一开始就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引导。一是开展文物政策法规的宣传。如浏阳文物局(2020年改为浏阳文物保护发展中心)联合金刚镇政府多次到六栋堂宣讲文物修缮原则,耐心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修,这样修的好处。二是邀请族中代表赴优秀的文物修缮工程处参观,如邀请黄五美祠族人代表就近赴大围山镇的锦绶堂参观,让其切身感受文物修旧如旧的魅力。三是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宗祠修缮,以资鼓励。四是尽力协助完善程序。如及时对接上级业务部门,落实有关审批程序;邀请专家,协助组织维修设计方案的评审等。五是在修缮过程中多次赴现场进行监督指导及时了解修缮过程中的困难,尽可能予以解决。六是充分尊重族人合理意见,族中老人因为对宗祠、祖屋构架、材料很熟悉,在整个维修过程中充当了监理的角色。

宗祠所在地的村、乡(镇)对族人集资修文物的行为同样高度赞赏,并积极配合。在黄五美祠修缮过程中,小河乡政府主持了工程的招标,又派工作人员赴现场疏导交通,并给予该工程适当资金扶持。在桃树湾刘氏大屋修缮过程中,金刚镇政府与文物部门一起入户进行文物宣传,在刘氏大屋的二期修缮中,政府更是主导了修缮工作,投入上千万,对刘氏大屋及其周边进行打造。在此期间,政府、村、宗族三方成立协调小组,处理工程开展期间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住户的搬迁问题。

黄五美祠修缮义务劳动者芳名

在文物部门、乡(镇)、村、宗族四级的密切配合下,浏阳市的民间集资维修文物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此过程中,文物部门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文物保护意识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文物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在修缮工程完成后,这些点已经不仅仅发挥着祭祀祖先的功用,还成为宗族红白喜事、奖励优学的举办地,有的更成为了全域旅游的重点打造阵地。

可以预见,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今后的民间集资维修文物活动将会时有发生。文物部门应充分预判和引导此类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一是要更大力度地宣传文物政策法规,宣传对象不仅仅是广大普通群众,还包括基层干部、领导,还要入心入脑。唯有如此,文物保护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文物安全事故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如浏阳文物部门录制了《文物保护法》音频,利用宣传车、“村村通”广播等形式在辖区内进行巡回播放;充分利用浏阳电视台、《浏阳日报》、“智慧浏阳”、“文旅浏阳”等媒体和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文物保护工作;以“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举办文物免费鉴定,“流动博物馆”下乡等活动,形式多样,受到群众欢迎。二是要加强文物安全巡查。浏阳337处不可移动文物均配备了专门的文物守护员,每日巡查记录文物安全状况。文物部门、乡(镇)街道也会依照文物巡查制度开展巡查工作。全面的文物巡查,确保了文物维修活动的早预判、早报告。三是要提升文物维修业务素质。有关的文物工作者,不但要熟悉文物维修相关法律法规、最新政策,还要熟悉古建筑维修工艺、材料,熟悉当地人文历史,维修对象的历史底蕴、建筑特色等。只有这样,文物工作者才能得到当地群众,尤其是宗族的认可,文物维修才会更加少走弯路。

(文章作者为:浏阳市文物保护发展中心 寻民初、林洪,该文发表于2021年2月26日《中国文物报》保护专刊栏。)

Hash:c57367771aa14b5130bc42d8d20d89fe118eb2bf

声明:此文由 来浏阳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