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 记招宝山麓安远炮台!

镇海口海防遗址

自明中叶以来,镇海先后经历了抗击倭寇和抗英、抗法、抗日等地与外侮战争,留下许多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丰富而又珍贵的海防遗址。在镇海口南北两岸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各个时期的海防遗址30多处。

1996年11月,镇海城关的吴杰故居,梓荫山吴公纪功碑亭,泮池──裕谦殉难处,“钩金圹”──英军登陆处,招宝山威远城月城威远城碑刻、安远炮台,北仑区金鸡山瞭望台、靖远炮台平远炮台,笠山的宏远炮台,小港口镇远炮台戚家山营垒等编成一组,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关漫漫的古炮台

腥风血雨、硝烟弥漫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而你有机会漫步在这海天雄关,

或是轻抚这断壁残垣,

那种光荣感和历史感,

依然会让你心潮澎湃!

今天我们将位于

宝山脚下的安远炮台娓娓道来!

蒙冲两岸夹长川,鼠伏孤蓬棹向前。

七里江边惊一喝,天教潮退阁巡船。

说起镇海口的安远炮台,

用文天祥的诗《上江难》描述最为恰当!

安远炮台与南岸金鸡山下的“平远”“靖远”炮台分别矗立在甬江两岸,互成犄角之势。将来犯之敌拒之国门之外!

炮台的“前世今生”

中法战争镇海之役之前,镇海共有“威远”、“靖远”、“镇远”、“定远”、“安远”、“天然”、“自然”、“南栏江”等8座炮台。安远炮台内配置德国制造的21厘米口径旋转式海岸大炮一尊。该炮在抗战前夕被迁到钳门口炮台山,在抗战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后被日军所毁。在炮台东北侧置有前膛铁炮3尊。1996年对炮台内环境做了整治,种植了草坪、灌木,营建了围墙、管理房。

民国《镇海县志》载,安远炮台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分布面积249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28平方米。系黄泥、沙、碳、糯米饭混合物夯实而成,呈圆形,高6.0米,内径16.5米,壁厚约2.0米,设前后炮门,前炮门朝东面大海,后炮门朝西面甬江。台内中心留有圆形旋转火炮铁轨。台西北有一洞门,高约5.0米,宽2.4米。

西北有洞门,高5米,宽3米,供人员进出。该炮台用黄泥、沙砾、石灰三合土夯筑而成,炮台墙体拌以糯米粥,极为坚固,并有以柔克刚之功效。

历史的意义

该遗址经历了抗法、抗日等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炮台采用黄泥、沙、碳、糯米饭混合物夯实而成,建筑工艺独特,对研究早期浙东地区军事建筑设施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镇海口海防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军民反侵略斗争中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世事沉浮,

饱经战争离殇,

它和中华民族一道,

经历最屈辱、最黑暗的时光!

今时今日,

它仍在警钟长鸣:

告诉国人,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Hash:8f8d7056f8771e25fb788f01cd89f8ce646f64aa

声明:此文由 招宝山旅游风景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