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园林曝书亭——《虎斋》2018年第224期(总第1312期,11月6日)

小小园林曝书亭

池上桑槐柯叶疎,堤南黄阁此分居。

未妨七夕闲行去,看曝中亭万卷书

这是梅里诗人缪元英《梅花溪踏春词》中的一首,缪还在诗后自注:“竹垞先生为文恪公曾孙,移居于吾里荷花池,池北双槐,南曝书亭。”

2001年,当时笔者刚到王店镇文化站工作,出于对朱彝尊老先生的敬仰,第一件事就是拜谒曝书亭。望着这翠竹掩映、古木参天,古朴风雅的竹垞故居,我兴致所至,也念出了二句“小小园林曝书亭 见证历史三百年”。

1

小小园林曝书亭 见证历史三百年

王店镇广平路1号有一处占地约十亩的小小园林,原名“竹垞”,内有著名建筑曝书亭,因朱彝尊著作《曝书亭集》闻名于世,后人遂以曝书亭作为园林名,竹垞反而不被人知。195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将曝书亭列为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曝书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981年又重新公布,1994年被列为嘉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关于曝书亭的来历,还要追溯到清康熙年间。清顺治二年(1645)朱彝尊入赘归安县(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儒学教谕冯镇鼎家。随之避兵练浦五儿子桥(在今余新镇明星村),这一年,朱17岁。顺治六年(1649),朱彝尊为照顾自家父母兄弟,携夫人冯氏从岳父家避难之地练浦塘东的冯村(即现南湖区余新镇明星村的冯家村)移居梅里(今王店镇),先住在塘桥,后租赁道南茅亭(在现建林村境内),并将其生父茂曙接来团聚,后又移居镇东南的接连桥(约在今凤珍村和南梅村之间)。顺治十五年(1658),朱彝尊在梅里“择居里南荷花池之阳”。水的北边、山之南边称“阳”,即太阳能首先照到的地方,所以“荷花池之阳”应该在今曝书亭荷花池以北到梅溪边的地方。

康熙八年(1669),朱彝尊40岁,那年,他自山东游历归来,在原居住的地方又购置了土地,“买宅于邻,宅西有竹”,并将所居称为“竹垞”。“竹垞”二字系北京人、崇祯四年进士孙承泽(号退谷)所题。据《古代汉语词典》载,“垞”(cha阳平)有两种解释,一是土丘,唐朝诗人王维有“轻舟南垞去,北垞渺难即”的诗句。二是古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北。笔者又上网查了《在线字典》:按《玉篇》,古文宅作垞,所以笔者理解,在古代“垞”或许就是“宅”的另一种写法。朱彝尊《风中柳·戏题竹垞壁》:“有竹千竿,宁使食时无肉,也不须,更移珍木。北垞也竹,南垞也竹,护吾庐,几丛寒玉。”郭征《竹垞》诗云:“垞西南北竹纵横”,可见朱彝尊的居所被竹林所掩映,体现了古代文人爱竹如命、崇尚高风亮节的精神。竹垞四周,朱彝尊垒石为墙,编枳为篱,望之竹树交荫,蔚然深秀,饶有幽趣。

康熙三十二年(1693),64岁的朱彝尊“引疾乞归,定居故里,专意著述”,朱彝尊对竹垞的定位是“不乡不市村落,半耕半读人家”。在这前后几年里,他不但陆续建起了曝书亭、潜采堂、娱老轩、醧舫、六峰阁、杏花雨山房、茶烟阁、木笔龛、敬悦斋、桂之树轩、春酒库、枣香书屋、拥书楼、煮茶听雪之亭、静志居、钓船坊等建筑,还营造了南洄、北洄、橙子冈、菊塍、桐阶、茭池、梧叶桯、蝴蝶局、槐沜、荷池、芋陂、青桂岩、落帆步、绣鸭滩、同心兰砌等二十景,后又改为十二景,后人又建造了朱竹垞太史祠。可惜现在大都已湮灭。

曝书亭为竹垞的十二景之冠。据记载,竹垞原有面积很大,现在的曝书亭是南垞的一隅,大约只占原来的十分之一。

2

曝书亭(竹垞)内建筑简介

由于历史的原因,竹垞内的建筑已留存不多,现参考历史资料和现有实体对竹垞内的建筑作一不完全的描述。

(一)现存建筑物

曝书亭

在南垞之北、荷花池之南。朱彝尊有诗云:“主人五亩园,曝书亭在北。”《著书砚铭》:“北垞南,南垞北,中有曝书亭,空明无四壁”。郭征《曝书亭》诗:“名山事业老逾贪,散帙晴檐扫白蟫。故实他年寻好事,曝书亭在藕花南。”亭筑于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夏,砖木石结构。占地36.39平方米,砖砌座墩墙高0.50米,墙上置木结构美人靠高0.50米,四铺水,歇山顶。灰梗平脊,嫩戗发式,翼角上翘,盘花装饰。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康熙三十五年夏,筑曝书亭于所居荷花池南,有《曝书亭偶然作》九首。”曝书亭短槛虚棂便于散帙,是一座四面通风的建筑。四周青石柱上,有清嘉庆元年(1796)两浙督学阮元嘱嘉兴知府、满族诗人伊汤安重修曝书亭时所镌碑碣,概述多次重修此亭的经过以及阮元和朱彝尊《百字令》词。西北两根石柱上刻有杜甫诗、汪揖书、阮元摹写的楹联:“会须上番看成竹,何处老翁来赋诗”,北檐下“曝书亭”三字的匾额为清初文学家严绳孙所书。该亭是朱彝尊晒书之处,故名为“曝书亭”。朱彝尊《曝书亭偶然作》:“葡萄煎浓注酒饼,酒阑荷叶香满汀。新凉枕簟不妨设,时有北风吹我亭。”

