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山:一枚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

触摸历史印记 · 见证成华风采

天府文化 游文旅成华 | 第 36 期

中国文化中

用方位来给山川命名比较常见

如东西南北中,五岳名山

比如陶渊明笔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

成都区域内

最有名的莫过于“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距离成都将近100公里

离主城区比较远

那么在成都的近郊呢

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原

东偏北方向也并没有高大的山脉

仅仅有一道浅浅的丘陵

而这道丘陵居然被人们称之为“东山

这是为什么呢?

在为你讲解“东山”的由来之前

我先告诉你这个“东山”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成都平原海拔约500米左右

而“东山”丘陵只是稍微凸出10米到100多米不等

据学者考察

东山大约有460平方公里

它的面积比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面积加在一起还要大

东山涵盖哪些范围呢?我们来画个圈,从牛市口开始,正东向偏北画6公里,到达保和场,在保和场往北,经过莲花向阳新山、新沙庙、白莲、磨盘山、天回山,再向东经过回龙山木兰山新店子、红瓦店,再折向南边,经过龙王场、卷棚寺、金龙寺、万兴场,再折回西边,经过两河、同安、大面铺、高店子、杨柳店,最后回到牛市口。画出来的这个“圈”这就是“东山”大致的地域范围。

耳机那边的你是不是都快听晕了?不要慌,简单来说,东山实际上包括的是今天的成华、锦江龙泉驿、新都青白江金堂简阳等区县的部分地区。了解了“东山”的地域范围,我们再来追溯一下的它历史。迄今为止,最早发现“东山”这个词汇的文献是在宋代,宋朝皇祐初年,也就是公元1050年。那一年,成都东部出现了干旱。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很疑惑,不都说成都是“天府之国”嘛,怎么也会遭受干旱呢?我们来听听当时的文献记载:“成都十县,多引江水溉田,咸为沃壤。惟灵池疏决不到,须俟天雨,俗谓之雷鸣雨。节及三春后,晴逾两月强。”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原来,成都平原之所以富饶,离不开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丰功伟绩。但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惠及了成都大部分地区,唯独成都东边的灵池县丘陵一带,没能享受到这种便利,农业灌溉只能靠天吃饭。皇祐初年的一个春天,成都东边的灵池县,也就是现在龙泉驿一带,出现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干旱,池塘干涸,树叶焦黄,禾苗枯萎,鱼虾都往钻泥土里钻,农夫们满面愁容,市民也倍感惶恐。

在古代遭遇了干旱怎么办?赶紧烧香求雨啊!这种涉及民生的头等大事,地方官员自然也不敢大意。当时的灵池知县就急忙跑去祭祀,并篆刻了一块碑,来记录这件事情。碑文里说:当时是在一个叫做圣母山的地方烧香求雨。圣母山在哪里呢?在灵池东山朱真人洞。这里的“灵池东山”,就是指龙泉周围的丘陵地区。注意这四个字,“灵池东山”,这就是“东山”这个词最早的史料记载。而这块记载当时烧香求雨的宋代石碑,现收藏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博物馆,距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了。

时间到了清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63年,四川丹棱(léng)县人、雍正朝的进士,彭端淑辞官回乡,担任了锦江书院的山长。这个人可了不得,他与李调(tiao第二声)元、张问陶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游山玩水,是古代文人的共同爱好。某一天,彭端淑就做了一次东山二日游。他东出迎晖门,也就是清代成都的东门,经过长春桥,也就是现在的东门大桥,从牛市口沿着东大路到达成都东边的丘陵。当时,正好是夕阳西下,有徐徐晚风吹过来,彭端淑借宿在一座寺庙里,对着月光,喝了点小酒,兴致有点高,就写了一首诗,来记录此次旅行的见闻,其中有两句是这么写的:

“言向东山去,直沿锦水傍。”

意思是沿着锦水的方向,一直走到了东山,诗里面也提到了“东山”这个词,这份史料距今也有250多年的历史了。

时间往后推移,清末民初的时候,出现了“华阳东山”这一地域概念,华阳县的一些客家家族,将它作为自己的居住地写进了族谱中。

你或许听说过“湖广填四川”,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移民大潮,从清朝初年一直延续到清朝中期。一位原圣灯乡的村民陈直谷,收藏着一本《陈氏族谱》,记载了他的家族迁移到东山的历史。

族谱中这样写道:“陈氏二十八世祖会倬公,携三子……于清乾隆十九年,自广东长乐县……西上巴蜀,置业居住于四川华阳县……是为入川始祖。”东山《林氏族谱》也记述道:“清雍正癸丑年……携眷自粤长乐徙蜀,至成都、华阳定居立业,是为入川林氏一宗之先祖”。

据调查,像陈氏和林氏家族一样,移民到东山的客家人,至今已繁衍到有50余万人。这些客家人主要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粤闽赣边界,也就是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跋山涉水而来的。

按照先来先得的原则,最先抵达成都的湖广移民,也就是现在湖北湖南的移民占据了成都西南的平坝一带。而后来抵达的客家人则在东边丘陵地区安营扎寨,定居下来。

成都东山地区是四川境内发现的客家人居住最集中、面积最大、人数最多、客家方言保存得最好的一个客家人的聚居区。

成都有句老话“四川108县,县县都有土语”。意思是说四川人的来源复杂,方言具有多样性,而省会成都更是一座移民城市。

按照语言学的分类,成都通行的语言是标准的西南官话,属于北方语系。然而,在成都东山一带,却能听到一种声调、发音和词汇都很独特的方言。说这种方言的人,就是客家人。成都人叫他们为“土广东”,用来区别说粤语的广东人。

成都东山客家学者钟禄元先生说,“只要出了成都东门外牛市口,就可以听见那种语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桃坊说:这些“土广东”原本是汉族的一支民系,保存了汉族的古老语言和文化,在清代初年移民风潮中长途跋涉来到四川。他们散居于四川各地,在成都附近的东山形成了一个较大而集中的客家方言区。在成都遇到客家人的时候,他们往往自称是“东山上来的”。

据资料反映,成华区目前有30万左右客家人,龙潭寺的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0%以上。白莲池街道和龙潭寺街道相邻,都属于东山地区,也有为数不少的客家人。

听完了成都东山的地域范围、史料记载、历史变迁和聚落文化,你或许发现了,成都东山,既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名词,也是社会学、语言学意义上的概念,它满满地承载着成都的移民历史和文化历史,是中国社会发展、语言发展领域具有独特风貌的一片沃土,值得我们深深的发掘与研究。

(来源:《沙河风》作者:刘小葵 编辑:何珂)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喜马拉雅文旅成华公众号,可以了解更多成华的历史和文化

Hash:163861afb223346a1a1bf1f0bcc595f6cdd974e9

声明:此文由 成华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