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宁金玉国——一方墓誌

墓誌,是有关墓葬情况的记录。用于记载墓主人生平事迹、墓葬的具体位置等内容。墓誌有的以碑刻的形式埋於墓内,有的以誌书的形式留存于世。

中国人在使用文字上相当讲究,同样的意思,却用不同文字表达。仅在墓葬上,就有许多不同说法,帝王埋葬的地方叫陵,象北京十三陵,南京中山陵名人呢,叫墓,象范仲淹墓,白居易墓。一般人的墓葬则叫坟。因此常说“祭陵”、“扫墓”、“上坟”。其实,陵也好,墓也好,坟也好,实质意义都指坟墓,不过是墓主人生前地位不同,殡葬规格不同,人为地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为了让后世了解墓主人生前情况,陵有传记,墓有墓誌。普通人虽没什么可观事迹值得作记,但后人也知“百善孝为先”,懂得尊祖孝宗。一般都用《家谱》、“神祗”,“祖字”、“牌位”,表达对先祖的纪念。

家谱,在相同姓氏家族系列里,帮助人们追根溯源,排列长幼次序,传承优良家风。在记录家族历史、宣扬家族荣耀上起着其它文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太平盛世的年代,续修家谱往往盛行,以弥补动乱年代家谱系列的遗漏与缺失。

但是 ,家谱大多只是系统记载前代人的名讳、职官、家风、家族字辈、迁徙 情况及重大往事,在前辈妥灵之地上,却少有记载。《墓誌》,正好与《家谱》相辅相成,共同记述前代过往之事,从另一方面印证家谱,弥补家谱在这方面的缺失,成为古代家族文化的另一种形式。

有了《墓誌》,即使前人坟头被平掉,后人仍能依照《墓誌》的记述,较为准确地,认知前代坟茔分布情况,帮助人们在殡葬选址、建设用地等事务中作出正确判断。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各姓氏的《家谱》常见,却很少见家族《墓誌》,所以《墓誌》便成为现实中少见的记载。

洛宁县老县城内西南隅,有位金作砺先生,他热衷於家族事业,常怀诚敬之心,釆访、手抄过许多家族资料。其中包括金氏的一些《墓誌》。他准确记载了当地金氏前代坟墓的地理位置及各代坟茔排列情况。在他谢世之后,这些都成为少有的手抄资料。现敬录一部分内容,供大家参阅。

金氏部分坟茔位置:

东关窑石坡庙东边峻岭脚下坡(从东关窑坡上迁来的)

坟茔分布情况:

他抄录的内容很多,包括各代坟墓的布局,原迁徙地址和新迁坟地的位置,均有记载,这里不再转录。

另外,他还抄录了原在东关窑坡上的一则 《墓誌》原文,转载如下:

顯考金府君

及崔孺人墓誌

府君讳洪智,字若愚,迺荣曾祖铸之孙也。祖讳秉明之长子。性最孝,自幼即经家事。经营有方,处事以礼自绳,不求尽如人意,以故族党咸敬重焉。娶孺人崔氏,王范镇崔公讳九崙之女也。有母贤德,克尽妇道,闺壸多慕之,称道不衰。生子二,长即荣,次魁。荣娶张氏,城内张公讳志之次女,生子三,长光显,次光明,三光耀,女四。魁娶崔氏,越数年,未有子而亡。崔氏孀居廿余年亦亡。荣命以次子光明嗣。府君生女,适西窑赵书吉之子盛。荣不能文,莫克详叙行诣,惟谨次世系如碑。俾后之奉先祀妣有以观感云尔。

显然,这方《墓誌》明确记载了金氏先后六代人的名讳及两代人的情况,可以让后人通过《墓誌》和《家谱》对照,还原历史原貌,不是具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借鉴吗?

配合墓誌,金作砺先生还准确记录了许多先辈人的出生和下世的具体时间,为后人留下少有的历史资料。对于现在的当代人,他完整地记载了出生的年、月、日、时。在以前的那个时代,相当于现今的《出生证》。成为不可多得的准确记载,让许多人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避免了父母不告诉,不知道自己出生时辰的弊端。

我们来试看两条历史记录:

十八代金星炎,生于同治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卒于宣统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午时,在阳享寿四十六岁。

十八代金门梁氏,生于同治九年十月初五,卒于民囯二十六年五月初十日戌时,在阳享寿六十八岁。

等等,等等。

这些记录能帮助人们根据先世生存年代,配合有关誌书,了解一代人生存的社会环境、生活状况、平均年龄等,是有一定社会价值的。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Hash:25f6db0a80568e06bfac4f9ce4bb5e514e42631b

声明:此文由 大美洛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