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里千年,青白江最具文艺气质街区即将开建

说到文艺你想到的地方会是哪?

是轻奢聚集的宽窄巷子

还是高冷逼格的美术馆?

如果是我

会想去一个叫 城厢的地方看看

它比商业街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它比美术馆多了一份人间的烟火气

千年来未曾断代的古县治,龟背格局保存完好

绣川河水守护着九思巷

尘封的记忆在其间肆意流淌

诗礼传家的故事在这里徜徉

绣川书院——一座因“绣川河”更名,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县级书院遗址。今天城厢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与【 厢逢】一起

见证城厢蜕变之路

“Urban Renewal · 城市更新”记录

城厢文脉之川西第一书院

城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这里人杰地灵、古韵浓郁,1600年建制史、1400年县治史为这座古城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传说。有记载称在西魏553年,这里名为金渊郡白牟县,而城厢就是当初白牟县的县治所在地。

如今这座千年古城—城厢。依然保留着文庙、绣川书院、三清观陈氏宗祠、武庙...等至汉朝以来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有6处省级文保单位、66处历史文物点,其中又含4处宗教建筑,30余处祠堂,70余处历史院落和12处工业旧址。

成都·城厢古镇 三清观

▲ 成都·城厢古镇 寿佛寺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书院

这些历史遗存无一不在讲述着这里曾经的繁荣。

城厢古镇不但历史底蕴丰厚,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保存的完好度。

其中绣川书院便是现在全省唯一保留完好的县级书院遗址、更曾是晚清川西地区最活跃书院、成都地区最大书院。自清康熙59年(1720)迁至现址已有300年。

绣川书院原名金堂书院,清康熙年间迁至现址时,因邻靠“绣川河”更名为“绣川书院”。自此与“绣”结缘。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书院 清嘉庆年间绣川书院全貌

作为一个专业培养文人学子的书院,书院的建筑规制也必定专业。绣川书院共四进,一二进为庭院,两侧有厢房;三进为外讲堂;四进为内讲堂。青瓦屋面,花格门窗,一砖一木仿佛都记录着当年的办学盛景:

在过去的七八百年间,绣川书院先后培育了《全宋诗》精选的作者黄中庸、理学家谢湜、文史学家张晋生,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哲学家贺麟、植物学家何铸、著名作家流沙河等。

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新式学校及其制度的引入,光绪皇帝于1901年诏令全国书院一律改为新学堂,中国书院及其制度就此结束。

民国年间,绣川书院更名为金渊小学,开始向现代学校转型。

解放后(1949年),金渊小学再次更名为城厢第一小学。

1965年左右,乡试考棚拆除,其场地作为城厢中学的操场。

1998年10月,绣川书院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被列为第七批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书院

绣川河与绣川书院,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城厢的岁月变迁,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子奋发图强。

如今诗礼传家的人文精神在这里得到全新的延续。位于绣川书院旁的文化商业街区 绣川秀里将承载“绣川”二字的天府人文情怀,打造青白江最具文艺气质文化商业街区。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书院

绣川秀里

复建古韵气质,重修旧好时

“绣川秀里文化商业街区”的名字由来,不仅承袭了绣川书院与河流的人文情怀,还融入了来自1600多公里外,名为“黄山秀里”的雅致情怀。

位于安徽黟县城北的黄山秀里系一德集团运营方重点打造,这里青山环抱、绿水潺缓、农田苍翠中,徽派民居错落有致、商业老街古朴沧桑。

▲ 黄山秀里

黄山秀里因拍摄《卧虎藏龙》、《小花》、《风月》、《武林外传》而家喻户晓,又因成功的保护、发展并存的开发模式在业内驰名。

▲ 黄山秀里

发展与保护并存,人文与精神延续,绣川秀里的“秀里”二字便来源于此。

绣川书院的文化传承、绣川河的千年气节、黄山秀里的活色生香,三大基因交融汇聚,绣川秀里文化商业街区从命名开始就“天赋异禀”。

不仅于此,城厢开发建设运营方在业态规划上,也引入体系内成熟商业概念,定制化打造属于城厢古镇天府原真生活的黄金30小时。从周一到周五每晚的18:00-24:00,每周六10:00至周日16:00。未来的每一个周末黄金30小时,您都能在城厢体验欢愉,感受天府原真生活。

这样的消费时间规划,不但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客群的定制化消费需求,还能为街区商户持续导流,365天不间断客流输送模式。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秀里商业街区效果图

