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憋屈”的国宝,被道士当腌菜缸!

北海团城承光殿前,

有一座蓝色琉璃瓦的石亭叫玉瓮亭

亭中汉白玉的石座上放置着一个元代大酒瓮,

堪称我国体积最大的传世玉器

——渎山大玉海。

无独有偶,

在宣武门外法源寺内也有座渎山大玉海。

这两座大玉海究竟是什么关系?

谁先谁后,孰真孰假?

它们为什么存放在两处?

这背后有个长达700多年的故事。

忽必烈犒赏三军的“大酒缸”

“渎山大玉海” 又名“大玉瓮”、“酒海”,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巨型玉石雕刻而成,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长4.93米,重约3500公斤。体略呈椭圆形,内里被挖空,可储酒30余石,大约相当于三千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相传是元二年(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

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在建大都时,以金代的琼华岛为中心,将琼华岛改名万岁山,于山的最高处建起广寒殿,大宴群臣。元人向来豪放不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为此,忽必烈命数十名工匠,花了五年时间,将一块整玉雕成一巨大酒瓮用以饮酒作乐,并命名为“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口呈椭圆形,周身雕刻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翻滚,漩涡激流,气势磅礴。在海涛之中,又有龙、猪、马、鹿、犀、螺等神异化动物游戏其间,海龙下身隐于水中,上身探出水面,张牙舞爪,戏弄面前瑞云托承的宝珠。猪、马、犀、鹿等动物遍体生鳞,使人联想到神话里龙宫中的兽形神怪和虾兵蟹将。可以说,这是一幅活生生的龙宫世界的景象,神秘莫测。

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器不仅形体巨大,气度不凡,而且雕工极精,利用玉色的黑白变化来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现动物的眉目花斑,可谓匠心独运,技艺高超。

可以想象,当年忽必烈与他的功臣们围着这绝世的大酒瓮开怀畅饮,是何等的豪放!

流落民间成道观“腌菜缸”

然而世事多变,元朝灭亡后,元大都的宫殿大多被拆毁,作为教育国人奢侈亡国的鲜活例证。但是,放置大玉海的广寒殿却被幸运地保留下来。

明万历七年(1579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广寒殿失火,继而倒塌,“渎山大玉海”被紧急转运了出去,搬到了皇家的御用监。御用监是专门制作宫廷器玩的地方,清代时改为道观,名真武庙。道士们不知它的来历,将它作为腌菜缸使用。

直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真武庙重修时,才发现石钵实为玉制,于是将菜掏出,清洗干净,在里面储水,并放入山石,以示南海普陀之意,置于观音大士前。同时,将真武庙改名“玉钵庵”,连庵前的胡同也改成“玉钵胡同”了。但此时,人们仍不知这一玉钵的真实身份与来历。

直至乾隆年间,赐居在这一带的翰林院学者来庵里游玩,看到这一不凡的玉钵,认为绝非民间的器物。他们翻寻资料,反复考证,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丢失数百年的元代广寒殿前的大玉海。于是报告了乾隆皇帝,通晓历史文物的乾隆喜出望外,于乾隆十年(1745年)命内务府拨银十万两送至玉钵庵买回玉钵。但他没有同时移回底座,而是另刻汉白玉底座改置玉钵,一同置于北海团城承光殿前。

这期间,乾隆皇帝对玉海上的龙鳞纹与其他海兽的鳞纹没有尊卑之别极为不满,先后命人将“渎山大玉海”重新修整了4次,现在玉海上除了龙身颈外,其他的龙鳞纹都具有明显的清代特色。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重修玉钵庵,又命复制了一个玉钵送至庵中,放在原底座上,以使玉钵庵名副其实。此外,乾隆帝还为这件国宝亲笔题写了三首诗,命人镌刻在玉器的腹壁上。这些诗作还配有序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件玉器的来历和流传经过。

1980年,在重修宣武门外法源寺时,考虑到玉钵庵已成民居,为更好保护玉钵,将玉钵庵中的玉钵及底座一起移往法源寺。于是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格局:在团城承光殿内放置的是元代的玉钵与清代的底座,在法源寺放置的是清代仿制的玉钵与元代的原底座。

“渎山大玉海”的命名之谜

关于渎山大玉海,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它究竟是用什么玉料制成?玉料出自何处?元朝人为何把这件玉雕命名为“渎山大玉海”,“渎山”一词又是何意?

后人对“渎(dú)山”的字意进行了各种猜想,一说是因玉料产于“渎山(岷山的古称,在今四川北部)”而得名;再一说是因当时放置大玉海的琼华岛四周被水包围,故称为“渎山”;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玉海上雕刻有山渎等纹饰,因而称“渎山”。

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是,渎山大玉海的“渎山”二字,通假“独山”。独山河南南阳西北,是中国传统的玉材产地。独山玉,因产自河南南阳市北郊的“独山”而得名,又称“独玉”、“南阳玉”,是中国独有的玉种。

独玉质地坚韧致密、细腻柔润,色彩斑驳陆离,常常是由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的多彩玉。颜色绿、白、红、黄、紫、蓝应有尽有,能分成九大类一百多种,其多彩性是其他玉种所无法比拟的。独玉不是翡翠,但高档独玉接近透明,翠绿色的硬度可与翡翠媲美;独玉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质凝腻柔嫩,丰腴可人,颇具白玉品质。也正因为如此,国人将其和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湖北绿松石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

鲜有出其右者。

且在我国传世至今的数十万件玉器中,

它是唯一一件可以辨认的蒙古时期的玉器

(公元1271年忽必烈才定国号为元),

并在历史上流传有序

(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

另外,从广寒殿到团城,

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

综合考虑,

它当之无愧为“镇国玉器之首”!

声明:文章内容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我们。

Hash:785fa4be0b8f586ac46af2db79f4db831b8b387c

声明:此文由 企业家收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