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桐庐这个村竟还出过一位宫廷画师!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瑶琳镇

元川村

远眺元川村

元川村,属桐庐县瑶琳镇。东邻高翔,北接后浦,西临分水江,南邻横村镇元村。元川,昔名袁阐,旧属至德乡。民国28年(1939),至德乡分为至东、至西两乡,元川归属至东乡。1949年5月,桐庐置5区24乡,元川归属三区至东乡。1950年,调整乡级建置,元川划归分水县二区至东乡。1956年,撤区并乡,元川划归东安乡。1958年,撤乡建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元川归属毕浦公社元川管理区(包括元川、后浦、大庙、碧岭)。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元川属毕浦区高翔公社。1962年,撤销毕浦区并入分水区,元川归属不变。1971年,撤销分水区,实行县、社二级制,归属不变。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为高翔乡元川村村委会。2004年,行政区域调整,属瑶琳镇元川村村委会。

行政村面积5.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67公顷,林地面积476公顷。辖元川、郭家、蛤蟆墩、洪家坪、塘坞、碧岭、泥家坞、陈家庄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2015年全村有491户1424人,村民人均收入20013元。

元川开村历史悠久,历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代1400多年。村中姓氏繁多,是桐庐不多见的“百”个姓氏之村。

【小村溯源】

瑶琳镇

元川村

郭家自然村

元川位于镇境东部。东邻横村镇浪石,南邻潘联,西接后浦,北靠高翔。昔为袁姓居地,名袁阐。民国初,改称今名。原有轮渡,又称元川埠。

郭家位于元川村东南。东至瑶山,南邻浪石,西临分水江,北接中心村。与横村镇相邻。昔郭姓居此得名。

蛤蟆墩位于元川村北。东至石壁山,南至中心村,西至蛤蟆墩后山,北邻洪家坪。村东侧溪边有巨石形似蛤蟆得名。村有近半数为淳安县移民

洪家坪位于元川村北。东邻琴溪,南邻蛤蟆墩,西临洪家坪后山,北邻泥家坞。村址系一河谷地坪,因洪姓始居得名。

塘坞位于元川村东。东邻碧岭,南邻郭家,西邻中心村,北邻陈家庄。村处坞中,坞中有水塘,俗称塘坞。以坞名村。曾名汤坞。

塘坞自然村

碧岭位于元川村东。东邻后岭村,南邻屋基湾,西邻塘坞,北至蒋家岭。地处碧岭南麓,以岭名村。清嘉庆宫庭画家喻兰故里。

泥家坞位于元川村北。东临山,南邻洪家坪,西、北临山。村处坞中,昔乃奚姓居地,名奚家坞。以坞名村,衍称今名。

陈家庄三面环山,西面临元川至高翔公路。陈姓居住地,以姓氏名村。

【元川村名来历】

瑶琳镇

元川村

美丽乡村

元川村名的来历,村中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

元川,原名袁阐。据《桐江候川袁氏宗谱》记述,袁氏家族自南朝刘宋元嘉间(424-453),始祖尚书令袁粲渡江后,卜居候川(今瑶琳镇后浦)。后裔繁衍,逐析居袁阐(元川)、碧岭、袁村(凤联里元、外元村)、瑶峰(浪石)、潮逆(潘联)、杏源(东华童家坞)、厚伦(皇甫)、姚宅(姚村)……

袁阐,袁是袁姓,阐意为开辟、开发。意思是此地为袁姓家族卜居后新开辟的村庄。袁阐经历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代1400多年后,村庄方改为今名。据《民国桐庐县志》记载:“……经清咸同兵燹,村落已墟,数庄合并……。”袁姓居民本不多,再加上外来客姓的增加,故将袁阐改为元川。“袁”与“元”同音,“元”意为开头或民众。“川”是沿用候川之川。因“候川”与“袁阐”都是同族之裔,且北靠山,南傍江(分水江),庄与庄之间仅距3华里路,又保留了原名的意涵。故“元川”村名沿用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另一种说法,元川以袁姓居住的人为多数,所以当时村名就叫袁村。袁村靠山面水,是生存养息的风水宝地,外姓人纷纷迁居此地。随着时光流淌,朝代变更,迁居此地的外来姓氏多达近百个,袁氏反而日渐淡出了。由于房屋都是靠山脚而建,村形如同一个圆圈,故村名就改称圆村。后代人嫌圆字笔划太多,书写不便,于是将圆字简写为元字,因村旁临两川(分水江、琴溪),故村名更改为元川。元川从此流传至今。

