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有个摸摸会

嵩山有个摸摸会

文:高天星

登封民俗摸摸会是登封2009年“非遗”普查的重要发现。“摸摸会”的会场在嵩山主峰峻极峰东北的九龙潭。九龙潭又叫倒拜沟,地处深山区,群山环绕,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溪水淙淙,树木蔽天,瀑布九连,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九龙潭旁有一座山峰挺拔耸立,形似棒槌,当地百姓称它为“都督峰”,并视为先祖的象征。并建有圣母庙,九龙王庙,千百年来,形成了圣母祭祀、九龙王庙会和信仰祭祀风俗。深受广大民众信仰和虔诚参与的摸摸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

摸摸会民间又叫夜摸会、拍手会、摸黑拍手定情会,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日举行。具体时间从十四黄昏,通宵达旦一直到第二天黎明人们才纷纷散去。关于它的由来,在当地民间传承久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一些妇女为求生育,便趁夜黑人静来到九龙潭圣母庙向圣母许愿,虔诚地磕头焚香,祈求生育。据说圣母灵验,前来祈子者后来就能生育,这种生育习俗和俗信,一传十,十传百,在嵩山地区的民间,九龙圣母变成了送子观音、生育娘娘。当地妇女就把农历五月十五——九龙圣母的生日定为许愿日和还愿日。到这一天,不生育的妇女,想生育的妇女便在十四日晚带着美好心愿悄悄来到九龙潭,到天亮才离开。每逢会日,除当地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到此焚香还愿,周边地区的群众也纷纷前来,人山人海,圣母庙也就香火旺盛。摸摸会的习俗绵延到今天,也就演变成了该地区青年谈情说爱的盛会。或在潭水边嬉戏,或在山林里追逐,或在圣母像前山盟海誓,为年轻人的情爱创造了情感的氛围,让他们感到青春美好、人生美好,情爱的甜蜜与芬芳。摸摸会演变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其他文化活动、经贸活动,成了农村贸易、民间社火的场所。

摸摸会会期有圣母祭祀,有祭龙活动,有求儿女的绵绵瓜瓞,有祈福美满婚姻的,有许愿的,有还愿的,有游览的。因为当地人们认为九龙潭灵验,圣母有求必应,所以摸摸会极为兴盛,参与的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夫妇同来,有情侣相伴,更有谈情说爱的少男少女,他们成群结队,纷至沓来,人数多达三四万。会期除了祭祀,各种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农村集贸市场也十分繁盛。以登封九龙潭为主会地,影响扩展到周边的郑州新郑巩义新密荥阳许昌长葛汝州伊川偃师等地。此民俗事象还延展到农历三月初三巩义雪花洞的拍手定情节。

摸摸会和其他的民俗会极不相同,它具有独特的内容和风情,成为该地区流传久远、历史上罕见的、稀少的民俗事象。相传古时,在民间,该会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是为不孕妇女暗中提供受孕机会的聚会”。前来相互交合的青年男女,他们彼此并不认识,也不是提前约定,他们到此相互交媾也不容易。当地民间流传了一句俗语:“过了石门寨,都是这号人。”“来到圣母庙,都是有意人。”参加摸摸会的人在夜晚沟深林密处寻觅心仪之人,既不能喊叫,又不相识,怎样才能相会相聚呢?于是,他们就想到用拍手的方式来联络。夜晚相互拍手,便成了接头的方式。习俗中拍一下手的是女人,拍两下手的是男人。彼此摸黑拍手,相见后,如果一方看不上另一方,便自动离开,彼此不能强迫。然后他们便继续拍下去,直到找到满意为止。当地民间还流传,“赶了拍手会,回来生个大棒槌。”“到了摸摸会,心愿能满意。”这种联络习俗和方式,和有的地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约会、私会的夜游对歌、玩山对歌、坐月行歌、抛果对歌十分相似。摸摸会有严格的禁忌和规矩。摸摸会相互交合的男女,双方绝不表明身份,彼此也不能打听名字和住址。他们交合后,很快离开,不能长久逗留和交往,分离后也不能相互跟踪。如违反,或事后再相会,或有了私情,就要遭到圣母的惩罚和天谴,就会变成石头,永远站立在山中。至今在山上还有两块相拥相抱的石头,耸立在瀑布的岩石旁,警示犯忌之人。此俗信早已消失,但有关的民俗活动内容却传承下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关于摸摸会的起源和形成,因调查尚不深入,研究的力度不够,仍没有形成定论。现根据已查找到的历史记载、传承人的回忆和讲述,及现有的摸摸会传说,我们初步认定,嵩山摸摸会最晚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其历史渊源可从四个方面去探源、认知和确定:第一,从已查到的文献史料和地方志认知。第二,从嵩山地区积淀的生命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民俗事象中认知。第三,从现今仍鲜活在人们口头上的民间传说故事中认知。第四,从嵩山历史名人撰写的精美诗文和影响中认知。