关于曝书亭,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发现有位老者露着肚皮在晒太阳,而当时正是寒冬季节,于是康熙就好奇地问他:“为何大冬天的还敞开衣服?”老人回答道:“我肚子里的书快要霉掉了,所以拿出来晒晒。”康熙明白老者是一位十分博学的人,于是就召见他。这位老者正是朱彝尊,后来他做了皇帝的日讲起居官。曝书亭现保存较完整,亭顶改用望砖石灰粉白,四戗角尚保留用望板,水泥铺地,平面呈正方形。朱彝尊曾以亭为名,分别着有《曝书亭集》八十卷和《曝书亭词》七卷。

康熙二十三年(1684)朱彝尊因私自带着他的学生入内廷抄录四方经进书,被学士牛钮弹劾而降一级,住所也移到了宣武门外的海柏寺街。朱彝尊将新居所取名为“古藤书屋”,并建造了一座曝书亭,亭子有柱无壁,专为晒书之用。想必王店的曝书亭就是北京曝书亭的翻版吧。

潜采堂

原址在南垞之北、醧舫之东,筑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为朱彝尊读书、著述、藏书、书写之所。“潜采”两字寓意为深藏图书、专心博采学问。朱彝尊晚年自京归里后,积藏图书八万卷,将藏书分经、艺、史、志、子、集、类、说八门妥加收藏。朱彝尊对书籍十分钟爱,在藏书中镌白文十二字:“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潜采堂因而闻名于世。但到其孙朱稻孙时因家贫日不敷出,藏书也逐渐散佚。现在的潜采堂位于醧舫之西,与杨谦《梅里志》所记方位不同,可能是后代移置于现址。墙上嵌有的朱彝尊戴笠石刻像,是1963年修葺时由倾圮的太史祠中移入。梁上悬挂的“研经博物”横匾,原系康熙四十四年皇帝下江南时,朱彝尊进献《经义考》初稿后,获康熙御笔嘉奖,后因横匾失落,由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重书。堂中原还藏有朱彝尊爱物端砚、描绘当年竹垞全景的画卷《竹垞图》、朱氏亲书条幅和楹联等真迹,现存嘉兴市博物馆

醧舫

建筑时间与曝书亭同。在现潜采堂之西,座东朝南,砖木结构,傍荷花池而筑。舫有三楹,四铺水,小歇山,水戗发式,灰梗平脊。翼角盘花装饰,系七架穿斗式三楹水榭。通面宽12.40米,通进深7.04米,檐柱高2.50米,中柱高4.24米,举折不大,坡度平缓。明间面宽3.40米,东西对称的圆洞门为过道,次间各面宽4.50米,南次间临池三面置窗,窗框安装在美人靠上,东西对称各有一扇现代长方形玻璃窗。北次间中间砌腰墙一分为二,东西对称各两扇现代式长方形玻璃窗。北面山墙连接围墙。

醧舫三面临池,推窗可观荷莲、游鱼,胜似画舫,舫名由此而来。朱彝尊《怀乡口号诗》:“醧舫西偏尽竹梧,紫薇山石尽教铺。儿童乡里堪娱日,不用千金买佛奴。” 醧舫周围梧桐、青竹环抱,庭阴空翠,与插架丹黄相映。是朱彝尊宴饮宾客、吟诗唱和的场所,晚年又招弟子王浤、沈翼、朱琪同次孙朱稻孙读书其中,成为书斋。梁上有一“醧舫”横匾,出自清代郑簠手笔。郭征《题醧舫诗》:“醧舫窗蓬覆竹梧,八分郑簠老来麄。沾唇我鲜三升量,也挈吟瓢混酒徒。”

娱老轩

在醧舫之东数步,建造时间晚于曝书亭。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四铺水小歇山、水戗发式。正脊为灰梗平脊,翼角盘花装饰,通面宽8.39米,通进深7.47米(其中前檐廊进深1.22米),明间面宽3.49米。正门为三套落地长窗,次向各面宽2.40米,朝南明墙上各一套六角窗(原为八角窗)。东西山墙上各有六角窗两套(原为八角窗),朝北后檐墙连接围墙,明次间无隔墙,为七架前檐廊三楹厅堂。朱彝尊晚年着书均在娱老轩,轩近春酒库,《曝书亭著录序》云:“盖将以娱吾老焉。”故名。

