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庙:桃园三结义,千载真兄弟

三国圣地 智慧武侯

三国文化四川一张重要的名片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以下简称“武侯祠”)

是全球知名的“三国圣地”

也是武侯区重要的文旅资源

今天我们来逛 三义

漫话三国

三义庙

成都武侯祠三义庙 摄影/黄文志

正史中并无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在《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严肃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历史上刘、关、张三人确实情同手足。

宋元以来,通俗文艺对三人的关系以及同打江山的历史即已开始文学化了,通过《三国志平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和《关西故事》的增饰与渲染,正逐渐形成“桃园结义”故事。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明之际的社会大动荡年代,许多农民起义都曾利用过“结义”形式来组织自己。罗贯中本人也曾“有志图王”,还当过义军首领之一——张士诚的幕僚。正由于此,他在写作《三国演义》时,便把宋元以来即已形成的“桃园结义”故事予以总结性概括,同时又将现实生活中的“结义”形式加以典型化的处理。该故事是对历史的合理延伸与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和读者心理,因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几百年来影响极大,妇孺皆知。

“桃园结义”这种只讲义气不论出身的故事,受到百姓喜爱。后来,陆续出现了专门祭祀三人的庙宇,比如河北涿郡的三义宫和迁建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三义庙。

电视剧《三国演义》( 1994年)桃园结义剧照

三义庙历史沿革

三义庙的名字就取自于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但最初的名字是三义祠, 是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主持修建的。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义祠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全面修葺,现在所见的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平米,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三义庙从提督街原状迁建至武侯祠内。整个建筑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来的建筑构件一一编号后拆下,运输到武侯祠内再按编号搭建起来,恢复原貌。

迁建后的三义庙

现在的三义庙是一进四合院,由拜殿、大殿和两侧的廊房组成。庙内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达半米多宽。其中,有24根石柱上刻了对联12幅,联文都是描金的,恢弘阔气。

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五米,抬梁式屋架,彻上明造,檐撑雕花,其前用木栅栏代墙封挡,只留中间开口为大门。大门内东侧挂一高约二米的大钟,是按我国寺庙惯例置备的礼器。此钟横截面为正圆形,侈口,近口处饰方形云纹,中、上部饰横向长方块乳钉纹二十块;纵向长方块纹四块。其中纵向两长方块内铸“三义庙忠义千秋钟”“成都武侯祠庚辰年孟秋制”铭文。

廊坊的两侧墙壁上,新增了10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都取自于明崇祯本《三国水浒全传》插图。拜殿东墙南首的《桃园三结义》和西墙南首的《三英战吕布》都是2.2×2.3米的黑色大理石画像石刻。石刻后方,各有四通白描的青石画像碑。东边依次为《张翼德怒鞭督邮》《云长延津诛文丑》《关云长义释曹操》《玄德进位汉中王》;西边依次为《关云长刮骨疗毒》、《关云长单刀赴会》、《玄德智娶孙夫人》、《张翼德义释严颜》。

正殿五开间,深8.5米,抬梁式屋架,天花板不作彩绘,花雕饰檐撑。大殿中部三间靠后墙处设神龛,内有塑像:刘备居中,高2.8米;东为关羽、西为张飞,均高2.6米。三像造型根据《三国演义》描写而作,着单色布衣,是结义后创业时期的形象,很符合“三义庙”民间风俗庙宇的特点。

刘备居中,东为关羽、西为张飞

冷知识:为什么结义一定是桃园?不能是苹果园、杏园、百草园、香蕉园

古人比较封建,相信“鬼神”的存在,也十分相信桃木可以辟邪的说法。在《辞源》中有这样的记载:“古时刻桃木人,立于户中以避邪”。古人认为鬼惧桃树,故常削桃木为人形,立于户外,用于驱鬼辟邪。兄弟结拜,是一件非常非常严肃、庄重的事情。所以,后人认为,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其他不能驱鬼镇邪的花果园就不做考虑了。

(来源:武侯区文体旅局微信公众号)

Hash:034ffa2ae98f5588d667cd0287d5f4d92d926944

声明:此文由 武侯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