【龙宫廷画师喻兰】

瑶琳镇

元川村

喻兰(1742-1809),字韵斋,号少兰,至德乡碧岭庄人(今瑶琳镇元川碧岭自然村),擅长绘画。

嘉庆三年(1798年),朝廷以命题考试选拔画师,喻兰匠心独具,置景着色无不恰合题意,以第二名录取。不久即选入内廷,在宫廷画苑奉职。同年九月,奉旨制作乾清宫御座东西对屏,并题一联:“万花雨露和春酒,百衲乾坤制寿衣。”皇帝龙心大悦,特赐绸缎两匹。十月,奉旨画养心殿灯屏,以“尧舜游首山图”进献。后又奉命画“豆人寸马叠嶂重峦”图,太上皇乾隆亲笔御题“画苑琼瑶”四字于其上。嘉庆四年四月,画坤宁宫神像,因神像丰彩照人,获赏七品顶戴,并赐端砚一方、兰竹笔二支及画具等。喻兰入驻画苑后,曾十一次为皇上绘描帝容。

喻兰擅画人物仕女,着墨浓重,虽不脱画院派习气,却毫无纤弱之嫌。据喻兰后代回忆,皇太后因在生活中不慎,在嘴唇上留下了微小伤痕,其他画师在为皇太后画像时,均真实保留了这一瑕疵,皇太后看后十分不悦,但又无法言语。喻兰画皇太后画像时,经过巧妙构思,让皇太后手持一束桂花以挡掩嘴唇上的微痕,似在闻桂花芳香,神态自然安祥,气质高雅,形态风韵。这一佳作令皇太后十分开心,故给予喻兰丰厚的偿赐。

喻兰在画楼台殿阁时,不拘泥于旧规,参照西洋画手法,独具风采,惟妙惟肖,神韵尽致。喻兰不仅擅长画技,也善吟咏,与诗人袁牧、祭酒师吴谷人等人素有唱和。

嘉庆五年七月,奉旨准假归养,皇上赐予“直匾”(农村俗称直笃匾手)。据记载清朝赐予官员“直匾”共有两块,一块在福建,现尚存。一块在桐庐元川碧岭,“直匾”长1.2米,宽0.8米。喻兰家随即在碧岭筹建“喻氏宗祠堂”,将“直匾”挂在祠堂后厅横梁上。祠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遭毁,“直匾”不知去向。

【浪石亭】

瑶琳镇

元川村

浪石亭位于横村镇浪石村和元川村交界处,是旧时由浪石至后岭、元川的必经之地。

浪石亭当初由里人袁升建于宋高宗年间(1131-1162年间)。宋朝平章事(官职)兼枢密使(官职)张浚(进士出身,今四川绵竹人),到桐庐寻访司谏王缙(因反对议和,贬斥秦桧误国被罢官)时,张、王曾会宴在此亭,席间,张赋诗一首勉王缙,诗曰:“缙桧相会在此亭,一战一和二纷争,忠良不遂奸雄志,砥柱中流永此存。”千百年来,亭为诗增色,诗为亭扬名,浪石亭也称之为“砥柱亭”。

浪石亭在漫长的岁月里,沧桑人间,几度遭毁,几度修建。现在的浪石亭为砖木结构,于甲申年春募资重修,亭中立有“重修浪石亭碑记”。

普安桥】

瑶琳镇

元川村

普安桥位于元川村郭家,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普安桥全长25.5米,宽3.88米,高3.9米,每孔净跨7.2米,矢高2.9米。系双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横跨洪坑溪,拱形部分全部采用条石并联密砌。桥北侧刻有“普安桥”“大清道光六年建造”等石刻。普安桥基础坚固,造型美观,工艺精细,历近200年,仍风采不减当年,桥的整体结构保存完好,实为古桥之精品。

昔时,普安桥是桐庐至分水往来官路必经之地,16省道改建后,公路移向分水江边,故该桥成了村民上山、下地做农活的村道。

【喻氏宗祠】

瑶琳镇

元川村

喻氏宗祠遗址

喻氏宗祠位于元川村碧岭,约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时宫廷画师喻兰归养老家后所建。祠堂分前厅、后厅,中间天井。前厅为戏台,两边立柱上安装精美雕刻的牛腿,横梁上亦有雕刻。后厅梁上挂有嘉庆皇帝赐予的“直匾”。直匾上雕有“双龙”,刻有“门庭供奉”“嘉庆”字样。在双龙及字迹上喷饰黄金。文臣武将经由此地,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并进宗祠在“直匾”前叩拜。喻氏宗祠在上世纪“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今仅存遗址。