六峰阁

此阁朱彝尊生前欲筑未果。六峰指的是硖石东山、西山以及海盐横山、小横山和嘉桐界(现划归海宁)殳山、史山。朱氏生前虽未筑此阁,然而他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刊印其著作《明诗综》时,已用上六峰阁的名义,其孙朱稻孙(稼翁)刊其诗稿四卷亦以六峰阁为名。现园中之六峰亭乃民国元年(1912)里人所建,亭筑于假山之上,为全园制高点。砖木结构,攒尖顶,嫩戗发式,翼角上翘,平灰顶,万字挂落,屋面用石灰堆成筒瓦形状,置滴水瓦。水泥铺地,砖砌水泥粉面座墩墙,墙上置美人靠。墙高0.50米,美人靠高0.50米,平面呈六角形。穿紫藤架,跨四曲桥,见荷花池中红花碧波相映成趣。亭前“文革”前曾悬有张宗祥所书“六峰亭”的匾额,现为后人所摹。郭征《六峰阁》诗:“为收景色敞云屏,卷幔风微宿雨醒。淡尽秋烟吟倚阁,看山最好在遥青。” 六峰亭下有一方石铺就的甬道,长数十米,两旁古树攲侧,绿荫深秀。质朴淡雅的艺术风格,疏密有致的结构布局,为国内园林建筑专家所重视。

(二)已不存在的建筑

静志居

在潜采堂东,桂之树轩后,已不存,建造时间亦不详。冯衍《显志赋》云:“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斋名由此而来。朱彝尊名作艳体词《静志居琴趣》及诗《风怀二百韵》,清代传闻为怀其妻妹冯寿常(字静志)而作,朱彝尊少时曾读书冯家,后赘于冯家(俗称“做女婿”),与静志感情甚笃,故有此说。朱氏所编的《明诗综》中有《静志居诗话》二十四卷。

茶烟阁

名称为朱彝尊少壮侨寓时所题,阁已不存。建造时间及位置不详,但根据竹垞内建筑大都在东北位置,故而推测该建筑位于原潜采堂西,朱彝尊词集《茶烟阁体物集》三卷即以此而名。朱昆田《题四时写生折枝图》:“小白长红风露零,好呼花匠莳闲庭。何时一缕茶烟外,拗取鲜枝插胆瓶。”

敬悦斋

在原潜采堂后,建造时间和斋名寓意均不详。朱彝尊集中有“醧舫”、“敬悦斋”两箴(“箴”为古代一种以告诫规劝为主的文体),列于潜采堂之后,斋已不存。

桂之树轩

在原潜采堂南、静志居前,无存。以轩外有桂树而得名,建造时间不详。杨蟠《竹垞小志》:“轩在潜采堂西偏,轩前丛桂一林。”先生布以窠石,可以坐客,深秋后,桂花清香馥郁、赏桂吟诗,十分雅趣。朱绛《桂之树轩》诗:“老树发古香,凉蟾照数节。一夜秋风来,枝头洒黄雪。”

煮茶听雪亭

在南垞原潜采堂南,为竹垞园林中休憩之亭,建造时间不详,亦无存。杨蟠《竹垞小志》:亭在南垞,先生《盆梅联》句:“花边乡梦两人同,放鹤洲南听雪亭。”

春酒库

在潜采堂东、娱老轩之后,无存。乡里百姓向朱彝尊讨教习字时带来一些酿米酒用的酒曲,先生自酿杜酒贮存在这里,每当客至,便在娱老轩小酌。朱彝尊《题洪生对酒图》:“酒库经访六度开,近无月奉市官醅。荆高旧侣多零落,赖尔南邻日往来。”杨谦《梅溪百咏》:“渔溪好景咏溪南,酒库书楼我未谙。四月枣香香细细,三冬听雪雪毵毵。”

拥书楼

朱彝尊《池上编篱偶成》有“拥书万卷不言贫”之句,但未曾听说建有拥书楼,晚年曾欲在南湖放鹤洲购置一楼,但也未果。所以说,这拥书楼只是朱彝尊的设想而已,并未见真楼。

杏花春雨山房

在潜采堂东,已无存。房屋名取虞学士“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意。沈岸登《题竹垞卷子次百字令原韵》:“主人归也,尽客来看竹,短蓬长泊。雪色书斋堪吐璧,老去闲情慵托。塞柳骑驴,江芦听雁,转觉垞中乐。青钱凭买,移些村叟乡落。竹外三两枝头,桃花也放,更好时吟酌。春雨江南容易见,消领年年帘幕。二亩新秧,六峰晚翠,便是真邱壑。小楼添否,斜阳先在篱角。”

朱竹垞太史祠

同治五年(1866),浙江学政吴存义侍郎捐俸重修曝书亭,还在亭南隙地增建祠宇,祠中立朱彝尊戴笠小像石及知府许瑶光撰、吴郡陆恩澎书《朱竹垞太史祠堂记》碑。祠堂创建时,曾有祭田,田亩座落计:东上十五庄田二十亩六分、地四亩七分,南上十七庄田十七亩三分。光绪末年,里人忻宝华募资修理,但未竣工,数年后,由镇自治会出资铺设砖地、油漆窗楹。之后祠宇倾圮,朱氏画像石嵌于潜采堂正中壁间。

