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城隍庙

城隍信仰源于河洛。何为城隍?《辞海》解释为“护城河”。围绕城隍信仰,产生了多种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河南府城隍庙,位于今洛阳老城西大街西段北侧。现存河南府重修城隍庙碑,立于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说明此前已有城隍庙。根据唐代以来郡县皆祭城隍、宋以后奉祀城隍习俗更为普遍的记载推测,河南府城隍庙应始建于唐宋时期。

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原占地120亩,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辕门三间、山门三间、南北戏楼各一座、六角石柱亭一座、卷棚三间、威灵殿五间以及后殿五间(两层)。石柱亭两庑有东、西厢房各六间,规模十分宏丽。辕门内原塑有马童所牵骏马两匹,当是城隍爷的“坐骑”。另外,此庙戏楼有南北两座,在一般庙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城隍庙主体建筑为威灵殿,因城隍受封为威灵公而得名。此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九脊歇山式顶。殿内原供奉威灵公木雕像一尊,两侧塑判官、速报二神。殿门两侧,有抱柱长联,上联“职列天曹,庇民护国赫乎其灵,十四属封疆咸藉玄功保障”;下联“权司冥政,福善祸淫昭然不爽,百万家烟火尽凭神力生成”。在大殿内大门上方,悬有巨形算盘一挂,故洛阳曾有歇后语:城隍庙算盘——不由人。殿前东西两庑,均为硬山式建筑,右为秦广王、转轮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等十殿阎君,左为河南府十县城隍。殿顶山脊上垒砌浮雕石刻,四角戗脊上塑有“走尽人”,传说为韩信、庞涓、周瑜、罗成四将,因其生前为人奸短,故上天示惩,使其走投无路。洛阳旧有城隍出巡之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城中善男信女成群结队,张黄罗伞将城隍像抬出,巡视四关四隅,然后再送回庙内,信徒们照例饮酒庆贺一天。

据现存的碑刻记载,河南府城隍庙在明正德、崇祯以及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当时整体布局保存基本完整。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主豫,破除封建迷信,将十殿阎君、十县城隍及果报故事泥塑等尽皆打毁,并将府城隍庙改为中山公园;后改为私立河洛中学。1959年,因扩修中州路,将北戏楼与卷棚之间冲为马路,东西两庑共12间被拆毁。1992年,中州东路扩修慢车道时,将三间卷棚拆除;对五开间的威灵殿进行了全面修复,并辟为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门市部。1997年和1999年,分别对六角亭、西厢房进行了修复。河南府城隍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洛阳还有不少城隍庙,如河南府城隍庙、洛宁城隍庙嵩县旧县城隍庙、嵩县孙店城隍庙、宜阳县城隍庙,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Hash:95fd3c8c2f348c2e81797fe560545936fc0e9742

声明:此文由 安居坊玉玲珑茶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