嵩山古老民俗摸摸会,不仅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瓜瓞绵延的昭示,有特质,有特点,有特色,让人们感到惊喜和惊叹,让人们感到惊讶和惊奇。嵩山民俗摸摸会的源生地和原发地在嵩山的九龙潭,为全面整体认识摸摸会的习俗,就要俯瞰嵩山丰富而博大的文化,走进它,亲临它,认识它,探究它,破解它,研究它渊源笃厚的直接和间接的文化元素。当力求站在中原民族文化的高度把握,力求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上下功夫,把这一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延伸到文化产业,并有益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摸摸会非遗档案:

嵩山摸摸会已有近500年历史,是研究中原文化及生殖崇拜信仰学说的古化石。摸摸会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渊源延续,并日益壮大,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历史渊源】

登封九龙潭,又名倒拜沟,该地区群峰争秀,错落有序,其中有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冲天而立,形似棒槌,当地人称它为“都督峰”,将其视为祖先的象征。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大周年间,就在这风景似画,深山峡谷的悬岩上,建起了九龙庙。由于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人们与外来信息接触极少,广大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靠天吃饭,思想愚昧,认为只有祈求上天神灵保佑,才能幸福平安。因而,古老神秘的神文化在这里积淀地特别深厚,在民间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民间习俗庙会及祭祀生殖崇拜活动,唐庄摸摸会即为其中之一。正是这些民俗民风的活动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传统的古老历史文化遗产。

嵩山北麓,倒拜沟九龙庙农历五月十五日的“摸摸会”,据传说始于隋唐。据九龙庙内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碑文载:“……每年四月二日龙神之期,登邑方士君子持羊酒献香者,褚踵至焉,然而无庙……神将何所栖哉,于是僧人普才化募,化十方功德,施主各出财捐资纠工修造创建殿宇,塑以金阕……”从上所述可知,在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前已有小庙,每年会期,登封信士及文人雅士前来朝拜,带来很丰盛的贡品,看到的只是不像样的小庙,连朝拜的人都无存身之地,何况神怎么栖身呢?因而僧人开始创建神殿。明代崇祯元年,清乾隆年间均有修葺。有龙神庙即有庙会,特别是嵩山地区对龙的崇拜更甚。山区指天而生,农耕为本,明清两代登、巩县令多次到九龙庙许愿求雨。五月十五,夏季丰收人们要还愿,久而久之,形成了倒拜沟九龙庙“摸摸会”的雏形。每到会期,有数万人前来参会。

九龙庙崇拜者与日俱增。古时是用木棍在悬崖上架起曲折的吊桥而通向龙王庙的。明朝登封县令前来祈雨,带来很多供品,因路狭窄危险,无法运往庙中,县令急的团团转,对着九龙庙高呼:“你受命皇天,永泽中土,护佑良民,今来祀求,连路都没有?何能供奉?”只见晴天一声霹雳,东岩上显出一条崎岖的山道,当地群众都叫它龙挠路。如今这里的石头路上还留下深深的龙爪沟印。一时声名远扬,来朝拜的人越来越多。

【项目介绍】

摸摸会民间又叫夜摸会、拍手会、摸黑拍手定情会。会期有圣母祭祀,有祭龙活动,有求儿女的绵绵瓜瓞,有祈福美满婚姻的,有许愿的,有还愿的,有游览的。演变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其他文化活动、经贸活动,成了农村贸易、民间社火的场所。摸摸会和其他的民俗会极不相同,它具有独特的内容和风情,成为该地区流传久远、历史上罕见的、稀少的民俗事象。

摸摸会自然有它的来历。据当地人说,过去有不少女子婚后不孕,生儿育女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不会生育是极为痛苦的事情,但难以言表。一些少妇为求子,便趁夜黑人静,来到九龙潭圣母庙内,向圣母诉说衷肠,磕头焚香,祈祷求子。圣母灵验,每来祈子的少妇第二年必生贵子,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九龙圣母成了送子观音。她们便把农历五月十五——九龙圣母的生日定为还愿日,她们从十四晚悄悄来此,到天亮散去。

每逢会日,除本地善男信女到此焚香还愿外,巩义、新密等地群众也汇聚于此,规模达数千人,圣母庙香火极旺。摸摸会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摸摸会的确成了一些大龄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他(她)们或在潭水边戏嬉,或席地而坐,或在山林内追逐,或在圣母像前山盟海誓,给年轻人的情和爱增加了几多坚定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摸摸会也自然演变成了物资交流大会。正好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农事已忙完,大家休闲一下,或者走走亲戚。