3

竹垞十二景简介

南垞、北垞:荷花池之南为南垞,荷花池之北、醧舫之西为北垞。竹垞内的大部分景点如曝书亭、青桂岩、茭池、芋陂、桐阶、同心兰砌、菊塍诸景都集中在这里,并有桑树十亩、桃树五株。朱彝尊《舍南池上》:“十亩桑者侧,五枝桃树前,他时君过我,五月坐闲蝉。”又《春日南垞杂诗》:“入春风雨太连绵,着屐扶筇越陌阡。乡里儿童莫嘲笑,已过七十杖朝年。”朱昆田《小园散步诗》:“闲拖竹杖到南垞,雨后新凉透薄纱。莫怪小园秋太澹,牵牛新引一篱花。”但至阮元手订《竹垞小志》时,南垞唯茭池一勺、枯柳数株,而北垞仅存老竹数杆矣。

南洄:在荷花池南,茭池芋陂之侧。北洄:在荷花池北,青槐沜之侧。朱彝尊《题王山人翚画山水送别》:“小长芦是吾家宅,朝泊南洄暮北洄。画里分明钓朋在,他时一舸望君来。”

木笔龛:在醧舫后,今已无存。木笔即辛夷花,紫色,二月方开。

橙子冈:先生曾欲构茶烟阁于其上,今醧舫西,魁阜已无存。朱彝尊《曝书亭偶然作》:“移橙种橘计蹉跎,一个茅亭草蔓多。输于城隅谭给事,花时处处有行窝。”

菊塍:在荷花池南,枳篱环之。朱彝尊《买菊》:“小院回廊足散愁,雨余高馆落梧楸。衰翁不恋闲钗钏,留取秋容菊部头。”

荷池:朱彝尊居荷花池上,所谓“当门一水”即荷池。沿池编篱,南垞垞东南有隙地,为芋陂、为荷池,晚色冷香、均异他处,康熙丁丑六月曾开并头花,人咸异之。(按《年谱》,顺治十四年丁酉十一月初八日,先生移居梅里荷花池上。)郭征《荷池》诗:“暑耽疏豁拓窗纱,亭上香吹水面花。竹簟纳凉茶盏好,碧筩吸酒也无差。”闺秀吴筠《过荷花池》:“凭栏人正醉飞霞,青幔倚斜尘画义。浓影半帘春昼永,画眉啼上紫藤花。”( 吴筠字湘屏,号畹芬,上虞竹溪女,嫁于嘉兴李杏村。杏村好学,擅诗歌,夫妇常相唱酬。)

槐沜:《梅里志》:“槐沜在曝书亭西,沜与泮通。《诗笺》:泮之言半也。”朱彝尊以荷花池北面之半为沜,因有双槐而得名。《池上编篱偶成》诗:“槐沜茭池水一洼,好编六枳作篱笆。客来与乞平安竹,老去思栽顷刻花。农丈人唯知避俗,村夫子更懒移家。试添隔岸香茅屋,眼见南垞胜北垞。”郭征《槐沜》诗:“双株槐古藓皮皴,朱老柴荆傍水漘。最是冷淘风日好,碧玲珑叶细于鏻。”(自注:槐沜在曝书亭之西)

芋陂:陂在曝书亭东南,较荷花池稍小,朱彝尊《自题竹垞图》云:“况有蔗芋闲田、竹梧旧径,客至堪杯酌。”《积雨》诗:“没尽荷花紫草田,茭池新水芋陂连。畏寒不独衰翁甚,年少冬衣未拆棉。”(自注:芋陂、茭池在曝书亭东南)郭征《芋陂》诗:“种学农师半棱田,秋风蟋蟀艿头圆,长时白雨捎溪足,错认翻珠是渚莲。”朱彝尊的次孙稻孙字芋陂。

绣鸭滩:在曝书亭东。梅溪之水自西而东,陂塘曼衍,凡有拏舟过访竹垞者,东必泊于绣鸭滩,西必泊于落帆步、钓船坊诸处。朱彝尊《积雨》诗:“水木阴阴夏尚寒,桑枝风戾几曾干。莫愁着屐冲泥远,小舫撑过绣鸭滩。”郭征《绣鸭滩》诗:“软沙窝暖绿莎低,接翅萍香水拍堤。贪把钓竿看鸭鸭,却忘窗下听谭鸡。”(自注:绣鸭滩在曝书亭之东)

落帆步:亦称抽帆步。在长水塘荷池之西。郭征《落帆步》诗:“阿娘船放短篷桅,渔火东西水栅开。梅里诗人湖海客,几番风雪夜归来。”朱绛《抽帆步》诗:“落日送归艇,孤村生晚烟。但看篷脚转,已到小门前。”

钓船坊:在荷花池上。朱彝尊《积雨诗》:“乌篷夜拄钓船坊,晓起水添三尺强。欲觅园花查上舍,但愁横涨板桥妨。”余楙《梅里杂诗》:“垞南沜北闭门居,三月江乡乐事余。燕竹笋肥蚕豆嫩,钓船坊卖菜花鱼。”

茭池:一名竹港,在曝书亭东南,先生《池上编篱诗》云:“槐沜茭池水一洼”。《积雨诗》云:“茭池新水芋陂连。”朱绛《茭池》诗:“小沼鱼争跃,长林鸟自呼。冥蒙烟雨里,秋色满菰蒲。”