绣川秀里文化商业街区业态主要以餐饮、休闲娱乐和零售为主。为符合文化商业街区的总体定位,在品牌遴选上以富含文化气息为核心要素排布总体品牌矩阵。

坐落于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内,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势的城厢绣川秀里,既能满足城厢本地及青白江、金堂区域的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和休闲社交消费;又能满足铁路港、万贯等区域政企人员的商务接待、社交及休闲娱乐消费;还能满足大学生群体、成都及周边城市的节假日休憩消费。

南里 · 北里

启承转合的文艺复兴

城厢镇的建筑特色属于典型的川西民居。川西民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自成一家,成为相对独立的民居建筑样式,是中国民居中的瑰宝。

▲ 成都·城厢古镇 建筑

为了保留延续城厢镇的川西建筑风格,在不破坏文保和城镇肌理的前提下进行复建,绣川秀里的设计方案也经过了多次反复优化,力图精益求精。

无数个讨论会,无数个凌晨四点、无数个方案递交、无数次正式汇报与交流后,终于实现能在与历史环境进行呼应的同时,满足商业需要、物业条件的复建方案。

▲ 成都·城厢古镇 传统街巷

在与设计师沟通中我们了解到,绣川秀里原为四川省木螺钉厂、城厢中学用地范围,毗邻绣川书院、净土寺、武庙等省级文保建筑。

“为了弥补城厢古镇肌理,绣川秀里的复建工程将以院落形式进行设计。我们结合了川西传统肌理及风貌,并在高度、体量、材料、立面、色彩和细部上与历史风貌相协调。协调但不仿古,在演绎城厢传统街巷肌理的前提下,设计布局风格多元化的建筑院落”。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秀里建筑平面图

绣川秀里文化商业街区一纵一横分为2大片区,分别是绣川南里片区、绣川北里片区。

以南北向主街结合东西向支巷为骨架,空间尺度依循古镇传统格局,再现院落布局。并利用局部披檐落柱,形成连续的檐廊街,串联休憩空间,交织生活与旅游动线。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秀里 效果图

南里地块因毗邻绣川书院、净土寺、武庙等省级文保建筑,必须确保在尊重城厢镇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在高度上和形态上就要确保街区相对低调,围绕觉皇殿,绣川书院为核心进行建设。

如何自然的融入绣川书院等文保建筑群?设计团队多次研究讨论后,最终确定通过对1965年拆除的绣川书院乡试考棚进行整治复现,将绣川书院与新建的院落组团缝合在一起。

利用考棚与广场的对位关系,这里将形成节假日的集会与演绎空间,游客走在南里主街,可随时的隐约看到绣川书院主体,甚至觉皇殿一隅。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秀里 南里效果图 左侧建筑为复建考棚示意

商业街区入口建筑用现代手法处理本地特色的类歇山屋顶,特意保持传统的屋顶水分曲线,同时更具有文化属性,以与绣川书院文化主题相呼应。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秀里 南里效果图 左侧建筑为复建考棚 右侧建筑采用本地特色的歇山屋顶

设计团队还通过打造联通共享院落和南广场入口进行地面铺装,对曾经的净土寺边界作出回应。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秀里 内院效果图 水岸相隔之处为对净土寺的历史回应及致敬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秀里南广场效果图 广场中部地面铺装为净土寺历史上的边界所在

不同于南里的文化传承,北里从传统文化的主轴偏离出来,延续城厢工业时期的工业厂房元素(所在地块是原木螺钉厂用地),结合现代建筑改造的手法,追寻新旧结合,展现历史演进的脉络。

▲ 成都·城厢古镇 绣川秀里 北里主街效果图 墙体采用植物覆盖的方式 营造工业感

-

城市不会因为“老”而失去活力,保持着“好奇心”的城厢开始了属于她的“逆生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城厢古镇,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挖掘出了属于自己的文艺复兴之路,给原生居民及游客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从书香气质到工业风,配合自然随意的原生社区,重塑城市肌理,绣川秀里不仅是文化商业街区,更是率先坐落在青白江的高品质艺术空间。她即将走进成都人的视野,赋予生活以美学,以极富古韵设计感的空间为载体,构建集社交、文化、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平台,为成都乃至四川人带来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这个区域的时尚和潮流热度,似乎要从绣川秀里开始。记忆中的城厢,也终将穿上新衣,带着文化和自由的气息,在这广阔的世界翩翩起舞。

绣川秀里文化商业街区即将开建。

2021年6月,敬请期待。

转自:厢逢

关注

Hash:19a727713387ee23590ad2ba774d57402612562f

声明:此文由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