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古沉船 藏着海上丝路的那些历史谜团

核心提示

自古以来,青岛就是中国南北水上交通、海外交流的重要枢纽,古海上丝绸之路上众多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在青岛,使得青岛海域保留了大量水下文化遗存、海港海防设施等海洋文化遗产。近年来,青岛已锁定十多处古沉船遗址等待揭秘,而这些古沉船也将成为重要支撑点,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航点提供重要证据。

考古人员在即墨田横海域调查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供图

关键词:古沉船

青岛海域藏着众多古沉船

7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近海大大小小的岛屿,造就了众多优良港湾,孕育了青岛悠久的海洋历史。黄岛区琅琊台附近的鸭岛海域,形成了天然的避风港,居住在这里的渔民在附近捕鱼时,经常能打捞上来瓷器碎片和古代兵器。“1979年,青岛市博物馆就组织潜水员在琅琊台鸭岛海域考古,打捞出明朝青花瓷30余件。但这些发现仅仅是青岛古沉船遗址的冰山一角。”国家首批水下考古队员、青岛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邱玉胜介绍,经过水下勘测考古证实,这里有一处满载货物的明朝晚期的古沉船遗址,还是宋金海战古遗址。2002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成国家水下考古队,重点对薛家岛海域宋金海战遗址和琅琊台海域明朝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最终在位于鸭岛南面的一处暗礁附近发现了明朝沉船。

“长期以来,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船因触礁等原因沉没,所以可能会有大量的‘宝藏’沉入海底。”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玉海介绍,数千年的海洋文明和众多古代贸易口岸,不管是从南方北方,还是从朝鲜日本行驶而来的商船,在当时最繁荣的时代,让以青岛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航道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由青岛海上繁荣的贸易推测,古代沉没的船只多属于商船,里面极有可能保留着大批文物,尤其是瓷器比较丰富。

12处疑似沉船遗址成谜

邱玉胜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胶州湾海域因有诸多珍贵遗迹,成为全国五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被纳入国家水下考古重点项目。近年来,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水下遗存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尤其是近两年,在胶州湾海域、大公岛、小公岛海域,就曾发现多处沉船遗存线索。

“2009年,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展开,青岛海域当时共发现12处疑似沉船遗址,包括宋金海战遗址、田横岛、土埠岛海域明清沉船遗址等。”邱玉胜介绍,青岛水下文物资源非常丰富,从古至今,琅琊古港、板桥镇、宋金海战的战场、金口镇、奥地利战舰“伊丽莎白皇后号”等诸多与海洋相关的事件都与青岛有关,这些都将成为下一步青岛发掘水下文化遗产的重点。

考古人员对一水下遗址进行发掘前的调查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供图

发现“伊丽莎白皇后号”

100多年前的青岛,当时最有名的奥地利“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沉没在胶州湾海域。林玉海介绍,日军占领青岛后,曾打捞起沉没在胶州湾内的德国舰船,但未见打捞“伊丽莎白皇后号”的相关记载。2012年9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联合开展的青岛沿海水下文化遗产调查中,胶州湾海域水下考古调查作为其中一个专项内容展开,调查探测的胶州湾24平方公里海域内,共有3处遗存,其中一处所发现的位置、尺寸及海底保存状态等信息,均与文献记载的“伊丽莎白皇后号”较为相符。发现“伊丽莎白皇后号”,对于青岛而言具有特殊意义。考古专家更愿意把它与全国轰动一时的“南海一号”宋朝古沉船相比:“‘南海一号’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海上商贸领域的历史,胶州湾海域沉船遗存则是近代军事遗址的代表,它的发现丰富了水下考古沉船遗存的类型,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瓷器

琅琊古港海域发现青花瓷

“多年来,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曾先后5次对鸭岛海域的古琅琊湾区域进行勘查,最终发现了一条底部已不见踪影的沉船,这是一艘曾经满载货物的明朝沉船。”林玉海介绍,在位于鸭岛南面一处暗礁以东约7米处的沉船附近,铁质凝结物顺一条南北向的礁石沟槽分布,凝结物的分布并不连续,共有4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不仅发现了铁质凝结物,中间还夹杂着成摞的青花瓷器。

“调查初步确定,沉船遗址是一艘满载景德镇青花瓷器和铁锅的明朝晚期船只。”邱玉胜说,沉船或是在航行到琅琊台海域时触礁沉没。由于附近海域为礁石底,加上海底的洋流作用,船体已不复存在,仅留下了船舱中的部分货物与礁石凝结在一起。另外,水下考古队还在薛家岛海域发现了一处宋金海战遗址。这些古遗址都将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直接证据。

明·崔旦《海运编》记载,海上贸易征用了青岛当地大量船工、装卸工等,海上外输的商品除丝绸、茶叶外主要是瓷器,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又有“陶瓷之路”之称。

外教捡200多件瓷器碎片

青岛市博物馆历史研究专家史韶霞向记者讲述,早些年,曾在青岛大学任教的一位英国老师,在青岛海边捡到了200多件瓷器碎片,每捡到一片碎片,他都会拍照,记录下时间、地点,然后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书籍,对每一片瓷器碎片进行论证,直到最后制作成册,还写下了这些瓷器碎片和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论证文字。经考证,这批瓷片都源自宋朝或明朝。这位英国老师离开青岛时,认为这些碎片应该属于青岛,决定捐赠给青岛市博物馆,这对青岛水下考古来说是重要的物证,对青岛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前,青岛市博物馆收集的众多出水瓷器碎片大多来自民间,通过考古出水的文物相对较少,也让考古人更期待能有更多的文物出水,成为见证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史韶霞说,沉船遗址的调查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南北海上交通及海上区域性贸易等提供了重要资料。随着青岛水下考古不断进行,必将加强对青岛海域的海底探查,根据千百年来众多大型商船进入青岛古港的频繁程度,很可能在青岛海域有更重大的考古发现。