桐阶:在南垞曝书亭之前,与同心兰砌相并,桐只两株。朱彝尊《题侯开国凤阿山房图》诗:“吾家亦有三亩宅,千个篔筜两树桐。”郭征《题桐阶》诗:“百尺琅枝架屋荫,放怀归作旧巢吟,桐花小凤调红嘴,啄遍香苞扑满襟。”

同心兰砌:在南垞曝书亭之前,先是盆栽蕙兰开同心花,朱彝尊十分喜爱,便移种于台阶下。丁丑年又开并蒂,戊寅六月又开同心并蒂花二朵。诗友们皆啧啧称奇,便各发雅兴而作诗记趣。朱昆田《戊寅六月,盆兰忽放同心并蒂二花,各赋一律,索同人和》,其一《同心》:“一双玉女斗婵娟,素质亭亭看比肩。蝴蝶捉团停叶底,蜻蜓相戴立风前。宵帏共结鸳鸯带,晓镜齐拈翡翠钿。好与吴娘新鬓样,不须依旧学秋蝉。”其二《并蒂》:“弱杆同心已足夸,又看并蒂发琼葩。水妃共踏承云袜,神女争匀衬脸霞。丹灶红休怜一线,珠江碧漫诧双丫。惟应插上麻姑髻,绝胜仙家绿玉花。”

青桂岩:在南垞曝书亭之前。朱彝尊《曝书亭偶然作》:“蜻蜓翅丹蝴蝶黄,白露满园秋草长。静听桑斧砍丛棘,忽露一株岩桂香。”郭征《青桂岩》诗:“小山秋发桂枝丛,露冷花清月半空。一事林风忒峭厉,吹香故故着诗翁。”

梧叶桯:朱彝尊坐卧着书,置绳床于醧舫窗下,届秋梧桐叶脱,堆积几案上,便取名为梧叶桯。《醧舫即事诗》:“秋老梧桐叶叶黄,夜来风雨太颠狂。分明了鸟窗深闭,一片何缘堕笔床?”

蝴蝶局:康熙癸酉年(1693),朱彝尊自广州归来,梁检讨吉士以广东罗浮蝴蝶茧二枚相赠,先生还未到家,蝴蝶却已先出篷底。后吴江徐检讨釚又赠,朱彝尊便放在醧舫之南梧桐树下,至今梅里、海盐半逻均有罗浮遗种。朱彝尊《罗浮蝴蝶歌》:“尔雅释虫名蝴蝶,置不录之虫岂无。”文人雅士一时赋诗记异,顾仲清曾绘《罗浮蝴蝶图》,查慎行等皆题咏。

以上景点在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历史沧桑后,大都已不复存在。后人在对剩下来的景观重新筛选后,立出了新的曝书亭十二景:曝书亭(在荷花池南)、桐阶(在曝书亭前)、茭池(在曝书亭南)、槐沜(在曝书亭西)、荷池(在曝书亭北)、芋陂(在曝书亭东南)、青桂岩(曝书亭前)、钓船坊(在荷花池上)、落帆步(在池西溇岸)、绣鸭滩(在曝书亭东)、六峰阁(在垞西橙子冈上,朱彝尊欲筑未果)和同心兰砌(在曝书亭前)。

4

历史上对曝书亭(竹垞)的十三次修缮

康熙八年(1669),40岁的朱彝尊自山东游历归来,买宅于邻宅,建造了园林故居,因西边有竹,便自号“竹垞”,距今已有338年。到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朱彝尊又在荷花池南岸修筑了曝书亭。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各级政府和民间对竹垞故居进行了十三次的修缮,使之长期保存下来。这十三次修缮的具体时间为:

1、清·嘉庆元年(1796),曝书亭建造一百周年,因长期失修,亭坍屋废。两浙督学阮元倡议重建,并把曝书亭的木柱改为石柱,石柱上的杜诗楹联由阮元摹书。

2、清·道光七年(1827),秀水县令吕延庆募资扩建醧舫为三楹。

3、清·道光三十年(1850),秀水县令朱绪曾募资又作修缮。

4、清·同治五年(1866),浙江学使吴存义捐俸重修曝书亭,还在亭南隙地增建朱氏家祠,祠中立朱彝尊头戴竹笠、身穿便袍的石碑像及知府许瑶光撰、吴郡陆恩澍书《朱竹垞太史祠堂记》碑,可惜该祠现已废,朱氏画像石嵌于潜采堂正中壁间。

5、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里人忻宝华募资修葺,并购东北隅地添屋筑桥,但未果而辍。

6、民国元年(1912),里人以公款建小亭于曝书亭东,名六峰阁,此阁系朱彝尊生前欲建而未果。

7、民国十一年(1922),任嘉兴县令的安徽休宁人汪莹募资重修,于荷花池西添厅事三楹为潜采堂,并毗连小屋二间,池北建屋三楹为娱老轩,并重筑小桥。

8、建国后,1955年,当地人民政府拨款大修。

9、1963年,曝书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后,人民政府拨专款大力进行修复,并在六峰阁旧址上重建六峰亭。

10、1980年,政府再次拨款进行大修。

11、1986年,政府第三次拨款四万元全面重修。

12、2006年,政府拨款三十五万元再次进行大修,并对荷池、槐沜等立石明示,还对园内的小径和绿化进行重新布局。

13、2011年,嘉兴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42号提案《关于重建曝书亭名人故居文化园的建议》被列为会议重点提案,为此,当地政府拨款十万进行了第十三次修缮,这次修缮主要是对曝书亭内的房屋、凉亭、石桥、曲桥、大门等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大修。