铁顶山炮台】

瑶琳镇

元川村

铁顶山

铁顶山,海拨190米,是旧时桐庐到分水古道边一制高点。1943年,日寇入侵桐庐,一路向西(分水方向)进犯。国民党192师部队一部,为阻止日寇西犯,在元川铁顶山山顶修建了一座炮台,约8平方米,炮台两边设置了架设机枪的底座。如今遗址尚存,因树林茂盛,遗址遮掩无隙,只可咫尺近视。

【元川说书人濮雪坤】

瑶琳镇

元川村

说书场景

元川村说书人濮雪坤与桐庐县故事大王吴文昶同时出道,他的说书风趣、幽默、噱头蛮多,深受本村村民和周围村庄村民的喜爱。濮雪坤的说书内容分为三类,传统说书主要有《三国演义》《岳传》《唐传》《七侠五义》《水浒传》等;现代说书主要有《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以及配合时事宣传,自编自演的新故事。

在文化娱乐生活枯乏的年代里,后岭、后浦、浪石等周边村庄经常请他去说书,为当地村民送去欢乐和笑声。

【邱员外轶事】

瑶琳镇

元川村

很早以前,元川有个邱员外,非常富有,家有楼房十几幢,门前百亩良田连成片。育有一女一子。女儿长得闭月羞花,人见人爱。儿子聪明伶俐,但游手好闲。邱员外整天垂丧着一张老脸发愁:一愁女儿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女婿,二愁儿子将来不能担当继承家业的重担。于是村里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愁员外”。

邱员外家有良田百亩,心想女婿必须是个种田能手,能日插秧苗一、二亩。农忙时可以一个抵两个,少雇一个帮工。于是他放出风声:“谁家后生能一天把他家门口的良田外围一圈全部插上一行(七株并列)秧苗,就招为女婿。”闻讯赶来的远近后生,一看若大一片水田,一个外圈全部插上秧苗,至少也有近两亩吧。后生们掂掂自己的能力,一个个垂头丧脸地走了,这样一拖就拖了好几年。有一年,终于来了一个后生,他清早就下田插秧,等到月上东山树梢时,他居然把整个良田外围全部插上了秧苗。可是等他一上田塍,一伸腰,只听见“咯”的一声,腰脊骨断了,顿时瘫痪在地上。原来这位后生弯了一整天腰,未曾伸直过,腰脊骨已僵硬,突然一挺直,断裂了。

俗语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后生上门求亲了。女儿望天长叹:“爹爹呀,你的利欲熏心害了女儿的终生幸福。”村里人编了一首歌谣挖苦邱员外:花好价太高,无人敢问津,除非自找死,否则宁无妻。

邱员外儿子虽然脑袋灵活,但好吃懒做,日后如何将家业交给他成了邱员外一块心病。他思索了好几天,准备测试一下儿子。于是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很认真地对他说:“我们家门口这么大一片百亩良田,日后有人想买也买不起,可以子子孙孙传下去了。”儿子听了一笑说:“爹,你真笨,做豆腐的那么一大板豆腐,不是切成一块一块卖掉了吗?我家百亩良田一起卖,当然没人买得起,分成一块一块、一亩一亩,象卖豆腐一样,不就卖掉了吗?”邱员外一听,顿时口吐鲜血,气得昏死过去。

【美丽元川】

瑶琳镇

元川村

元川村位于05、16省道沿线的黄金地段,地处全国旅游胜地瑶琳仙境的咽喉之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极为便利。2010年后,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村里投资4000万元,相继完成了普安桥公园、村委综合大楼(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普惠金融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琴溪小流域治理、山塘水库整治加固以及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村前清澈如碧的分水江水,犹如一条绿色的丝绢向东飘荡而去;村后青山连绵,如一条绿色的长龙卧伏在村舍后边,见证着元川村民安祥和谐、富裕美好的生活。邑人有云:琴溪入分江,青峦连绿嶂。靓楼映蓝天,公园伴长廊。村企携民富,画墙遍街巷。车在画中行,人在桃源居。

文字:童水奎

图片:由县档案局提供

微村志

“微村志”是由桐庐县地方志办公室(县委党史研究室)创办的一种史志编修新模式。其编纂从“微”字着手,本着“见微知著”原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开门办史的模式,来展现桐庐各个“美丽乡村”的特色亮点。

欢迎各位朋友扫描下方的官方微信,加入“桐庐微村志”,让我们一起来记录我们村的“微村志”吧!

欢迎推荐您的乡村!

投稿邮箱:187229246@qq.com

联系方式:0571-64212736

0571-64219201

编辑:郎欣玮

Hash:0f3db4d7f479cbb16e473ced91ea9484d0ef368e

声明:此文由 同乐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