青岛近海发现的青花瓷碎片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供图

青岛近海发掘出的完整瓷器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供图

关键词:海战

宋金海战遗址发现兵器

青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所长、青岛理工大学副教授朱艳介绍,早在1000多年前的黄岛区琅琊镇鸭岛附近海域,曾上演了一场宋金海战,规模之大、战船之多,可谓空前。南宋名将岳飞派部将李宝率带领水军,在鸭岛附近的海面上与金兵展开了一场大海战,在这场号称中国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中,大部分战舰被烧毁沉没,史料记载称“火烧四昼夜不熄”。金军多名高级将领被杀,宋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海战经典。史学家猜测,海战中,大量的战船被打沉,成为千古之谜。

“宋金海战发生在今天的青岛与日照交界海域,还原海战原貌也成了诸多考古工作者的梦想。”林玉海介绍,如今,在日照万平口海滨风景区一处宋金海战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些文物,其中有几件标注是宋金海战使用过的武器,如箭簇、短剑等。

上世纪80年代,有的渔民在近海打鱼时还会捞上来一些铁器。考古专家鉴定后认为,这就是宋金海战时的遗物。近年来,仍不断有从海中打捞起的铁器被送到博物馆,博物馆也在向民间征集相关文物,但征集到的文物是否属于宋金时期的还不能下结论。

沉船遗迹成历史之谜

距离鸭岛海域最近的琅琊镇蒲湾村渔民李祥海介绍,在当地,鸭岛还有一个名字叫“哑岛”,因为这里地理构造特殊,即使有大风大浪,也总是“静悄悄”的,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非常小,所以当地渔民叫它“哑岛”。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在海面上遭遇突发恶劣天气的船只以为这里可以避风,但是一旦驶入就可能碰到很多暗礁,造成沉船事故。

邱玉胜介绍,琅琊海域曾发生的宋金海战遗址文物的搜寻,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国家水下考古队就在当年的海战海域进行过勘探,虽然当时确定了几个疑似地点,但并没有找到相关文物。近几年,随着设备和人员准备更加充分,以及胶州湾水下考古重要性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朱艳介绍,其实在宋金海战之前的春秋晚期,青岛海域也发生过一场齐吴海战。巧合的是,据史料记载,这处海战古遗址,大约位于今天的琅琊海域,成为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次海战,表明当时沿海诸侯国在港口、航海技术上的大发展和对疆土的渴望与拓展。

考古人员对一水下沉船遗址测量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供图

考古人员对水下沉船遗址绘图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供图

进展

青岛成为水下考古中心

青岛的水下考古工作由来已久,1989年,中澳合作的首届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青岛举办,后来这个培训班共举行了六期,有三期都在青岛举办;2006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青岛设立“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站”,协助国家水下考古中心发掘、研究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2008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基地在青岛挂牌成立,青岛的水下考古工作打开了全新局面;2012年,青岛在胶州湾海域通过声呐及磁力仪等设备,探及相关遗存线索6处,这项工作成果被列入该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14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正式落户青岛,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封顶,不仅将为青岛的水下考古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标志着青岛将成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北方的“中心”。

邱玉胜认为,青岛水下考古的优势,并不止于众多历史遗迹的积淀,还得益于强大的海洋科技优势力量。他介绍说,下一步,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内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岛基地,将与毗邻的国家海洋深潜基地合作,运用先进设施设备,共同开展考古课题研究。同时,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岛基地相邻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内,正在建设的文化遗产研究院,也有可能把考古和民俗作为主导项目,水下考古基地可运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尽快实现全国水下考古重镇的远景规划。

青岛海域藏“繁荣丝路

“从古至今,诸多与海洋相关的事件都与青岛有关:秦汉时期的琅琊古港,当时与日韩近海商贸往来主要由此出海,那时的码头、海岸什么样,都等着我们去探寻;唐宋时期的板桥镇,当时全国五大市舶司之一,也是一条水下线索;还有南宋时期,宋金海战的战场,还没能找到确切地点;明清时期的即墨金口镇,是当时国内南北近海贸易的重要口岸……这些都将成为下一步青岛发掘本土特色水下文化遗产的重点。”邱玉胜告诉记者,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正在展开对青岛海域沿岸以明清海防遗迹为主打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普查。未来,琅琊古港、金口古镇、宋金海上战场都将成为考古重点。

相信不久的将来,众多青岛海上丝绸之路航道中沉没的古商船和军舰遗址,将通过青岛水下考古,解开诸多历史谜团。海洋沉船中每一件遗物,将为历史研究提供难得的实物标本。青岛地区海面广阔,历史上海洋活动频繁,必有大量的沉船宝藏等待打捞。

早报版面图

早报记者 康晓欢 孙启孟

Hash:a3b90abcab7dd9e19684a5a521e8352e1c9a84c2

声明:此文由 青岛早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