经历了这十三次修缮后的曝书亭(竹垞),虽在规模和建筑上不及江南的其它园林,但也亭阁相映、小桥流水,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对居住在城镇的居民来说,确是放松心情、休闲游玩、呼吸新鲜空气和寻求健康长寿的好去处。

5

曝书亭内现有名树古木

原竹垞内古木森森、翠竹摇曳,一年四季桂花飘香、桐花馥郁,柳絮飘飞、花草遍地,是一个极佳的消闲休憩之所。据志书记载的花草树木品种就有桐、桂、松、柳、桑、槐、竹、枳、木槿(均作篱笆用)、荷、茭、芋、蒲、芭蕉、薜荔、王孙草(旱藕)等。

现有花木有:紫藤两棵,一棵地径0.55米,一棵地径0.6米,树龄均在100年以上。侧柏,高6米,胸径0.55米,冠幅2.5米,树龄100年。瓜子黄杨,树高3.5米,胸径0.45米,冠幅0.35米,树龄150年。垂丝海棠二棵,树高5.7米,地径0.35米,树龄150年。紫薇四棵,树高6米,胸径0.45米,冠幅4米,树龄150年。蟠槐,树高4米,胸径0.45米,冠幅3米,树龄80年。桂树二棵,树龄也已近百年,另有悬铃木、冬青、枫杨、水杉红枫、玉兰、朴树、榆树等。

6

有关重修曝书亭的碑记和诗作

1、进士冯登府《重修曝书亭记》

曝书亭者,朱竹垞检讨归田娱老之所游息也。筑于康熙丙子,有南垞、茭池、芋陂、桐阶诸景,见诸吟咏,实未尝具胜观也,亭久圮。嘉庆丙辰,今制府阮云台宫保视学吾浙,倡谋修复。与中丞玉公德、方伯谢公启昆、观察秦公瀛捐俸重建,而太守伊公汤安清复旧址,偕邑侯司、何两君督成之。明年,学使试毕,亲至亭落成,赋词刻诸石,并辑为小志。太守记其事,洵一时盛举也。迄今又三十余年矣,亭复圮。四围知垣无存,荒榛蔓草,过者几有邱墟之叹。适同年生吕君延庆来莅秀州,余急以请,慨然有重修之役。属邑上舍何君博暨余董之。何君为劝邑之好义者,率公钱鸠工庀材,于丁亥冬告成。又赎池北屋三楹为醧舫,以郑簠八分额悬之。三面俯池,风漪摇荡,寒礓乱筱条,映带左右。梅、柳、桃、竹、槐、杏之属,列植而旁荫。墙阴有桑百本,留为灌园资。亭中诸景稍稍复之。视昔之规模为廊矣。夫当先生之有是亭也。散佚行吟,着书送日,其得优游于闲田旧径者,曾不数年。白发游踪,老而未息,所谓小楼墙角,徒托诸江湖梦寐间,不既叹斯亭寂寞乎。然而世之高门虎戟,数传焉草宅之矣,名卉珍木再过焉薪拥之矣。而斯亭独独岿然无恙,后之人闻风而起,犹将感兴替盛衰之,故历久而不敢废。岂不以昔之觞咏流连,固尝读书起处,栖魂魄于此,千秋之名、身后之事,胥于一亭焉。传之先生,有知神游其中,当有知己之感也。则斯举也,固先生之所心许者乎。吕侯之治吾禾也,百废具举,尤以兴名迹、发潜德,为都人士劝。不第夸游观之胜,为斯亭庆遭遇也。已是不可以不书。道光丁亥腊月东冶林则徐书。

注:此碑是冯登府任宁波教授时在署中所镌刻,未曾携归(见《梅里志》)。

2、进士冯登府《重修曝书亭诗》

秀侯吕均庄同年延庆倡捐重修曝书亭,属吴上舍传暨余董其役落成有日,即题舍弟登隽所摹曹次岳《竹垞图》:

柳圩槐沜伴吟身,老去拖娑策杖尘。

八万卷书传旧史,十洲郡社结遗民。

小楼墙角何时补,一把香茅不厌贫。

差胜永宁高相里,青苔门馆属他人。

碧幢红籀记重彝,词客江关感不禁,

图画争夸天下借,亭台多费巨公心,

赋诗远问花三径,好事争夸石一林,

商略平泉添小志,夕阳老屋护苔阴。

(自注:嘉庆丙辰阮宫保重建亲至亭落成赋诗纂《竹垞小志》)