【项目特点】

九龙庙前只有不到三分地大的平场,其余全是深谷、悬崖。赴会的上几万人群便涌集在这庙前方寸之地。因而,山崖上、石洞内、深谷的溪水旁、山顶的树林内到处是摸黑赴会的人影,庙内是男女信士们高声诵经声,溪边山崖上是男女演唱声,山洞、树林内是男女谈笑声。整个倒拜沟是一条沸腾的不夜山谷,它给与会者带来精神寄托及享受。会数百年来,五庙经久不衰,并代代传承有序。

嵩山摸摸会不同于普通的庙会交流会。由于它的特殊地理条件及优美怡人的环境,人们进入此地,犹如进入仙境,顿时,使人忘记世上一切烦恼,陶醉于古老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之中。所以说,它具有以下特征:

1、摸摸会是是典型的古老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种特殊形象,作为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嵩山摸摸会从它的名字上看似乎有民间所谓的“粗野”含意,其实并非如此。摸摸会是中岳嵩山原始祖先们对生殖崇拜留下的缩影,也是远古生殖文化文明的延续。摸摸会经久不衰深得民心,是典型的古老生殖崇拜。

2、摸摸会是民间信仰的集会。一到会期三里五乡及远方香客早早备好各种供品、灯笼、电灯香裱和吟经用的各种乐器,换上自己满意合体的衣服,约上志同道合的香客好友,五月十四日下午便结伴成群向嵩山九龙庙云集。上山赶会的人群直至午夜不断。夜里展开声势浩大的祭典活动:有祈求还愿的,有祈求丰收平安的,也有祈求国泰民安的。因庙小人多,满山遍野、崖洞、草地、溪水旁灯火通明,如一派繁华世界,浪漫仙境。

3、摸摸会具有民间特殊的神秘性。摸摸会由于是在特殊的时间,大会盛期是黑夜,形成了摸黑上山,摸黑祭祀,摸黑念经,摸黑游山,第二天一早又摸黑下山。

4、摸摸会具有自发性。五月十五下午,四面八方的信徒及社火参与者多达上万人,步行或乘车云集深山九龙庙前,此种行动没人动员,没人通知,全靠自觉或感悟,以虔诚的心向神灵表演绝技,来满足每个香民的心理平衡。几万人的摸摸会全是群众自发的形成,突显它的自发性。

5、摸摸会气氛和谐友爱。摸摸会是黑夜行路,只有二尺宽的半边峭路,下边是万丈悬崖,上边是崖石压顶。这里有个民谣“过了虎口崖,人人心想开,脚踩龙挠路,一步一仙台。”凡来此的人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又因人多路窄地方小,除庙前一片平地,周围全是悬崖,因此人人团结互让,都不在神前拌嘴。心中有“我们都是圣母九龙的子孙”的念想,从古至今,摸摸会是充满和谐友爱和伦理道德浓厚气氛的场所。

6、摸摸会具有特殊的地域性。由于摸摸会所在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年老人赶会是平衡心理,心怀对龙神的虔诚,年轻人来到深山赶会是想尝试了解稀奇古怪的“摸摸会”文化味道,初恋者是想感悟古老习俗的乐趣。总之,凡赶会者来到这特殊的地域内,各怀着自己的心愿,因而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7、摸摸会具有特定的时间性。摸摸会地处深山老林,谷深路窄,交通十分不便,是步行而来,徒步而去。盛会期又是夜间(晚八时至凌晨六时),又是每年的五月十五,它的时间性很特殊。五月为榴月,十五为月日(夜),人们在这特定的环境中,月亮从东边都督峰升起(棒槌峰),时隐时现,月色朦胧,听着那山风流水声,给身兼者带入仙境世界,忘记尘世一切烦恼。

8、摸摸会具有民间群体自娱自乐性。民国初年,大冶、卢店镇为还雨愿,曾有四十八道社火上山助兴,现在会期有骑毛驴、担经担、猩猩怪等,还有摊戏、大鼓书、河南坠子、豫剧、曲剧、快板书、喷大江东(说书)等等。整个深山沟一片沸腾,山上沟下达二里之余。

摸摸会是华夏子孙在漫长的封建农耕社会中人类生殖繁衍崇拜的典型延续,体现了人们对人性的极大关注。摸摸会的形式、时间、起源均体现出它具有原始部落族图腾崇拜的痕迹。表现了人们安于天命的精神特点和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Hash:4da509de04b2fe24f89af47c7118df2173ff2705

声明:此文由 河南非遗研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