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每天免费接收山西最新消息

太原,别称为并州,古称晋阳,同时也称“龙城”。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太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军事,文化重镇,也是世界闻名的晋商都会。

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

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太原市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

晋祠

批次:第一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西南25公里处悬翁山麓晋水源头

我国最早的纪念性祠宇,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园林建筑。始建年代甚早,相传为纪念周武王胞弟叔虞而建,因其封地晋国,故名晋祠。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魏书地形志》也有记载,可见创建时限尚古。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水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姜邑亦供奉於正殿之中。

熙宁年间(1068——1077年)封姜邑为“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称,后来唐叔虞祠堂迁於北侧,形成今日格局。

龙山石窟

批次:第四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西南20公里龙山山顶

第四批国保,开凿于元太宗六年,由全真道士云子宋德芳主持营建的道教石窟。石窟共存三层九窟,因窟内供奉的雕像不同,分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天大法师龛、玉帝龛、七真龛、辨道龛,共有雕像87尊。

现存玄真龛、三天大法师龛内石雕像发髻突起,衣饰简炼,体形修长,尚存金代风韵;其余几龛内雕像面相方圆,衣纹厚重,皆为元初风格。第8龛内存有明清泥塑三皇、关羽等像。

晋阳古城遗址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晋源镇古城营村

第五批国保,遗址内以自然耕地为主,西高东低,是一处春秋至五代时期的遗址。遗址分为古城遗址和寺观墓葬遗址两部分。以晋阳古城遗址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众多的寺观建筑,同时在西山脚下缓坡地带,广泛分布着墓葬遗址,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窦大夫祠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兰路733号(上兰村中北大学旁边)

第五批国保,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 (字鸣犊)而建的祭祀建筑。祠始建年代不详,历史上有烈石神祠、英济侯祠和窦大夫祠三种称谓。宋元丰八年(公元1078年)八月二十四日汾水涨溢,遂易今庙,重修于蒙古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明清续修,其中献亭、大殿均为元代遗构。

天龙山石窟

批次:第五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

第五批国保,始凿于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隋、唐历代开凿,现存石窟25洞,分列于东西两峰山崖间。其中唐代石窟最多,共15洞。洞窟自东而西排列,东峰分上下两层,上层4窟,下层8窟,第一窟面东而设;西峰13窟,11窟面东,19、20窟面西,其余洞窟皆坐北朝南。石窟平面大多为方形,三壁三龛式石窟占到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石窟共分四期开凿。

王家峰墓群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郝庄乡王家峰村

第六批国保,据调查,目前共有三座北齐时期墓葬,徐显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该墓墓室壁画保存完整,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东山一带多次发现北朝晚期的墓葬,且都有一定级别。反映了太原地区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交融。

狐突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西马峪村

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元至元二十六年重修,明嘉靖十四年增补扩建。庙址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现存献殿、正殿与碑廊等建筑,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献殿面宽七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布灰筒瓦覆盖,琉璃剪边,斗三踩单昂,明间平身科斗出45度斜昂。

净因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上兰镇土堂村

创建于金太和五年,因寺中有土雕大佛一尊,俗称“大佛寺”。寺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南殿、韦陀殿、大雄宝殿。大佛阁依崖而建,坐西朝东,建在高1米的月台上,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底层前檐施五踩异形斗。前半部为砖石券窑洞,后半部为土券窑洞,建筑面积205.6平方米。阁内土雕大佛――阿弥陀佛高10余米,结跏跌坐,左右各塑一尊胁侍菩萨,高3.7米。

清源文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赵家街西北

第六批国保,始建于金泰和三年,元、明、清均有修葺。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大成殿为金泰和三年遗物。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状元桥、泮池、戟门、大成殿。左右各置配殿七间,厢房各五间。大成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斗五铺作双抄计心造,梁架为彻上露明造,结构规整,殿顶琉璃剪边,前有月台。明伦堂及东西厢房不存。

不二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阳曲县城首邑西路74号

不二寺大雄宝殿,始建于北汉乾九年,现为金明昌六年建筑。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建筑面积147.6平方米。单檐悬山顶,出檐有廊,殿前檐置五铺作斗拱。原位于北留乡小直峪村,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1989年将大雄宝殿迁至县城首邑西路74号。

明秀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晋祠镇王郭村

第六批国保,始建于汉代,毁于兵火,明嘉靖二十一年重建。寺院坐西朝东,现存过殿、配殿和正殿,占地面积为1144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蓝琉璃剪边,施五踩斗,正殿和过殿内有彩塑13尊。正殿两山及后墙绘有佛教故事壁画80余平方米。

多福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马头乡庄头村

始建于唐,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寺址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黑龙殿、文殊阁(红叶洞)。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有彩塑14尊,两山及后墙满绘佛教故事壁画,与建筑同期,均为明代早期作品。

