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多年前,他成为崞阳古城的奠基人

长期征稿,附带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作者:我为书狂

说到刘琨,首先想到的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出处。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父刘迈,有经国之才,曾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清高冲俭,官至光禄大夫。刘琨少有“俊朗”美誉,与祖纳(祖逖兄)俱以雄豪闻名。二十六岁时,为司隶从事。刘琨与刘舆(字庆孙)是尚书郭奕的外甥,精诗文,识音乐,名著当时,京城人曾称谓之“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因此,现在的一些典籍中将刘琨誉为“著名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

刘琨“爱国将领”的美名,是因为其镇守晋阳的功绩。

光熙元年(306)九月,司马越为了扩张势力,派刘琨出任并州(今山西东部、河北西部)刺史,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公元307年,西晋永嘉元年,刘琨受命上任太原,在冬寒依然料峭的初春到达晋阳。

其时,华夏正统的西晋王朝,已经是风雨飘零。雁门关外的“五胡”(匈奴、羯、氐、羌、鲜卑),即当时的少数民族,已经涌进雁门关内,圈地夺城,树旗称霸。如匈奴部的刘渊,已在离石建立了汉,自立为帝。这段历史被后世称为“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

两晋十六国之时,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是最无耻的岁月,也是最血腥的岁月。父子相残,兄弟攻讦,大肆掠夺,草菅人命,所有人世间最不耻的事情都在这时发生了,发生着。为了地盘,为了皇位,为了权势,为了美女,所有的纲常伦理统统被抛在了九霄云外,所有的寡廉鲜耻都在上演之中。正是这个时期,成为华夏文明史上最黑暗的长夜。

而刘琨,就成为这黑暗长夜里少有的一颗短暂的流星。疾风劲草,板荡英雄,此之谓也。

当时的晋阳,南面是强大的匈奴前赵,北面是正在崛起试图染指中原的拓跋鲜卑的代国,东面是和段部鲜卑结盟的幽州刺史王浚。而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刘琨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中,无可奈何地在弱肩上挑起了一付重担,他别无选择。

贵族的血液中,总是流淌着一种豪迈,涌动着一种激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山有虎而行之。这就是贵族的精神。刘琨就是真正的贵族。他不仅出生于贵族之家、达官之家,受魏晋名士风度的影响,也纵情于声色之中,而最大的举动是参加了当时著名的文人团体——“文章二十四友”。这个团体的领军人物就是帅哥潘岳、大款石崇。其诗友有当世名士王建、左思等。刘琨曾为那时的生活写诗记之:“虹梁照皓日,渌水泛香莲。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垆前。花将面自许,人共影相怜。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

这样的局面之下,让一个喜好诗酒、沉缅声色的豪门子弟出任并州刺史,简直是羊入虎口,让他去送死!对此,刘琨心知肚明。他在诗中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在五万胡兵围攻并州,并州城内少守将、外无援兵的危急之时,刘琨从容地吹起了胡笳。胡笳呜呜咽咽,悲悲切切,凄凄楚楚。不尽的乡思,无尽的乡愁,在音乐的旋律中弥漫了太原城外的荒山野地,也泪眼迷离了城外的千军万马。

刘琨善吹《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五首琴曲,其融入胡笳音调,可吹奏出塞外荒漠苍凉的景象,抒发思乡和爱国之情。

胡笳惊退五万兵,千秋青史传美名。刘琨自此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人侠士。

永嘉四年(310)十月,刘琨决定发兵讨伐归附刘渊的匈奴右贤王刘虎和白部鲜卑,但他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得卑辞厚礼请鲜卑拓跋猗卢部出兵增援。拓跋猗卢命其弟拓跋弗之子拓跋耶律率二万骑兵前往援助。刘琨遂率军与鲜卑骑兵共同进攻刘虎和白部鲜卑,大破之,屠其营寨。

当时,拓跋鲜卑正当发展阶段,渴求向内地发展,刘琨引鲜卑兵为援,一是导致了拓跋鲜卑的内侵,二是引起与王浚的矛盾。刘琨感激拓跋鲜卑的支援,遂与猗卢结为兄弟之盟,并表请朝廷署猗卢为大单于,以代郡封之为代公。代郡地属幽州,王浚大为不满,发兵击猗卢,但反被打败,由此王、刘关系破裂。此后,猗卢嫌代郡悬远不便,要求进入陉北之地,刘琨既无力制止,也有心继续依靠拓跋鲜卑,所以把陉北的楼烦、马邑、阴馆、繁峙、崞等五县让给拓跋鲜卑,迁徙五县人民到了陉南。

史志中记下了这一事件。《魏书·穆帝纪》:“(刘)琨乃徙马邑、阴馆、楼烦、繁峙、崞五县之民,于陉南更立城邑。”《晋书·帝纪》:“永嘉五年十一月,猗卢寇太原,平北将军刘琨不能制,徙五县百姓于新兴,以其地居之。六年乙亥,刘琨乞师于猗卢,表卢为代公。”

尽管魏书与晋书在时间、事由上的记载大有出入,但一条事实是清楚的,即正因为刘琨乞师于猗卢,才有了楼烦、繁峙在原平境内迁徙侨置后的遗迹,才有了崞阳古城在西晋永嘉间的拔地而起。

但是,原平的后世人却很少有能将故乡家园与刘琨联系起来的,甚至还有好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刘琨的。这不是刘琨的过错,却是原平人和原平文化的悲哀。

其实,史书中的记载已经十分真切,而我们的先人也并非没有给我们留下故事印记,只是浮躁的文化和利益的追逐遮掩了这一切。早在清乾隆《崞县志》和清光绪《续修崞县志》中,我们就可以从魏允贞的《同刘佥宪阅崞城工》一诗中读出刘琨的形象:

襜帷搴尽见崔嵬,旅抱逢秋此暂开。

一邑万家当隘塞,重城百雉俯楼台。

横行谁敢将予侮,勿亟何期竟子来。

日暮刘琨聊共啸,登高翻愧大夫才。

尚忆朔方多事日,韩公特地筑三城。

伊予设险仍先计,不为和戎久罢兵。

刁斗月笼清海夜,芦笳风断白登营。

况逢万寿无疆日,金鉴千秋愧未成。

老矛宁是折冲才,市口红门岁报开。

蚁智祇同封雨穴,鸿勋敢望画云台。

丹心北阙虚曾表,紫塞西风又早来。

若使当阳能解事,亦将金帛筑崔嵬。

魏允贞,字懋忠,号见泉,明大名府南乐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授荆州推官。万历十年(1582年),以政绩卓著授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出为许州判官,改任南京吏部主事。后起任顺天府丞,累迁通政司右通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后进右副都御史。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卒于兵部右侍郎任上。天启初年,追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谥“介肃”。就在魏允贞任职山西时,多次就崞县城的修葺、加固,前往崞城视察和督工。这首诗就是在崞城修葺完工后欣然而作。

魏允贞想让更多的原平人知道和了解刘琨,更想让原平的后人铭记刘琨,其用心十分良苦。

毕竟,刘琨于不经意间成为崞阳古城的奠基人。

Hash:4fb73af75835c38764129f143391e69fb14fab50

声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