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此地寻遗事,百年悠悠看井陉

清晨,走在段家楼葡萄廊下光影斑驳的鹅卵石小道上,触景生情,我努力搜索着我的井陉记忆。说实话,我曾经多次来到这里,总希望不虚此行,能看到一些新的变化,找到一些新的灵感,悟到更深刻道理。

井陉煤田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段家楼是地标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在那里只是默默的静守着历史的变迁。我们来了,不应该仅仅是去欣赏,面对段家楼,面对中国民族工业最早历史遗迹,我想到更多的是创业的艰辛与守业的不易。

千年此地寻遗事,百年悠悠看矿区。井陉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煤炭,让它成为华北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我曾经写过一篇《一座段家楼,半部北洋史》的游记,努力去挖掘扑朔迷离的历史中的“黑金”。

人们希望风景如画,心旷神怡。一座楼,一座经历了一百多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小楼,此时它已经不仅仅属于它的建设者。我的心中已经不仅仅关注段家楼的“四怪四不怪”,而是努力的寻找着段家楼在石家庄民族工业史的位置。

翻开《石家庄地名志》工商企业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井陉矿务局”。它创建于1898年,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井陉煤田的开采历史悠久,应该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相传始于宋朝清朝时已有采煤小窑上百个。清末又出现了用机器开采的和记、裕兴、民兴等十风家煤矿,后都被井陉、正丰两大煤矿挤垮。井陉矿务局的前身,就是井陉矿务公司和正丰公司。

1898年从老井开凿开始,经过六年的努力,井深184米矿井在1904年开始出煤。中国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历史从此开始。井陉煤矿生产的优质炼焦原煤,为中国民族工业提供了“粮食”,从此井陉煤矿成为中国著名的十大煤矿之一。

1913年段家楼开始兴建。中国十大军阀之首的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投巨资,在井陉正丰煤矿开始兴建的一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段家楼群。主要建筑有总经理办公大楼、小姐楼、服务娱乐楼、总工程师楼、公子楼等七座西洋风格楼群组成。这是一座以中西合璧为主的德式建筑楼群。段家楼从此也就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火车拉来了石家庄清末民初的民族工业兴起,拉来井陉煤的兴旺

在矿区,为了迎接石家庄第五届旅发大会,一个“铁路驿站”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一段“正太铁路”支线,一个蒸汽机车,把我们拉回到一百多年前。有人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毋庸置疑,京汉、正太铁路让石家庄走向一个新兴的大都市,也开启了石家庄民族工业发展之路。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火车站,大石桥,大桥街是石家庄最热闹的地方。我总带着我的弟弟站在桥西通往桥东正东街的铁路天桥上看火车,看着火车从脚下飞驰而过,那种感觉真是太刺激了。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解放初期的石家庄很小,工商业也不发达。在我的印象中石家庄老的、大的工厂只有那么几家,“铁路大厂”“大兴纺织厂”“桥西焦化厂”,矿区在井陉,对于庄里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记忆。今天我才明白,那些解放前的“大厂”都是清末民初铁路拉来的。

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先河。1898年底,京汉铁路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1905年11月15日郑州黄河大桥建成。1906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正太铁路,1904年动工兴建,1907年全线竣工通车。从此,石家庄成了京汉、正太铁路的交汇点,成为晋冀间物资转运枢纽,有力推动了石家庄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铁路大厂竣工投产。它是专为正太铁路修理机车、车辆而修建的。原名正太铁路石家庄总机厂。1914年利用井陉煤矿优质煤炼焦的桥西焦化厂建成投产,焦炭的利用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大兴纱厂1921年下半年筹建,1922年下半年开始投产,成为石家庄纺织业的旗帜。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铺设了由井陉煤矿到正太铁路南河头站的运煤支线。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春,该矿铺设了凤(凤山)张(正太铁路南张村站)运煤支线。铁路运输推动了井陉煤炭的快速发展。