永祚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郝庄乡郝庄村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明代建筑。寺坐南朝北,包括寺院、塔院、碑廊院。建筑前低后高, 错落有致。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二门、三门、大雄宝殿(二层为三圣阁)、禅堂、客堂、方丈院、过殿、后殿。大雄宝殿为砖仿木无梁结构,内存三尊铜、铁质佛像, 其中阿弥陀佛为明代贴金铜像,是一件艺术珍品,上层三圣阁上有砖雕藻井,垂柱斗拱,交相叠涩,造型巧妙华丽,是无梁式殿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阁内观音为明代彩塑。

古交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市区西南约1千米后梁北坡

第七批国保,位于古交市市区西南约1千米后梁北坡,分为王家沟、后梁和古钢,分布在东起古交镇、西至屯村、北到西曲、南达李家社的南北长约7千米、东西宽约4千米的范围内。古交这批打制石器既含有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石器类型和打制技术传统,还出有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器物。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汾河流域的旧石器文化内涵,而且填补了代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文化和代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鹅毛口文化之间大型打制石器的空白。

娄烦古城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附近

第七批国保,娄烦古城遗址是一处内涵丰富的古代城址,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建筑和布局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融合统一的重要例证。

帖木儿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杨兴乡史家庄村东

第七批国保,是元代帖木儿家族墓塔,由三座塔组成,中为石塔,东西为砖塔,呈三角形布局,东西塔相距14米,石塔距东西塔约9米。中塔为史公仲显墓塔,是元大德九年(1305年) 也先帖木儿为纪念其父所建的石塔,高3米。

塔基由八边形石座与圆形仰莲台组成,塔平面呈八边形,每面镌刻先祖姓名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顶部为八角攒尖式,上承仰莲座及宝瓶式塔刹。东塔为也先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西塔为也先帖木儿之弟拜延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帖木儿塔保存完好并有确切纪年,是研究元代历史人物及建筑史重要的实物资料。

阳曲大王庙大殿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黄水镇范庄村西

第七批国保,为盂县藏山神赵武之行宫。据《阳曲县志》和大殿内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大王庙碑记载,始建于明成化三年,成化八年维修,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庙内仅存大殿为明代遗构。阳曲大王庙大殿结构严谨,构筑巧妙,反映了明代建筑特征,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太原大关帝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庙前街36号

第七批国保。据《阳曲县志》 记载,明代时太原府城内有二十七座关帝庙,此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一座,故称大关帝庙。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多为清代所建。太原大关帝庙规模较大,格局比较完整,明清两代建筑并存,是该建筑类型的较重要实例。

太原清真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解放路48号

第七批国保。据碑文记载其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历代均有修缮,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坐西朝东,二进院落布局。太原清真寺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布局灵活,装饰风格鲜明,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太原纯阳宫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五一广场西北隅

第七批国保。据《山西历史地名录》记载,创建于宋朝末年,明万历二十五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清嘉庆年间,又在后院窑洞顶上筑魏阁(玉皇阁),始具现有规模,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遗构,宫址坐北向南,现存五进院落,布局严谨有序,建筑风格独特,与传统北方官式建筑布局迥异,具有南方园林式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前斧柯悬泉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凌井乡前斧柯村官山山腰

第七批国保。原为明朝晋王府的家庙,建筑依崖壁而建,总长150余米,后改为寺院,现存建筑占地面积 241平方米。前斧柯悬泉寺因崖而建,布局别具特色,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及明代塑像,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辛庄开化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高村乡辛庄村

第七批国保。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金皇统年间移建此处,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 重修。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落布局,现存一进,占地面积 365平方米。辛庄开化寺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及明代塑像,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太山龙泉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晋源区风峪沟太山

第七批国保。据史料及寺内碑刻记载,始建年代应在唐武周时期,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万历七年重修。寺内除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外,还保存了唐武周时期的碑刻、佛塔地宫及其出土文物。太山龙泉寺历史悠久,现存建筑格局保存较为完整,特别观音阁内保存的明代悬塑和唐代地宫出土文物十分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崇善寺大悲殿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崇善寺街9号

第七批国保。原为隋炀帝行宫,唐初称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明代更名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为纪念其母,进行了扩建。清同治三年,崇善寺被火焚毁,仅存主体建筑大悲殿。大悲殿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明初官式木构建筑。

唱经楼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鼓楼街33号

第七批国保。是旧时山西科考唱榜之处。建于明代初期,重修于明正德年间,明万历年间扩建,清康熙三十五年增建春秋楼,清道光八年重修。现存唱经楼和主殿为明代所建,春秋楼和通廊为清代建筑。唱经楼不对称L形布局,楼与正殿有明代建筑特征。

