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这座山武后为其提名“奇观”!

-- 提示:

屏山

宜阳之美——锦屏山色

拔地而起,巍巍壮观,

柏林如海,古木参天

体如雕琢,色如翡翠,

峭如立壁,峻若岩墙。

唐女皇武则天赐名曰:“锦屏”。

锦屏山位于宜阳县城南,东西走向,

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500米,

属断裂突起的石灰岩质地壳外貌。

山势紧贴县城,拔地而起,

高耸峻峭,陡如直立,蔚为壮观,

是宜阳城的天然屏障,

也是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

锦屏山

宜阳之美——锦屏山色

据传,百年前这里柏林如海,古木参天,因而俗称柏杷山,此山“体如雕琢,色如翡翠,峭如立壁,峻若岩墙”。

登高俯瞰,县城东西及洛河沿岸山水之美,尽收眼底。

锦屏山

宜阳之美——锦屏山色

所谓锦屏,是指宜阳自西而东一字排列的12峰,俨然12幅锦色条屏。

其中最高为“玉桂峰”、其次为“文笔峰”。“玉柱”之东有“老人”、“烟霞”、“奎壁”、“桃花”诸峰。“文笔”之西有“双壁”、“左狮”、“夕阳”诸峰。“文笔”和“玉柱”之间还有“栖云”、“书带”、“香山”诸峰。

山峰并立,犹如一幅幅丹青画卷,自碧落高空而悬。历代名人,凡到宜城,无不登高远望,即兴咏怀,留下许多诗文镌刻于山崖之上。

锦屏山

宜阳之美——锦屏山色

唐武后曾于此亲题“锦屏奇观”四字。1985年,在锦屏山北麓发现一块阴雕正楷“奇”字残碑,字大如斗,笔力雄健,为武后所题之残碑。

由于锦屏山山色俊秀,景物宜人,过去曾以“玉柱清霞”、“仙楼夜月”、“学院书声”、“云亭远眺”、“鸡蝶炊烟”、“陶洞秋风”、“香山梵呗”、“古柏浮岚”、“丹台昭晖”等十大景观享誉天下。

锦屏山还有众多人文景观设施,见于史料者就有30多处,实在是钟灵毓秀、人文富集之地。其中信仰崇拜方面的胜迹如香山寺、准提庵老君堂、洞宾楼、吕仙阁、陶公洞、玉皇庙、三贤祠文昌殿炼丹台等,可谓儒、释、道、贤兼容并蓄,各得其所。这反映着民间信仰的多元性,也体现着一种文化气度。

“三贤祠”指的是召伯祠、留侯祠、思叔祠。召伯祠所祀的是西周初年著名政治家召公奭(shì),原祠在甘棠村召伯听政处,后移至县城挹秀门外老人峰下。

思叔祠在文笔峰下半山腰原“思叔读书处”,是纪念著名乡贤张绎的。张绎,字思叔,宜阳人,北宋理学家程颐的高足门生,以道德文章为世人尊崇。明代宜阳知县刘敏宽重建该祠,后任王廷议增修。留侯祠是纪念汉初名臣张良的,原本没有专祠,而是并位于思叔祠中。明知县王廷议到任后,将原祠修葺一新。并在文笔峰附近另建一亭,“树碑其中,题曰:汉留侯谥文成张公神位。”这或许就是分立的留侯祠了。上述三贤都是为政和处世的楷模,深得百姓钦敬,为其建祠奉祀,显见是有教化意义的。

说到教化,自然会想到教育。在县城东南奎壁峰下的甘棠书院和锦屏书院,特别值得一提。书院是我国古代由地方设立的、供人读书和讲学的处所,始于唐代,至于清末。

明代栖霞人牟道行任宜阳知县时,高薪聘请饱学之士到书院讲学,自己还每隔十日亲临授课一次,把书院办得有声有色。甘棠书院在奎壁峰下,奎星楼前,斋房10间,清乾隆五年(1740),训导张而咏主讲,“生徒甚繁”。

锦屏书院是就白衣堂故址修建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知县杨大昆在此创修讲堂、大门、后正房、东西厢房、东西耳房和西厨房,计30间,使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光绪三十二年(1906),锦屏书院改建为宜阳高等小学堂,开启了近代学校教育的历史。

仙道一类的胜迹也是很多的。如老君堂、洞宾楼、陶公洞等。老君堂在老人峰,是祭祀太上老君的地方。

明代宜阳知县何其智所撰《重修锦屏山老君堂记》中说,锦屏老君堂年代久远,废而复修,修而再废,不知反复过多少次。唯独“檐阿栋宇,联若贯珠,亘千载不败坠。则其规制周也,谚传班输所制。”是说老君堂建筑的规模形制相当周密严谨,相传是由鲁班构制的。