垞南风雨故依然,转眼颓垣又卅年。

别着高窗开竹户,新添小阁绕茶烟。

归田尚说邱为宅,载酒思乘范蠡船。

难得东莱贤地主,一囊肯割买溪钱。

郄超曾起戴逵宅,摩诘爱图郑朴园。

白发犹思读画客,青门喜见作诗孙。

钓坊春水通鸳棹,篱落金风近蟹村。

黛色成阴无恙在,草堂重与慰吟魂。

3、进士冯登府《重葺醧舫落成文宴记》

竹垞检讨既筑潜采之堂,堂西辟一室为觞咏之地,曰醧舫,郑簠以佐书颜之先生自为箴,小匹常棣衍饮酒之饫,韩诗作“醧”,其说曰:“脱履升堂曰宴,能者饮,不能已曰醧。左思《魏都赋》愔愔宴醧是已。”今堂久圮,舫亦无存,吾友寄园欲补葺而不果,曾几何时,而寄园墓有宿草矣,道光丙戌余重葺曝书亭,得池北水阁三楹,爰以郑簠额悬之,复旧观志新赏也,夫人离别聚散之感,各舒其心志之乐,极于欢,呼茗艼而不已,当其时若无足异者及情随事迁恒,念此乐之不再诗言“兄弟宴饮,及于朋友”,既极笾豆之和,乐而不忘死丧之威。古人值悦怿之时,未尝不念嘉会之难得,喜而复悲,如羊叔子、王逸少之流盖有慨乎其言之也,况今之去先生百余年矣,文采风流,邈然不可复接,余与诸君子得见斯舫之成,相聚于此,未知与当日觞咏之盛为何如,而以余羁宦四方,睽离之日多,偶焉,聚首相从于风雨之夕,把酒言叹,如今兹者恐亦事之未易数数期也,诸君曰:是不可以不记。

4、嘉兴知府、满族诗人伊汤安《重建曝书亭记》

梅会里曝书亭者,秀水朱竹垞先生所筑,而因以名其集者也。先生举康熙已未词科,入翰林预修明史。归田后拥书八万卷,勤著述,尤笃于经,所辑《经义考》三百卷。圣祖南巡,赐额有“研经博物”之褒。乾隆四十二年,太上皇帝赐题长律,海内翕然宗之。嘉庆元年,学使阁学仪征阮公案试禾郡,以讲经术,敦行谊,为士子训,士风振起。余承乏郡守,于士之贤者亦皆识之。试事毕,特访曝书亭遗址,则废已百年矣。乃与大中丞玉公、方伯谢公、观察秦公议修是亭。而汤安承乏郡守实任其事,遂清复遗址,官给值以赎之,芟荒锄薉,缭以短垣。亭柱四,易以贞石,使可久,且以为镌字之地。仍悬严荪友中允所书匾,过者不啻先生在时也。且莳花贴石,略还桐阶、兰砌之旧,墙阴有桑百十株,则畀其后人资修葺费。而曩之茭池、芋陂诸景,供游观之,胜者姑俟郡人之续成焉可已。是役也,嘉兴令司君、秀水令何君为余分任其事,而司谕车君专董之。落成之日,乃进斯乡之人而告之曰:公之建是亭也,非徒惜名迹之湮没也,非徒为检讨子孙复祖业也。将以使乡之人知乡之有贤士大夫,虽没世而犹当尊且敬如此也;使检讨之子孙知先人之遗书手泽存焉,当守且读如此也;且以使四方之士闻之,知通今博古,述作不朽者,潜德久而益光,其兴起当何如也。知圣天子以正学教天下,学使奉命,称职必以经术深厚,文章尔雅之儒,是崇是奉,其奋发激厉又当如何也。(嘉庆二年丁巳秋九月,知嘉兴府事长白伊汤安撰)

5、浙江学政阮元《曝书亭落成迭次原韵词》

南垞荒矣,问书船潞水,何人停泊。经卷诗篇零落后,魂梦向谁栖托。把酒能招,披图相慰,毕竟归来乐,结成亭子,我今重为君落。才见五马行春,双凫漾水,携画同斟酌。尚有孙枝桐叶在,护尔秋风帘幕。迭石栽花,引墙围竹,依旧分林壑。者番题柱,夕阳休砺牛角。

6、嘉兴知府许瑶光《朱竹垞太史祠堂记》

国初两浙人文,嘉兴最盛。陆清献隶平湖、张杨园隶桐乡,皆以理学名儒着。至经籍考处、词章之学则推朱竹垞太史,籍隶秀水。而曝书亭在嘉兴县南之梅会里。

咸丰十年夏,嘉郡陷,先贤名宦祠墓多被毁。越五年,闽浙总督恪靖伯左既平浙,旋赴闽剿余匪。将行,命修张杨园墓于垆镇,已而方伯杨又修清献墓于泖口,并修其祠宇之在县城者,表扬先进楷模,后学意均厚也。

同治四年,吏部侍郞、泰兴吴和甫督学按试至郡,访清献遗裔升至秀士。五年五月,复按临事竣,命小舟往访竹垞太史宅。至梅里,其裔孙迎于道。导入村,则北垞已颓废,而南垞之曝书亭、藤花馆暨醧舫均完好,无兵燹痕。督学欣然,喜命觞于醧舫。酒次言曰:近世士人习日趋浮薄,修身立行难企前哲矣,即殚见洽闻,根柢深浚,如竹垞前辈之研经博物,邀奖于仁庙者,亦不可一见。盍于亭侧为建祠宇,庶邦人知所景仰,而经学得以复振乎。瑶谨识之,不敢忘记。而督学出廉银以倡捐,诸同人各有赀助。遂置田建祠,以今年三月告成,因为文以记之。