晋源阿育王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晋源街道古城营村东

第七批国保,原为惠明寺附属建筑。据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太原府志》记载,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为当时晋阳古城内惠明寺院建筑,塔屡建屡毁。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原址上重建惠明寺和阿育王塔,将原九层砖塔改建成喇嘛式。现惠明寺已毁,仅存阿育王塔。

晋源文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新晋祠路588号

第七批国保,始建于明洪武六年,为明代太原县城内遗构。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琉璃照壁、棂星门、泮池、献殿、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以及各院东西两庑,另有崇圣寺等建筑。

清徐尧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孟封镇尧城村

第七批国保。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金天会三年,元至正年间重建,明清屡有修葺。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帝尧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清徐尧庙建筑保存较好,帝尧殿建筑形制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古交千佛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桃园街道西梵寺沟

第七批国保,原位于古交市桃园街道西梵寺沟,因殿内有千余尊石刻佛像而得名。据寺碑和县志记载,该寺创自唐代,明弘治元年(1488年) 重建。明末寺庙大部毁于战乱兵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修复天王殿,康熙年二十一年(1682年)修复正殿。清代晚期又有增修扩建。

太原文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文庙巷西40号

第七批国保,位于迎泽区文庙巷西40号。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 3.1万余平方米。清光绪七年,因汾水成灾,文庙被毁,遂移建于崇善寺被焚的废墟上,现存照壁、六角井亭、铁狮、铜狮、柏树等为原崇善寺遗物。

山西大学堂旧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文庙街侯家巷9号

山西大学堂旧址位于迎泽区文庙街侯家巷 9号。大学堂始建于1904年。现存校舍旧址包括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的主楼、门房及部分院墙。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反映了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

太原天主堂

批次:第七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杏花岭区解放路178号

创建于1870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1905年重建,是山西地区现存规模较大的天主堂,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教堂、神父楼和修道院的功能组合,见证了天主教在山西地区传播的历史;建筑风格突出,是该区域内一处重要的天主教活动场所。

中共太原支部旧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迎泽区文瀛公园

即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旧址,坐北朝南,原为明清时期的贡院,后为山西大学堂校址。文物本体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此创立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省立第一中学校。现主要为中共太原支部历史纪念馆。

童子寺遗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西镇村西北处龙山上

第八批国保,是北齐隋唐时期的佛教寺院,属于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范围。童子寺遗址的佛阁为北齐创建,依大佛龛建造,东南北三面砌墙,按叠压关系,可分早晚二期,早期为北齐墙体,外壁上的内壁均雕千佛龛,千佛具有典型的北齐造像特征;晚期为唐代护墙和前廊,除了阁内南壁外,对北齐墙体内外都进行了护墙加固。童子寺遗址北壁护墙上新发现唐代绘制的佛龛壁画,有楣龛,内绘一尊高1.65米的坐佛。童子寺遗址的建筑构造属于一处石窟和地面寺院相结合的特殊类型,佛阁与大佛雕造密切相关,是中国早期的佛阁实例。童子寺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北齐(6世纪)佛寺类型以及北朝、隋唐(6世纪—11世纪)佛阁建筑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蒙山开化寺遗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罗城街道办事处寺底村

第八批国保,开化寺旧址位于蒙山北峰,始建年代不详,因寺后有岩石,故称大岩寺。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凿寺后岩石为佛像,在寺南约800米处建寺,赐额开化,后大岩寺改为开化寺后寺,新建寺为开化寺前寺。开化寺遗址现存大佛身躯与连理塔两处遗迹。大佛身躯高约60米。

阳曲轩辕庙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阳曲县东黄水镇西殿村中部

轩辕庙为纪念中华始祖轩辕黄帝而建,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载,明嘉靖十六年(1537)重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兼作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耳殿、配殿。

高君宇故居

批次:第八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静游镇峰岭底村

第八批国保,故居坐北朝南,以房窑为主,皆为青砖灰瓦,清末同治年间开始修建,被当地人称为“高家大院”。整个大院分为东上院、东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园共6座院落。

山西督军府旧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府东街101号

第八批国保。北宋以前,是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改建为潘美的帅府衙门,元为中书省,明清为抚署,至辛亥革命前,这里一直是明、清两代山西抚衙门所在地。辛亥革命以后,为山西都督府。山西督军府是在原清代衙门的基础上,从民国七年(1918年)开始陆续改建的。1916年阎锡山任山西省督军,以此作为督军衙门,故名督军府。

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END—

◆ 来源:忆起追迹、晋行记(如侵删)

Hash:5f930b45b3570f06e34eb403251af5bb3cc70444

声明:此文由 微山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