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添一座遗址型考古博物馆

开馆 本版图片由记者 李卫超 智慧 摄

看看是啥宝贝

唐代白釉鹰首壶

这件文物出土于现在的洛龙区龙康社区,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器物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式器物造型风格,这种巧妙地把外来文化与传统民族艺术结合起来的装饰手法,是唐代陶瓷造型上的创新。唐代白釉鹰首壶的存世数量屈指可数,而我市这件是其中器型保存相对完整的一件。

唐代三彩骑俑阵

这件文物出土于王雄诞夫人魏氏墓葬,该墓葬共出土三彩骑马俑、三彩伎乐俑、胡人俑、文官俑、侍女俑、三彩马等220件。该墓出土三彩器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富有生活气息,三彩骑马俑、人物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初唐时期唐代三彩器之精品,对研究唐三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曹魏时期琥珀

这件文物出土于伊滨区寇店镇西朱村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通体由血红色琥珀雕饰而成,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作为一件陪葬品,它寄托着古人养生修炼观念和长生成仙的愿望。

西汉高浮雕鹿头

彩绘人物纹空心砖

这件文物出土于洛阳站南广场。在汉代画像砖中,常将驱鬼逐疫与引魂升天题材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升天与辟邪的密切关系。这块空心砖器型较大,造型精美、色彩鲜艳,鹿角的主要作用是引魂升天,将之放于墓砖上,起到驱除障碍、辅助升天的作用。

□记者 智慧 通讯员 程召辉

东方博物馆之都”再多一座博物馆!10日下午,洛阳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这座遗址型考古博物馆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南城墙西段,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建设、管理并展示陈列。该博物馆有哪些特别之处?记者带您看一看。

1 让文物讲故事,最新考古成果将从这里发布

步入该博物馆的文物展厅,最先看见的就是“四大发明和洛阳”展区,一件件文物“端坐”在展柜中,向观众细细“讲述”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在洛阳的故事。不少观众现场参观后才知道,发明火药的道家亦发源于洛阳。

再往展厅深处走,另一个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五十万年前,一个三口之‘家’洞穴的早晨,洞穴中火堆余烬冒着白烟。洞外阳光照射在洞内的动物骨堆上——新的一天到来了。洞穴内住着3个古人,一个大人和两个分别是11岁和6岁的孩子。孩子哭了一声,大人有些紧张地看了看洞外,昨晚有一只剑齿虎就在附近转悠。洞里吃的已经不多了,大人用石片刮了一些肉放进较小的孩子口中……”这是史前文物展柜上的一段介绍文字,用来说明2008年我市关于古人类“栾川人”的考古发现。

“我们想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考古成果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该博物馆是一座面向社会公众展示洛阳历史文化和洛阳历年考古成果的综合性场馆,今后,我市最新的考古成果将通过这里发布和展示,这里也将被打造为洛阳新的文化高地和考古文化交流的窗口。

在开馆仪式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考古博物馆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期待借助这一博物馆,更加灵活、全面地呈现考古发掘成果,也让考古成果更好地为大家、为社会服务。

2 首批269件文物精品,一半以上在洛阳首次展出

晶莹剔透的东周玉环、精美华丽的西汉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牵引俑……在文物展厅内,观众可以饱览洛阳数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珍品,品读古都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目前馆内共展出269件文物精品,年代从史前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其中一半以上文物在洛阳是首次展出。”该博物馆现场负责人侯秀敏挑出几件精品,逐一为您介绍。

3 考古体验区,寓教于乐体验趣味考古

文物珍品琳琅满目,考古体验区的“考古秘境”既好玩儿又酷炫。目前,体验区已开放“史前水母”“霓裳羽衣”“牡丹灯会”等主题区域,步入其中,仿佛进入一个光影幻境。在灯光转换中,考古体验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俱佳。开馆当天,有不少观众在这里驻足拍照,大家笑称,这里将成为洛阳下一个“网红打卡地”。

穿过考古体验区,是该博物馆设置的考古研学堂,这是一个多媒体厅,随着后续研学活动开展,孩子们将在这里变身为“小小考古学家”,体验趣味考古。

走出考古研学堂,就来到了遗址展示区。在下沉式的展示区内,可以看到朝代更迭在洛阳城留下的城墙遗迹。在两处遗址展示区之间,还有考古工具展示和考古文创艺术品,大名鼎鼎的“洛阳铲”也在其中。

如果您想到现场看看,请带好身份证登记入馆参观。目前,该博物馆每天参观人数上限为500人。在参观时,请您做好个人防护并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另外,每周一是博物馆例行闭馆的日子,请您注意。

[责任编辑: ]

Hash:30923992b128955df0f5e66fe3dbcff27edc789f

声明:此文由 光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