万历二十八年(1600),何其智主持重修老君堂。据《宜阳县志·名宦》载:何其智于“万历二十年任宜阳知县,为政平恕,任九年,以卓异升户部尚书”。

洞宾楼在玉柱峰。据金继望《重修洞宾楼记》:“山之最高处曰第一峰,峰头建有洞宾楼,其来久矣。”说是道家八仙之一吕洞宾曾游锦屏,作《锦屏山》和《再过锦屏》两首诗。

后人颂其诗想见其人,故修建此楼。另据史料记载,在“绝顶”(当为玉柱峰顶)还建有吕仙阁。但不知为洞宾楼的别名,还是另一建筑。

陶公洞在桃花峰下半山腰处,是宋金时期道人陶复朴隐居的地方。陶复朴,道号日冲子,东莱人。金人王廷所撰《陶公寿堂记》说,陶公自幼入道,云游四方。金大定年间(1161—1189)曾到宜阳县邑,见这里山水宜人,便打算卜宅隐居下来。

但“自以年少,参阅未广”,遂继续游历,“至覃怀,遇米真人,而道益振。内丹外药,两得其传。”大安初年(1209),又回到宜阳,来实现他终身隐居的夙愿。一日,他约同道友们登至锦屏山半腰,来到他早年居住过的地方。

这里有古洞三孔,西边的叫紫云洞,东边的叫悬空洞,中间上方的叫玉芝洞,“可容数十人”。

这里“有翠崖苍壁、珍木异草并立丛生,有云腴石髓、琼浆玉液饥餐而渴饮;绿阴四合,瑞霭氤氲;耳万籁以忘机,目长川而久视;恍惚变化,莫能名状,真神仙窟宅也。”

沿石阶往下,有一小石窟,陶公指着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生死无常,这里就是我的葬骨之所,希望你们日后能为我成全这件事。接着就请随同登临的王廷预先为其作记。

贞祐四年(1216)仲夏,门人段体道等为其立石,推知陶公死于是年,享年85岁。陶公洞后来成为道教活动场所,民国年间荒废,近年由民间修复,并兴起九月初一古洞庙会

佛教胜迹主要有香山寺、准提庵等。香山寺在县城西南通贤门外,锦屏山麓。据旧县志记载,寺院“砖栏朱楯(shǔn),盘路纡回,飞栋层檐,高出林表”,可见香山寺是依着北麓山势而建的,路径曲折盘旋,建筑高低错落,既有韵致,又有气势。

香山庙是以“香山”命名的另一寺庙建筑。其具体位置,清代金式所撰《邑侯张公创建锦屏准提庵记》中说得很清楚:“县署与玉柱峰相对,峰西一峰(即香山峰)上有庙曰香山,旧所有也。”

说明香山庙在香山峰上。这篇碑文所记的“准提庵”在香山峰下半山腰,建成于“康熙秋七月”,供奉的是准提菩萨

碑记对准提庵的选址情况说得也很详细:“于香山庙近东南山半,得一窝平。座于后者巉岩如壁,环前皆佳木繁荫。左顾耸然秀丽,文笔峰也;右盼挺然特峙,玉柱峰也。”

除上述信仰崇拜方面的胜迹外,锦屏山上还有众多为登临赏景而建的亭台楼阁。这些景观或由上述各类衍生而出,或另有祥瑞寄寓,选址和造型都很讲究,是锦屏奇观的点睛之作。

如寿安亭、烟霞亭、瑞云亭、襄云亭、凤凰台、奎星楼等。其中烟霞亭的修建,还曾留下一段佳话来。

据明代姚绍祖所撰《烟霞亭记》,在锦屏山半腰旧有烟霞亭,是因吕洞宾吟诗题壁而建的。当时亭已荡然无存,但从残存的碑刻上还能确知元代人曾经重修。

嘉靖三十三年(1554),兰江子(姚绍祖自谓)路过锦屏山下,宜阳知县卫心邀请他同登锦屏。起初在“绝顶吕仙阁”设宴,见斜阳由山阴渐渐掠过烟霞亭故址,遂转移至此,继续饮酒赏景。

他们读着崖壁上的题诗,怅然良久,不觉月上林梢,云隐来踪,这才于暮色中下山回车。卫心喟然长叹道:“锦屏胜概也,烟霞仙迹也,吾不忍其泯泯!”第二年仲秋,兰江子与卫心在会(kuài)城(今绍兴市)邂逅相遇,得知烟霞亭重修告竣,便应邀写下了这篇碑记。

旧时山水多秀丽,今朝锦屏韵犹存。

宜阳之美,美在——锦屏山。

锦屏山地址

路线

1、乘坐公交车:602路从洛阳火车站到城关镇政府站下车步行1.1公里 (时间最短)

从苗村站 下车转乘603(注:末班发车17:30)路到文广新局站下车步行600米。(步行最少)

2自驾路线:洛阳火车站—解放路牡丹桥立交—滨河南路—洛宜快速通道—洛宜快速路—滨河南路—人民北路—红旗中路—文化南路—锦屏山

Hash:2bdec8ddeca5ccb64d1a87bd4f2517d71aaa8919

声明:此文由 宜阳贴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