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日回顾 | 探古寻幽,走进海防遗址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为了提升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以及更好地铭记历史,当天,中国港口博物馆组织了“探古寻幽第十四季——走进镇海口海防遗址”活动,四十余名市民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海口历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海天雄镇”、“两浙咽喉”之称。自明中叶以来,南北两岸先后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及抗日等与外侮的战争,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丰富而又珍贵的海防遗址。

在港口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市民首先参观了位于小浃江旁的镇远炮台镇远炮台建于光绪六年(1880),坐西南朝东北,原设炮洞5孔,营房11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型,立面呈梯形。炮台主体部分大都倒塌,营房也湮没不存,现仅西北角的弹药库保存较完整。

参观完镇远炮台后,市民们又参观了位于笠山东北麓的宏远炮台。三合土宏远炮台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原设炮洞3孔,营房8间。民国二十五年(1936)改建钢筋混凝土炮台2座,该炮台俗称敞开式碗口炮台,遗址现还尚存完整水泥炮台一座。

继宏远炮台后,市民们来到了位于金鸡山东北麓沙湾头的靖远炮台靖远炮台建于光绪六年(1880),原设炮洞5孔,围墙东向小炮洞两间,营房5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立面呈梯形,遗址现场靖远炮台的炮孔位置依然伫立。

上午的最后一站是位于金鸡山山腰的平远炮台平远炮台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原设炮洞一大间,营房6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形,民国时期将炮座改造为水泥面,有可旋转的炮轨。目前水泥面的炮座残存,遗址西面和东面三合土围墙保留有一部分。

下午市民来到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参观,在该馆讲解员的悉心讲解下,市民们了解了镇海口2000余年的海防历史,并依次参观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中华儿女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场景。

行程的最后,市民们来到了位于招宝山南麓的安远炮台。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之前,“安远”仅是座小炮台,配有弹重80磅的阿姆斯特朗前膛小炮三尊。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正式始建,光绪十三年(1887)又重新扩建。炮台呈圆形,设前后炮门,前炮门朝东面海,后炮门朝西面江。炮台中心置圆形旋转铁轨,大炮可沿铁轨前后旋转。

活动结束后,市民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同时也意识到这样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珍惜,这不仅仅是沉默历史残留建筑,更是凝结国人血泪与光荣的历史,是我们弘扬中华儿女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百折不挠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Hash:b57f34716b95d2ea7f4fde010e3ddb1be789c025

声明:此文由 港口博物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