瑶惟伊川之言曰: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似谓文章训诂无与于儒者矣,似谓古有儒者之学,而不分文章训诂矣。然圣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之后列文学,似古亦未尝不分也。盖分者天质之有所偏近,而其裁成以归大道。斯时有圣人耳,且言学莫先于《说命》,而一则曰:人求多闻,再则曰:学于古训。今欲舍文章训诂而空求所谓儒者之学,其又奚所凭借哉。孔门立教之法,笃志始于博约,礼亦始于博矣。

竹垞太史之博,虽未必当于伊川儒者之言,然以视《说命》之多闻,《论语》之文学,盖庶几焉。崇之而为建祠,其谁曰不宜。瑶又考竹垞太史作曝书亭诗,以庾信小园自况(原诗:“须知庾信园虽小,诗赋江关独易传。”),俨然千秋可券矣。乃《春日南垞杂诗》又云:“不知何人,更结草堂”(原诗:“不知黛色成阴日,此地何人结草堂”),似又难必其亭馆之能永久,以至于今也。

王摩诘,唐之高旷士也,新家孟城尚不免作来者为谁之想,然则古贤豪遗迹,其能传不能传,当其生前殆在将信将疑间矣!顾人果能自树立,敏于好学,确有所成就,其流风余韵自克垂曜耀数世,而使仰慕者爱惜而庇护之。如曝书亭之迹,迄今几数百年矣!仪征阮文达修之于前,上元朱述之修之于后,兹于亭旁又建祠宇,是其不与风雨俱就磨灭者,实赖有可传者在也。读书有志之士,志固可不自勉哉!

(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孟夏月,知嘉兴府事善化许瑶光撰、吴郡后学陆恩澍书、嘉兴钟沈霖镌。)

注:朱竹垞太史祠在曝书亭侧。同治五年,吏部侍郞泰兴吴文宗存义视学浙江时创建。并置田产四十二亩有零,为岁修、祭祀之费。

7、冯登府《荷花池荷花记》

竹垞检讨于顺治十四年移居梅里,宅南有荷花池半亩,上安略彴,以通南北垞,康熙丁丑有并头莲之瑞,传诸歌咏盖百余年矣。花犹昔之花也,池犹昔之池也,后人以其供游观无所取资也,去花而种鱼,淤泥不崇,萌蘖遂绝,荒波葑草而已。道光丙戌余重葺曝书亭,和叔复命园丁种之叶而不花,明年疏池又种之。上膏脉奋,苯尊莚蔓,鳞被夤缘,一碧无缝。楝风告至,柔叶如圆,亭亭田田,浸潭倏遍,一东一西,间以菱芡,傍有水阁,凭阑而眺,多思曩时举觞临风,赋新诗,坐长夏也。夫花于日月之迁移,寒暑之代谢,其开落荣悴,不过一瞬耳。人于世外观之,其开落荣悴亦适然遭之而已矣。然先生诗云:唯有荷花怜旧雨,年年一为主人开。今花犹昔之花也,池犹昔之池也。回忆垞南诸老,如青士山于辈往来觞咏无虚日,今其后多不振,而先生之孙清门零落,有白苋紫茄之感,颓垣风雨,幸而仅存,余与和叔以时检校,反来作看花主人。是则观于其中者之不能无感也已。

8、马洵《重葺曝书亭落成诗》

《重葺曝书亭落成时梅花正开同冯云伯作二首》:

突兀孤亭在,先生昔着书。

梅花醒鸟梦,芸帙散蟫余。

杨子一区宅,陶公五亩居。

寥寥千载下,持较定如何。

前辈风流远,谁知有后贤。

林亭还旧观,图画续新编。

(自注:云伯方作《重修曝书亭记》)

积水明涵镜,幽篁绿夏天。

从兹来往便,结社自年年。

9、李富孙《重构曝书亭落成纪事诗》

当代儒林盛,群称梓里贤。

传家有故相,应诏列神仙。

杜库兼包孕,曹仓悉贯穿。

牙签储八万,琴谱录三千。

禁苑投簪去,香茅结屋偏。

购藏堪曝蠧,作述正归田。

额捧奎章灿,题邀御翰宣。

10、李瑴《曝书亭重建诗》

海内征文献,巍然仰此亭。

秋光先到竹,池水旧开萍。

清助群公俸,高翻秘阁经。

垞南好风日,仍对六峰青。

昔表孤松健,今看一角新。

图书日留客,花叶尽生春。

此地增佳话,他乡亦美轮。

四明传盛事,配食晓行人。

11、阮元《曝书亭诗》

久与垞南订旧铭,江湖踪迹发星星。

六旬归筑三间屋,万卷修成一部经。

绣鸭滩头秋芋熟,落帆步外古槐青。

笛渔早死双孙老,谁曝遗诗向此亭。

12、戴光曾《重修落成诗》

其一:

不逢风雅主,谁重昔人居。

零落百年迹,丛残万卷书。

从来借名士,亦若爱吾庐

千个亭前竹,春风挹有余。

其二:

小长芦畔好江乡,太史归来筑草堂。

四布衣名重潘李,十州郡社压吴姜。

垞分南北空秋雨,水绕东西自夕阳。

过客不堪重问讯,遗书零落一亭荒。

Hash:89ac95e69b9a7dec5171f27c333e0967616897d4

声明:此文由 虎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