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各村的历史,快来看看吧!

这本书是介绍山东桓台县诸多村落历史的一个集子。

作为一名桓台籍的人,我感到非常自豪,也非常幸运。作为一名本土历史爱好者,我常常想,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历史。首先就是他们对这个感兴趣才行,那么无外乎就需要一个载体来引导。正如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才去看的《三国志》一般,它就需要那么一个能吸引眼球的载体。如此,一个个小小的村落, 可能刚开始只有几户人家,到现在成千甚至到万的人口, 也就成了引导大众来了解和关注本县历史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试想,在本县境域之内,若有人出走他乡, 别人问及,你是何处人也。你肯定是要回答某乡某村, 你绝不会回答我是桓台人,道理就在这里。

但是,我们还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引子抛出来以后,没有生效怎么办?你写这本集子不就是没价值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当今,关注的人确实极少。编辑这本集子的目的确是为了简单总结一下桓台各村的历史渊源及相关故事传说,这也恰好来驳斥桓台当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上刊发的内容。即使有生之年,依旧是那一部分极少的年青人来关注咱们这种本土文化。哪怕就束之高阁。那就等多年之后,有人能够看到这本记载了他的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原来还存在着这么多故事。给后来人积累一点常识,传播一点知识, 总结一点历史,那我可能也就做了一点事情。

这是我的一个想法。此想法自二〇〇八年萌生,截至今天,一直延续了七年。二〇〇八年冬月参军去之后, 身在军营,思乡心切,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走遍全县所有的村落,拍摄村碑和历史遗存。退伍后,回到成都

一年后才算真正回归故土,这才正式开始着手实现这个梦。

终于,在今年六月初,历时二年时间,每天清晨从家中出发,是夜方归。行程近三千公里,走访近一千余人,走遍了全县三三五个行政村,将每个村逛了个遍, 对各村村碑现状作了些调查,并对各个村的历史渊源及相关故事进行了一定的搜集.这些碑大多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桓台县地名委员会主持。现在,我把它编辑成集子,以饷大家。

鉴于此,此集可以暂定为山东省桓台县的一本本土乡村的历史图集。这本集子收录了县内所有现存的村碑及诸多不为众人所知的历史遗迹之相片,当然了,家喻户晓的也会零星介绍,但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诸村的一个历史汇编。所以,诸君在看得时候,还请了解许多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诸如,齐桓公、庞涓、辕固、赵匡胤诸葛亮、王象乾、王重光、王士禛(渔洋山人)、徐夜(东痴)、蒲松龄(柳泉居士)、袁紫兰及袁守侗等。还有,相关历史地名的知识储备是要有的。在这里, 我就不赘述了。所收录的都是我拍摄的照片,有几张是上传到微博上,之后原片丢失了,这才又从微博上下载下来,不过数量极少,不影响整体的阅读。

此集内容包括桓台县概况、各镇乡村历史及古迹遗址概况、拍摄花絮及田野风光摄影等四个较大的部分, 细分成几个小部分,当中也会夹杂一点关于与桓台县交界的诸县之文字。

在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中,功劳最大者当属我的妻子! 感谢她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我的父母亲, 没有他们养育了我,我也不可能有这种乡土情节来驱动着我完成这么一项事情;另外,在拍摄过程中母亲总是提前将我的饮食安排妥当。感谢我的导师:王老师、赵老师和刘老师!虽然这本集子不是我所学专业所涉及的内容,但是他们为人治学的态度与人生观则深刻地影响着我。还要感谢山东大学的滕老师、崔老师,王渔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魏恒远老师、文化局同姓族人魏琳、我的高中同学楚楚及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王文峰!两年来,中间我曾经想放弃过,正是有了他们一直以来的理解、支持、熏陶、教诲、指导与照顾,我才最终完成了这本集子。感谢他们,向他们致敬

最后,希望这本集子能够给世人一点启发。当然, 由于学识有限,再加之时间仓促,未免有所疏漏,还望诸君谅解!

魏攀

2015.09.19

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一、桓台县概况

桓台属淄博市辖县,位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桓台县为山东省淄博市五区三县之一。它还是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更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 的美誉。如若看它的经济指标的话,桓台属于全国百强县之一,现今以化工工业为主要产业支撑。据二〇〇九年的数据显示:桓台县面积达四百九十八点二五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五十万。民族构成中除汉族外,有二十九个少数民族,共五百五十七人。

一九九〇版《桓台县志》中桓台县地图,上世纪八十年代

桓台县是人类早期生活、居住地区之一,境内史家遗址(位于田庄镇史家庄)出土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甲骨文周朝属齐国,秦归齐郡。公元前二〇六年设县,取名西安县。桓台县东靠齐国都城临淄,西接有“小北京”之称的焦桥,北依汤汤黄河,南望巍巍沂蒙,她所在的地理位置也就决定了它必然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

笔者进行走访的路线图

至今,老县城内尚存齐桓公戏马台遗址。新城建城前,为长山县驿台镇。元太祖九年(一二一四),山东东路兵马副元帅邑人张贵(今索镇镇睦和庄人),组织流民绕戏马台掘土筑城,名“新城”。元太祖二十二年(一二二七)始割长山县东部、高苑南部、临淄县西部建新城县。自此,新城县拉开了它在历史上的大幕。

到了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成立,新城县依旧存在, 但它并不知道,它即将成为历史车轮下的一粒尘埃。一九一四年一月,中华民国政府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整理,因当时全国共有六个以“新城”命名的县,按照始建的时间排序,直隶省新城县始建于唐朝,建县时间最久,其他的县皆应易名。因境内有耏水,即今日之乌河,因其为季节性河流,加之河水呈乌,有几个名字—溡水、耏水、乾水、黑水及乌河等,于是,位于山东省的新城县就改名为耏水县。听闻此消息,县中贤达人士对此甚为不满,以为未尽此地文化之深、历史之渊, 不免唏嘘不已,遂于当年四月上书山东省行政公署,以

明天启年《新城县志》新城县四至图

毗邻齐都临淄,沾染齐风为意,加之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建议易名为桓台县。山东省行政公署同意更改,自此新城县落下了它在历史中的大幕,随之而来的是桓台县。虽然名字易了,但其历史及文化却从未被抹杀。

建国以后,桓台县隶属淄博专署。一九五三年六月, 淄博专署改称淄博工矿特区,桓台县则被划到惠民专署。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桓台并入博兴县,隶属于淄博专署。一九六一年九月,复置桓台县,改属惠民专署。一九八三年十月,桓台县划归淄博市管理。桓台县现辖七镇(新城、田庄、荆家、唐山、果里、起凤和马桥)和二街道(少海和索镇)。

看到这,估计诸君已经明白为何桓台县为此名,也给那些常常读成“恒台县”的读者一个参考的坐标系, 以免下次混淆了。这里要插一句话,直隶省新城县最后也没有逃过被改名的宿命,它现在是哪里呢,就是今河北高碑店市。是历史可笑,还是人之可笑,岂不悲乎? 悲从中来,郁郁也。

下期开始,将逐个乡镇地进行各个乡村史话的介绍。

点个

Hash:1a7b687c0baba95df39fd05b7b0ceb83c03e772a

声明:此文由 桓台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