火车驿站又是老工业区的一次涅槃重生,它是集住宿、餐饮、工业研学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由我国1972年制造的蒸汽机火车头与3节绿皮车厢组成。这里是正丰矿凤张铁路运煤专用线起点。凤张铁路运煤专用线全长15华里,直接和绵河南岸正太铁路接轨。矿区煤 炭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这里是井陉矿区煤炭工业的一份历史记忆。

旅游让“百年媒都”实现从“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

井陉矿区是河北省仅有的两座百年煤都之一,近年来在加速环境保护和城市转型的过程中,这里不断深耕全域旅游产业新土壤,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快速转变。

矿区作为石家庄第五届市旅发大会的承办地之一, 近期又一次对两处湿地公园,西环旅游路进行环境提升改造。我们看到道路两旁的鲜花盛开,野花摇曳。昔日的废弃地,如今已经变身净化水质、保存物种的“绿肾”,成为周围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今天的矿区再也看不到灰头土脸,脏乱差的模样。

走在西环,在西部花海旁有一个券门,上面写着“三官山生产队”非常亮眼。我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停下车来,走进大门,我也紧随她们走了进去。

生产队,是老一代人不可能忘记的历史。千百年来,农家生活,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生产模式。那个时代创造了"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一种以集体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它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奇迹。“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当时,中国大地上出现过许多劳动模范和知识青年,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是老人们心中的楷模。

三官山又称圣贤山,为矿区名山。位于矿区凤山境内白彪村西北,因山中建有三官殿而得名。该山山势挺拔,山形奇特,三山对峙,形成半月形环抱群体,向平地展开,三山交汇之处每座山各有三道山梁向中心延伸,自古就有"九龙归口"的传说。三官山一带流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自然景观多与民间传说相联系,形成了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奇妙结合。

井陉古驿道上的旱码头,古镇旅游的新宠儿——贾庄

贾庄是井陉矿区的第一大村,人口有5000多人,在全村77个姓氏中,却没有一家姓贾。

据《贾村村志》介绍,由于贾庄位置特殊,商者多喜于此为市,井陉西部山区许多村庄的山货也多集中在这里交易,也有山西邯郸武安、获鹿等外乡人在这里盖铺子经商,逐渐形成了以经营买卖为主的两片村落,当时称之为东贾和西贾(音谷)。古驿道就从两村中间经过。两村合并之后,成为贾(音谷)庄。老百姓可不管那文绉绉的发音,慢慢地就叫成了贾(音假)庄。

说道古驿道,我们一定要去了解一下太行八陉。古有太行八陉,它是那时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的八条咽喉通道,也是三省边界的重要的军事关隘的所在地。第五陉是井陉,井陉为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在井陉县的井陉山上。井陉古驿道,古时候穿越太行山,通达冀、晋、陕的“官道”,也是悠悠数千年的财富之道。

贾庄的张家老街是上世纪初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和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井陉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保留有明清式的古式建筑,门楼上写着“松竹梅”“克勤俭”“清且雅”等大字,反应了贾庄人民优秀的传统美德,建筑砖雕精美,古香古色,即有燕赵风骨,又有晋商风韵。

贾庄古镇商业街是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典型,它是由古镇三条主街以及主街两侧三百余户商业改造而成。共设有爱情小麻花、布艺巷、女人街、小吃街、呵喝酒吧等12个商业街区。街区按类别划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玩。在这片商业街区中,您不光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特色美食,还能品味传统,回归童年,回归到最原始、最本真的年代。

进入矿区,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缓缓打开,一座大型浮雕群,以竹简书卷形式展现了矿区段家楼、皇冠塔、清凉山、陀罗尼经幢等文化旅游元素,它告诉每一个来到矿区的人,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悠久历史是最值得关注的。

井陉,以地形而得名。井,井陉四面为山,中间低,恰似一个“井”,盆地里还有好大一块湿地。陉,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为南北走向,中间东西向的横谷既称为陉。井陉是一个大概念,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分为井陉县和井陉矿区,井陉矿区是石家庄市的直辖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井陉县和井陉矿区多次进行过变更。今天我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Hash:53fb1f0d2948f22a9404799064da30018eae7d32

声明:此文由 郭书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